鞌之戰發生在什麼時代?有什麼歷史意義?
2023-12-07 21:56:41 2
春秋時期,也就是公元前589年,晉國和齊國發生了這場鞌之戰。晉國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交戰雙方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齊國的國君齊頃公甚至還差一點被晉軍抓住。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一場戰爭了,這可是才距離上次晉國和楚國的邲之戰發生了八年時間都還不到呢!
晉國和楚國爭霸,發生了邲之戰。晉國中軍元帥荀林父主導這場戰爭,但是由於晉國內部六卿互相爭奪權力,混亂不堪,分裂現象十分嚴重,一點也不團結,所以被楚國慘敗。晉國因此丟掉了霸主地位,楚國則佔據了霸主強國的地位。邲之戰之後,楚國向西與秦國結盟,向北則聯盟了齊國,東則聯盟了吳、越兩國。楚國稱霸中原的野心已經暴露無遺,先是江、六、舒、蓼紛紛被楚國所滅,後來楚國更是屢屢傾軋各諸侯國,儼然就是一代霸主。
楚國聲威越來越大,晉國卻開始走下坡路了,晉國政局的確需要好好整頓一番,否則別說是和楚國爭霸了,就連能不能在春秋這個戰亂的年代中存活下來都是問題。晉國在戰敗後,面對的是周邊好幾個強國的威脅,西邊的秦國、南方的楚國、北邊有白狄部落,東邊則有赤狄部落,總之,好像一下子就陷入了無法拔出來的泥潭中。晉國隱隱有被各方勢力包圍的現象,形勢非常危急。
齊國的齊恆公曾讓齊國走上了霸主之路,在齊恆公的統治下,齊國迅速強大,成為強國,齊恆公也因此被稱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雖然齊國僅僅只在齊恆公時期發展得最為強大,但是齊國即使失去了霸主的地位,但是老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齊國還不是那些小國能夠惹得起的主。除了齊國還是保存有強大實力的國家之外,就是晉國、楚國和秦國三國的實力最強!為了能夠抗衡這三個大國,齊國齊頃公年輕氣盛,屢次率兵攻打周邊的魯國和衛國,因此魯國和衛國兩國經常聯合起來對抗齊國的侵擾。齊國想要往東擴張,晉國不想多樹敵,只能暫時巴結齊國,不與其爭奪,甚至是對其的作為不管不問。但是,就在邲之戰以後,齊國竟然漸漸有了反抗晉國,和晉國決裂的心思,晉國開始重視起齊國的動向,為此,晉景公還專門派了中軍佐郤克出使齊國,探一探齊國的底細。
公元前593年,晉國收拾了赤狄,終於有空閒來整理和齊國的關係,於是公元前592年的年初,晉景公就派了郤克去出使齊國。郤克這次出使齊國,無端遭受了齊頃公以及其母親的羞辱,從此郤克視齊國為眼中釘,一直準備對付齊國。公元前591年,晉、衛兩國一起攻打齊國。齊頃公打不過,被逼無奈只好答應和晉國結盟,還把公子強派到晉國當質子去了。
此時的晉國,還沒有往攻佔齊國領土那方面想,僅僅只是拉攏齊國而已。不過,齊頃公不是老實人,雖然上一次敗給了晉國,但他不吸取教訓,再一次惹怒了晉國。那就是齊國為了擴張領土,霸佔中原,強行攻打魯國。魯國打不過齊國,於是求助於衛國,衛國派了軍隊來增援魯國,但是還是打不過齊國。於是,這兩個國家又一起跑到晉國求助。晉景公想到齊國這些年來總不是誠心誠意的和自己結盟,放在身邊也不安全,於是決定出兵救魯國衛國。
有了晉軍加入,一共就有三軍,即晉軍、衛軍、魯軍,聯合起來攻打齊軍一軍,只是從氣勢上來看,晉軍這邊就要充足很多。反觀齊國,齊頃公卻不重視晉軍的加入,不但讓齊軍連夜趕路,還不給他們吃早飯,導致他自己在戰敗後差點被俘虜,幸好逄醜父代替了他,被晉軍抓走了。
這次戰爭,齊國輸了,但是齊頃公沒有被抓住,他來晉國投降的時候,態度非常好,甚至還要拜晉景公為王!晉景公時代,晉國恢復了實力,又能夠和楚國等國爭霸,鞌之戰就是晉景公霸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只說這一仗打下來,晉國的聲威又得到了恢復,這一點就非常影響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