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演講稿
2023-12-10 01:34:51 1
鬥轉星移,中國共產黨在艱難與曲折中走過了95個春秋,在這悠悠歲月裡,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兒女書寫了一幅壯麗的紅色經典畫卷,孕育了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染成的紅色基因。演講稿應該怎麼說,看看下面的範文吧。
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演講稿【篇一】
紅色,象徵著光明,凝聚力量,引領未來。當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翻開嶄新的課本,一次次捧讀寫滿苦難與輝煌的歷史故事;當我們坐在屋簷下,一次次聆聽父輩們講起那些崢嶸歲月的往事。於是,在兒時的憧憬中,便留下了紅色的印記。
「紅色基因」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它孕育了光照千秋的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先烈們為求國家解放,民族獨立,人民幸福,英勇奮鬥,不畏犧牲,前赴後繼,用鮮血和生命,用信仰和決心,寫下了人類史上彪炳史冊的壯麗詩篇。
如今,我國社會已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一個價值多元化時期。今天的物質條件以充實豐盈,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換來的,當你漫步街頭的時候,可曾想到,我們腳下的土地浸透著烈士的鮮血,他們用鮮活的生命讓幸福之花開的格外嬌豔。想起這些千千萬萬為國捐軀的革命先烈,我的心中便充滿難以抑制的感動。
紅色基因是追求,是勇於拼搏,自強不息;紅色基因是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無怨無悔。這基因,讓激情燃燒,讓生命之花綻放,激勵著我們奮勇前進。作為新一代接班人,我們堅定從容的走向明天,走向未來。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愛黨愛國,矢志不渝,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而努力奮鬥!
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演講稿【篇二】
中國工農紅軍在偉大的二萬五千裡長徵中體現出的「不怕犧牲、前赴後續,勇往直前、堅忍不拔,眾志成城、團結互助,不折不撓、克服困難」的長徵精神和遵義會議所孕育的寶貴的「堅定信念、實事求是、獨立自主、敢創新路、民主團結」的遵義會議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百折不饒、自強不息的民族象徵,是個民前輩留給他們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軍長徵,跨越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裡,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奇蹟、世界軍事史上的壯舉,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動地的革命篇章。翻雪山、過草地、四渡赤水……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
長徵途中,紅軍不畏徵途艱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難,表現出了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是什麼力量支撐並凝聚著他們,毫無畏懼、前僕後繼地勇往直前?這種力量就是永存的長徵精神。
夜過鬼門關
1936年2月,我在紅九軍當文書,雖然只有16歲,但已參加紅軍三年多了,經歷過很多生死考驗,但第三次過草地前翻越「萬年雪山」黨嶺山,使我至今難以忘懷。
黨嶺山位於現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主峰海拔5400多米,積雪終年不化,氣候變化無常,時而狂風漫捲,時而暴雨傾注。當地群眾中說:爬上黨嶺山,如進鬼門關;若無大聖膽,難以再生還。先頭部隊白天翻越黨嶺山時,因狂風暴雪襲擊,損失比較大,所以他們決定夜間行軍。這天,他們來到黨嶺山腳下,只見山勢懸崖疊峭,冰封雪鎖,給人一種神秘詭異的感覺。黃昏時分,部隊出發了。他們連行進在大部隊中間,連長在前頭帶隊,我跟著指導員斷後。隊伍借著殘月微光,踩著前面趟出的冰雪路,一個緊跟一個,踏著蜿蜒崎嶇的雪路向上摸索行進。開始行軍時,大家情緒還十分活躍,又說又笑,行軍速度較快,掉隊的也少。越往上爬,積雪越厚,天氣越冷,空氣也越稀薄,人的體力消耗越大。有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小戰士,一瘸一拐,一步一喘,慢慢掉下隊來,停在路旁。指導員趕忙上前去對他說,來,我攙著你走,停下來就會凍死的!隨即,從這位小戰士身上摘下長槍,背在自己肩上,扶著他繼續前進。
夜越來越深,風越刮越緊,雪越下越大,戰士們個個都變成了雪人,整個隊形好似一條銀蛇,在雪山上緩緩移動。又有一個戰士掉隊了,指導員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說,咬咬牙,再努把力,堅持就是勝利。說著,又要幫這位戰士背槍。指導員身上已經扛著兩支長槍了,不能把他累垮啊。我搶上前去,把槍拿過來,背在了自己身上。槍雖不重,但當時我年小體弱,而且又累又餓,多背一桿槍,頓時感到眼冒金星,每邁一步都像要用出全身的力氣。這時,突然聽到指導員說:小李,抓住馬尾巴。話音未落,馬尾巴就遞到我手裡,我緊緊抓住馬尾巴,踩著馬蹄印,蹌蹌踉踉走了一段,人借馬力,才緩過勁來。
越往上爬,山勢越陡,道路越滑,好多戰士的雙腳都凍得失去了知覺,甚至走一步跌一跤。有的戰士摔進了深谷,有的戰士滑入了雪坑,還有的戰士硬挺挺凍死在路旁。接近山頂時,戰士小張突然摔倒在雪地裡,不省人事,指導員急忙把他抱在懷中,伸手一摸,渾身冰涼,趕快拿了床棉被蓋在他身上。
一會兒小張甦醒過來,看著指導員和戰友們焦急的臉龐,氣息微弱地說:指導員,你們走吧,別讓我連累了隊伍。指導員緊緊抱著小張的臉,哽咽地說:別說傻話,他們就是抬也要把你抬下山。大家互相攙扶著艱難地站立起來,又邁開了前進的腳步。就這樣,他們戰勝了嚴寒、飢餓和死亡威脅,翻過了風雪瀰漫的黨嶺山。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長徵精神在今天同樣適用。有些人在舒適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上班混日子,「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理想信念淡漠,精神渙散,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還有一些青少年自立、自強意識差,自私、自利觀念強,缺乏愛心與同情心,遇到一點困難就退避三舍,受到一點挫折就尋死覓活,更有許多領導幹部權力觀與政績觀錯位現象嚴重。遙想當年紅軍在缺衣少食、彈藥匱乏、敵軍圍追堵截等的艱難條件下,創造出的翻雪山過草地的壯舉,現代人應該感到汗顏。當戰火時代的硝煙散去,沒有了炮火轟鳴、缺衣少糧的艱苦歲月,有的則是過於安逸的生活。殊不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當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候,當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時候,他們應該反思自己,安逸的生活下還有沒有不怕吃苦不拍犧牲的奮鬥精神。沒有信仰的人是可悲的,從大的方面說作為新一代的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他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建設祖國的大業還未完.
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演講稿【篇三】
有一位普通的紅軍叫做謝益先,過草地時,他分到了四斤乾糧。在行軍過程中,戰士們看到了餓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謝就瞞著隊友,把自己的乾糧袋給了他們,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涼水充飢,最終,因體力不支,就這樣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來還這一隻印著「謝」字的乾糧袋時,部隊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這個故事,心中無比的沉重啊!謝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糧食,都是救命的「寶貝」,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毅然把自己的糧食給了那位母親;每天,自己在飢餓中煎熬,也不願連累隊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在詢問那母子三人的情況,在得知「他們很好」的回答後,嘴角才帶著微笑,離開了人世……他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誼,對戰友的深厚情誼,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讓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們銘記在心中的「長徵精神」。
長徵,對於我們新世紀的一代,或許已經太遙遠了。我們未曾經歷過這樣的艱難困苦、這樣的驚心動魄,但這段歷史,還是帶給我們無數的深思。種種永垂不朽的「長徵精神」,值得我們去揣摩,去學習。當然,在新世紀,在我們學生中,這些「長徵精神」,需要在學習中發揚,在校園中發揚,在做人處事中發揚,在一點一滴的成長道路上發揚,在為祖國的建設中發揚。我們要將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讓這些瑰寶,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