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理學奠基者程顥的故事 程顥的代表詩詞
2023-12-08 03:43:46 3
程顥,生於公元1032年,去世於公元1085年,是「程朱理學」中的重要人物,被後世學者稱為明道先生。
程顥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自幼受到家學薰陶。年長之後,拜理學開創者周敦頤為師,在這兒接受到了理學薰陶。後來又潛心學術,與弟弟程頤一起開創「洛陽」理學,為理學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能夠成為一個思想的奠基人,其本人的智慧是絕對不容小覷的。相傳程顥在擔任監察御史的時候,就曾經寥寥數語就破獲了一場訛詐案。
說的是有一位姓張的財主得病去世了,他的獨子依照習俗舉辦了葬禮。奇怪的是,將張財主埋葬後的第二天,就有一位老人來到張家,自稱是財主獨子的親生父親。
他對著張財主的兒子說:「我是你的親生父親,現在我年紀大了,無依無靠,想要和你一起生活。」
張財主的兒子表示整個人都不好了,自己的父親昨天才下了葬,怎麼今天就又跑來一個老頭,說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呢!
張財主的兒子自然不傻,不會憑藉那老頭的一面之詞,就亂任父親。更何況這事兒其實有些扯,所以就和那老頭一起來到縣衙,請縣令程顥判決。
到了官府,那老者將情況說了。說他是一個四處給人行醫看病的郎中,家中貧苦,又居無定所的給人治病,一年之中很少會回家。所以後來妻子生下兒子之後,無力撫養。當時正好張財主也沒有兒子,於是便把自己的兒子送給了張財主。那老人,還說清楚了,幾年幾月,有誰看見自己把兒子抱給了張財主。
程顥詢問,隔了這麼多年,你怎麼就能記得這麼清楚呢?
郎中解釋道:「我是從遠地方行醫回村後才聽說的,當時記在處方冊的背後。」這樣說著,還真就掏出了一張處方冊,上面寫道:某年某月某日,某人把小兒抱走,給了張三翁。
程顥一看,就覺得哪兒不對勁。問了旁人之後,得知張財主的兒子如今三十六歲,死去的張財主七十六歲。倒算來看,生下兒子的時候,張財主才四十歲。四十歲的年紀,如何會被人稱為「翁」呢?當即判定,那老人是個騙子。
自稱郎中的老人,再難狡辯,最終不得不承認自己冒認兒子,只想訛詐財主家的錢物的事實。這樁詐騙案,於是在程顥的三言兩語下告破。
程顥的詩:
《春日偶成》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郊行即事》
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秋日》
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