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偃之法的具體內容 郭偃的歷史地位如何?
2023-12-08 04:02:06 2
公元前636年,公子重耳有秦穆公三千精兵的護送,又有晉國國內先氏、胥氏、狐氏、郤氏、趙氏等氏族的支持,成功地回到了已經闊別了十九年的故國。重耳將晉懷公趕下了臺,自己當上了晉國國君,是為晉文公。郭偃是晉朝時候的大夫,也是一位卜官,歷仕於晉獻公、晉文公以及晉襄公,其在晉文公時期實行的改革被統稱為「郭偃之法」。晉文公時期,晉國得以迅速發展都歸功於郭偃之法,那麼,郭偃之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呢?它的歷史地位如何?
秦孝公時期,景監為秦孝公引薦了從魏國來投奔秦國的衛鞅,衛鞅為秦孝公連續講了三次的變法思想,最後一次才說到重點。秦孝公就是想要找改革變法的人才,他之所以重用衛鞅,就是因為衛鞅所提出的變法改革的思路和他不謀而合。從此,秦國的王宮裡面常常能夠見到秦孝公和衛鞅兩人熱烈討論的場景。有一次,衛鞅同秦孝公談到變法的時候,提到了春秋晉國時期的改革人才郭偃的一句話,他說:「郭偃之法曰:『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衛鞅所提到的「郭偃之法」指的就是晉國郭偃在改革的時候的措施以及著名的言論和思想。衛鞅在秦國也進行了改革,史稱「商鞅變法」,對秦國以及後世幾千年的影響都十分巨大。從衛鞅的改革措施中,我們能夠看到他借鑑了很多郭偃之法的內容。
郭偃之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經濟改革,第二個方面是用人政策的改革,第三個方面則是分配體制的改革。我們先來看經濟方面究竟有哪些具體的改革措施呢?在國家的經濟貿易方面,郭偃提出了降低國家的稅收,積極引進國外的商業資源,爭取國際貿易的繁榮昌盛。另外,還有農業經濟的生產方面,也有相關的改革,郭偃認為應該改進國家生產工具,以及獎勵農民開墾種植土地,促進晉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第二個方面是用人方面的各項制度的細化,在任用人才上面,郭偃之法強調的是「尚賢」,而不是傳統的「任人唯親」。當時的時代下,國君需要選拔人才大多都是從世家貴族中挑選,選擇面較為狹窄,而且很多人根本沒有才能,全靠著家族強大的勢力而入選。比如古代的世卿世祿制度就是這樣,他們往往以家族血緣關係為紐帶,一代一代傳下去。世家貴族們永遠站在國家的政治權力核心地位,掌握著這個國家的大部分政權,對國家的影響巨大。但是他們往往都拋不開自己家族的利益,有些人的才能不夠,或者有奪權的野心等等,這對國家統治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隱患。這種任人「親親」的慣例極容易形成權臣大族壯大權勢的溫床,使得政治腐敗,國君的君權被削弱,政治就容易出現動亂。只有讓真正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國家,協助國君,國家才會健康且迅速的發展。這一點在後世也被沿用了下來,著名的商鞅變法中也模仿了這條改革措施。
第三個方面是分配體制的改革,對於國家的分配體制,郭偃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認為傳統的分配製度下,國君擁有大量的土地,然而這些土地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所以就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郭偃之法中採用了「君食貢」制度,即國君不保留土地,而採用從土地擁有者那裡收取稅賦的方式來分配這些土地。
有了郭偃之法,晉文公如虎添翼,晉國經歷了一次次內亂,竟然僅僅在三四年中就修復了創傷,而且還以極快的速度發展著。晉文公時期,晉國得以打敗楚國,成為春秋的第二位霸主,晉國在以後的幾十年中都維持著霸主的地位。晉文公的成就離不開郭偃的幫助,就像齊桓公的霸業離不開管仲一樣,郭偃和管仲的地位是一樣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