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賞月景區(最有儀式感的賞月勝地-北京月壇公園)
2023-04-12 02:59:17
今日中秋節。
中秋節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據考證,中秋節起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由傳統的「秋分祭月」而來,《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代。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明、 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今天就來說說北京月壇。
跟天壇比起來,月壇太不出名了,但它仍然是北京五壇之一,原名「夕月壇」,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兩代帝王秋分日祭夜明神(月亮)和天上諸星宿神祇的地方。
月壇整體建築坐西朝東,與朝陽門外的日壇,古稱朝日壇相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大清王朝被推翻,月壇同其它各壇的祭祀活動也就永遠地終結了。
抗戰時期,月壇損毀嚴重,建國後幾經修繕,1984年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鐘樓、天門、神庫等古建築均保存完好。1991年2月,月壇公園正式售票管理。2006年05月25日,月壇作為明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2010年9月21日晚,北京月壇公園在中秋、國慶雙節即將到來之際,在仿古的「月壇祭臺」上,舉行了中秋皇家祭月禮儀展示,並用在月壇鐘樓鳴鐘的方式以示祝福,再現了古代皇家祭祀盛典。這是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之後,祭月的古老傳統時隔100多年再次在月壇恢復 。到了2011年,在月壇舉行的祭祀規模則完全參照清朝記載的祭月典禮進行。
月壇公園以月文化為主題,具有中國古典山水風格。伴月廣場的成語接龍,必須有月字,十分有趣。詠月碑廊,是以詠月為主題的大型碑廊。碑廊石刻精選歷代著名詩人詠月的詩詞佳話,由當代書法家書寫。而光風霽月亭是北京所見到唯一露天的亭子,可以說是承接了日精月華。
月壇公園曾被有關部門評為最有儀式感的賞月勝地
意境:「北京一片月,總是玉關情」
在有關部門的賞月勝地解說詞中,對月壇是這樣講述的:
月壇有一個很美麗的名字,叫做夕月壇,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夜明之神,也就是月神、二十八宿神、金木水火土五星之神和周天星辰之神的場所。是北京著名的九壇八廟之一。現在也是人們中秋賞月的極佳之地。有趣的是歷史上所有的皇家月壇都沒有月下老人的一席之地,但月壇公園卻有一處月老祠,來歷不凡。如果您感興趣,不妨在中秋之夜順便看看。在秋高氣爽,圓月當空的夜晚,漫步在綠草茵茵的園中,走過月壇蟾宮、攬月亭、霽月亭、月桂亭等那些以月為主題的景點,來到曾經帝王祭祀月亮的地方賞月,再許上一個心願,我想也是一種美好並且是最有儀式感的賞月之舉吧。
如果你在北京,別錯過月壇公園,如果你正好外出賞月,就去看一看這最有儀式感的賞月勝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