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衰是哪個國家的人?趙衰為何又被叫做趙成子?
2023-12-09 02:30:31 1
趙衰的「衰」通「崔」,趙衰本人是嬴姓,趙氏,字子餘。因為趙衰的諡號為成季,所以歷史上也將趙衰稱作趙成子。趙衰的身世在歷史文獻的記載上是很混亂的,關鍵就是大家說不清趙公明、趙夙和趙衰之間的關係,各家有各家的說法。綜合了《史記》「夙生共孟,共孟生趙衰」,《左傳》「衰,趙夙弟」,《國語》「趙衰,其先君之御戎趙夙之弟也」以及《世本》「公明生共孟及趙夙,夙生成季衰」的說法後,我們得出了趙公明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是趙夙,小兒子是趙衰的結論。
中國古代春秋時代,晉國出現了那個時代的第二個春秋霸主,這個人就是晉文公,和第一名的齊恆公齊稱為「齊恆晉文」。輔佐這位春秋霸主成就霸業的一批忠臣能者中有一個叫做趙衰的人,晉文公少年時期就和趙衰認識了,兩個人還成為了好朋友。趙衰出自晉國的一個大的家族趙氏,是造父的後代。趙衰的父親是趙公明,是趙氏第十五代傳人,第十六代傳人是趙夙,第十七待傳人是趙共孟(趙夙的兒子),第十八代傳人就是趙衰。
趙衰的大哥趙夙是晉獻公時期的臣子,晉獻公還派了趙夙領兵攻打霍、魏、耿三國,消滅了這些國家。耿邑就是晉獻公賞賜給趙夙的封地,趙夙死後便由兒子趙共孟繼承趙氏家族以及封地。趙衰在父親死後並沒能繼承趙氏的家業,所以他很惆悵自己將來到底要侍奉誰。當時還是晉獻公時代,晉獻公又有三個兒子申生、重耳以及夷吾,趙衰很是糾結。為此,趙衰還專門去佔卜了,他不知道該選擇侍奉現任的晉獻公還是晉獻公的兒子們,結果佔卜下來,都是不吉利的預言。他不
氣餒,繼續佔卜晉獻公的三位公子,當佔卜到公子重耳的時候,佔卜顯示大吉,於是趙衰便決定了追隨重耳。這種說法也只是大家相傳來的,也不知道是否屬實,不過,趙衰處於沒有事業的「空檔期」,會對將來產生惆悵和焦急也是可以理解的。
既然決定了要跟隨重耳,趙衰就是下定了決心的,不會背叛重耳,會一直忠於重耳。當重耳被繼母和父親晉獻公迫害的時候,趙衰作為重耳的師友,義無反顧的拋下了家族中的一切,跟著重耳踏上了危機重重的逃亡之路。重耳是公子,是趙衰的主子,因此逃亡路上重耳還是相對比較輕鬆的,只負責「活著」就好了。趙衰和狐偃等人就要負責駕馬車、找食物、掙錢、找路這樣繁瑣的工作,趙衰身上帶著大家的糧食,若是和重耳走散了,趙衰自己再餓,也不會動包袱裡的食物,他會一直給重耳留著。面對強盜、面對刺客,趙衰都站在了重耳的前面。重耳接受了趙衰的「照顧」,他心裡無比感激趙衰,還將翟國獻給自己的女子分了一個給趙衰以示好。
重耳離開晉國以後,晉國的國君就有不同的三任,重耳的父親晉獻公、重耳的弟弟夷吾晉惠公、重耳的侄子晉懷公。這三個國君一個比一個厭惡重耳,都想要殺掉重耳。重耳離開晉國,為了躲避他們的迫害,在外流亡將近整整二十年。直到秦國秦穆公答應幫助重耳回國奪位,重耳便開始了奪權奪位的行動。有了秦穆公的幫助,重耳趕走並逼死了侄子晉懷公,自己坐上了晉國國君的位置。重耳繼位以後是為晉文公,趙衰則被封為原大夫,住在原城。趙衰輔佐晉文公,在周襄王在鄭國避難的時候,提議晉文公派兵護送周襄王回到周王都。除了為晉文公出謀劃策以外,趙衰還不求封賞,反而向晉文公推薦合適的人才。趙衰在晉文公心中的分量比親舅舅狐偃還要重,據說晉文公執政晚期,和狐偃之間發生了間隙。在趙衰死後,諡號為「成季」,因此,趙衰也被人們稱作趙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