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演講稿
2023-12-02 13:00:16 3
我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與社會的和諧,通俗地講就是要「兩座山」: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座山」之間有矛盾,又辯證統一。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我們種的常青樹就是搖錢樹。生態優勢可以變為經濟優勢,這是一種更高的境界。
不可否認,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人類確實是走過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獲取高度物質文明的彎路。最初在發展經濟過程中,一般不考慮或者很少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只會一味索取資源;爾後隨著經濟發展和資源匱乏、環境惡化之間的矛盾開始凸顯出來,才意識到環境是我們生存發展的根本;到現代,始而能認識到生態優勢可以變成經濟優勢,只有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才可以達到人與自然渾然一體、和諧統一的更高境界。習近平書記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是這一理念的通俗表達,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對環境問題進行反思而做出的理智選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存在著密切的關係,他們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如果人類只著力於發展經濟,而不重視保護環境,這勢必導致環境質量惡化,環境質量的下降又會對經濟發展產生強烈的制約作用;近代的工業文明在帶來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可以說,頻頻發生的自然災害和全球性疾病困擾,始做傭者就是人類在發展經濟的時候忽視了環境保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首選策略。熱力學中著名的熵增原理告訴我們,要恢復在開發中破壞(或汙染)了的生態環境,必須付出比當初開發獲得的收益更大的代價。因此,經濟發展不能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路子,必須糾正人們普遍存在的一個認識誤區:只要經濟發展了,就有足夠的物質手段來解決現在與未來的各種環境問題。在環境保護問題上,我們必須做到溫家寶總理強調的「三個轉變」: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並重;從環境保護滯後於經濟發展,轉變為環保與經濟同步發展;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保護環境。
如果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一種發展理念、一種生態文化貫穿於經濟發展的始終,不只看「經濟」的臉色,更重視「自然」的氣色,把握住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基本原則,努力把生態環境建設與優化生產力布局、產業升級結合起來,與發展循環經濟、開展資源節約結合起來,與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我們就沒有理由不生活在一個天格外藍、雲格外白、山格外青、水格外秀、陽光格外明媚、空氣格外新鮮的人間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