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什麼時候採黑枸杞(柴達木盆地枸杞迎豐收)
2023-04-13 06:42:39 2
金秋九月,碩果纍纍。柴達木盆地再度迎來枸杞豐收季。
清晨,家住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柯柯鎮西村的村民黃繼文,和老伴一起朝著戈壁灘深處的枸杞地出發,開始了一天的枸杞採摘。
這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柯柯鎮枸杞種植基地。(潘彬彬 攝)
9月9日,黃繼文在枸杞地採摘枸杞。(潘彬彬 攝)
2008年開始,在以乾旱荒漠著稱的柴達木盆地,兼具經濟價值與生態效益的枸杞被廣泛種植。截至目前,青海省海西州枸杞種植面積超過45萬畝,成為我國有機枸杞集中種植面積最大的區域。
「過去大家種青稞、小麥,加上農閒時外出務工,一年到頭收入也就1萬多元。」黃繼文介紹,現在通過土地流轉、枸杞種植,再加上採摘收入,一年下來他們收入超過4萬元。
枸杞地裡,採摘工雙手如飛。晾曬場上,晾曬工有條不紊。一顆顆飽滿的小紅果經過清洗、篩選、晾曬、烘乾,最終變成消費者熟悉的枸杞乾果。
柯柯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慶元介紹, 枸杞是富民強鎮的「金果產業」,農民種枸杞、採摘枸杞都有收入,現在柯柯鎮有16個村在種植枸杞,種植面積10年間翻了一番,去年僅採摘枸杞創收就達到2100多萬元。
9月10日,晾曬工李蘭英(右一)和工友在晾曬枸杞。(潘彬彬 攝)
「這一顆顆小枸杞,可都是一粒粒金豆子。」晾曬工李蘭英來自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她告訴記者,「在這裡幹兩個月能掙9000多元,比在莊稼地裡辛苦半年掙得還要多。」
據海西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計,目前共有8萬多名像李蘭英一樣的採摘工人,聚集在柴達木盆地採摘枸杞。
9月9日,吳建成在晾曬場處理枸杞乾果。(潘彬彬 攝)
「今年枸杞收成好,想著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儘快多摘一些。」烏蘭縣神杞農業種植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建成告訴記者,今年採摘季政府還給企業幫忙聯繫了不少採摘工,「有工人摘果,才能讓『紅果』變成『金果』」。
這是9月9日準備晾曬的枸杞。(潘彬彬 攝)
除了保障採摘用工外,近年來海西州還通過建立區域公共品牌、免費發放有機肥、加大質量安全監管等措施,促進枸杞產業提檔升級。產自柴達木盆地的「小紅果」,現在已出口美國、德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全產業鏈產值超百億元。
望著眼前紅彤彤的枸杞果,吳建成信心滿滿:「天幫忙、人努力,今年枸杞一定會是好行情。」(潘彬彬 王金金)
金秋九月,碩果纍纍。柴達木盆地再度迎來枸杞豐收季。
清晨,家住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柯柯鎮西村的村民黃繼文,和老伴一起朝著戈壁灘深處的枸杞地出發,開始了一天的枸杞採摘。
這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柯柯鎮枸杞種植基地。(潘彬彬 攝)
9月9日,黃繼文在枸杞地採摘枸杞。(潘彬彬 攝)
2008年開始,在以乾旱荒漠著稱的柴達木盆地,兼具經濟價值與生態效益的枸杞被廣泛種植。截至目前,青海省海西州枸杞種植面積超過45萬畝,成為我國有機枸杞集中種植面積最大的區域。
「過去大家種青稞、小麥,加上農閒時外出務工,一年到頭收入也就1萬多元。」黃繼文介紹,現在通過土地流轉、枸杞種植,再加上採摘收入,一年下來他們收入超過4萬元。
枸杞地裡,採摘工雙手如飛。晾曬場上,晾曬工有條不紊。一顆顆飽滿的小紅果經過清洗、篩選、晾曬、烘乾,最終變成消費者熟悉的枸杞乾果。
柯柯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慶元介紹, 枸杞是富民強鎮的「金果產業」,農民種枸杞、採摘枸杞都有收入,現在柯柯鎮有16個村在種植枸杞,種植面積10年間翻了一番,去年僅採摘枸杞創收就達到2100多萬元。
9月10日,晾曬工李蘭英(右一)和工友在晾曬枸杞。(潘彬彬 攝)
「這一顆顆小枸杞,可都是一粒粒金豆子。」晾曬工李蘭英來自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她告訴記者,「在這裡幹兩個月能掙9000多元,比在莊稼地裡辛苦半年掙得還要多。」
據海西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計,目前共有8萬多名像李蘭英一樣的採摘工人,聚集在柴達木盆地採摘枸杞。
9月9日,吳建成在晾曬場處理枸杞乾果。(潘彬彬 攝)
「今年枸杞收成好,想著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儘快多摘一些。」烏蘭縣神杞農業種植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建成告訴記者,今年採摘季政府還給企業幫忙聯繫了不少採摘工,「有工人摘果,才能讓『紅果』變成『金果』」。
這是9月9日準備晾曬的枸杞。(潘彬彬 攝)
除了保障採摘用工外,近年來海西州還通過建立區域公共品牌、免費發放有機肥、加大質量安全監管等措施,促進枸杞產業提檔升級。產自柴達木盆地的「小紅果」,現在已出口美國、德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全產業鏈產值超百億元。
望著眼前紅彤彤的枸杞果,吳建成信心滿滿:「天幫忙、人努力,今年枸杞一定會是好行情。」(潘彬彬 王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