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一天多少杯水(一天8杯水可能超過多數人需求)
2023-04-12 12:34:08 4
一個人每天喝8杯(約2升)水有利於身體健康,這真的科學嗎?北京時間11月25日,一項發表於《科學》的研究顛覆了以往人們對飲水的認知,上述飲水建議可能超過大多數人真正的需水量。
在該研究中,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深圳先進院」)醫藥所能量代謝與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深圳理工大學(籌)藥學院講席教授約翰·羅傑·斯彼克曼(John Roger Speakman)院士團隊聯合近100個國際團隊,基於穩定同位素法,對26個國家共計5604名受試者進行了研究,樣本年齡覆蓋8天大的嬰兒到96歲的老人,推導出全球首個用於預測人體每天需水量的公式,首次揭示了人類全生命周期的需水量規律。
論文上線截圖。
這是繼2021年斯彼克曼院士聯合國際團隊在《科學》中首次揭示人類全生命周期代謝規律之後,再次在《科學》上發表重要成果。該研究中,斯彼克曼院士為論文主要通訊作者,深圳先進院助理研究員張雪映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了解影響水周轉率的因素以及各個因素的相對重要性,是我們在預測未來水需求方面向前邁出的一大步。這項工作建立在來自世界各地科學家的貢獻基礎上,顯示了國際科學合作在回答重大科學問題方面的重要性。」論文通訊作者斯彼克曼院士表示。
論文通訊作者約翰·羅傑·斯彼克曼(左)與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張雪映(右)。( 來源:深圳先進院)
不同年齡段、性別、國家的人需水量不同
水是生命之源。人體每天的水周轉量(Water Turnover)即水的總交換量,包括了我們攝入的水分和流失的水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需水量。
水周轉率示意圖。(來源:研究團隊)
斯彼克曼團隊聯合國際團隊,基於國際「雙標水」資料庫,運用氘稀釋技術測量了受試者的水周轉率,發現20-35歲男性每天的水周轉量為4.2升,30-60歲女性每天的水周轉量為3.3升,此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到了90多歲,都下降到2.5升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水的周轉量並不等於飲用水的需水量,例如,一名20多歲的男性每天的水周轉量為4.2升,但並不需要飲用4.2升的水,因為人體代謝和體表水交換可提供其中的15%,其餘85%的需水量來自於食物和飲水,食物和飲水各半,因此該年齡段男性每日平均飲水量為1.5-1.8升。
相比之下,女性飲水量要小,因為女性的非脂肪成分低於男性,例如一位20多歲的女性,每日的飲水量可能為1.3-1.4升。
「該研究的一個主要結果是,我們都應該喝8杯水(或每天約2升)的推薦量,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太高了。」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張雪映表示。
此外,研究發現水周轉率的個體差異較大,例如僅在成年人中,有些人每天的水周轉率僅為身體水分的5%,而另一些人的水周轉率則高達20%。不同年齡段、性別、國家的人的需水量是不同的。因此,這種「一刀切」的健康建議並不適合對個體進行精準化健康指導。
揭示全生命周期需水規律,預測未來水需求
自20世界80年代起,「雙標水」法通過收集受試者14天的尿液並分析其中標記物的豐度值變化,以了解機體的能量代謝情況,是用於檢測自由生活狀態下人體能量消耗的「金標準」。
斯彼克曼院士是「雙標水」技術的權威,他同時是多國多院的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等),他領導著國際「雙標水」資料庫的管理與使用,並在此基礎上產出了多項重大科學發現。
「該論文從投稿到發表,每一個環節都充滿挑戰,將雙標水資料庫和環境溫度資料庫融合是最大的挑戰,很慶幸,我們成功戰勝了這些挑戰。」張雪映回憶道。
張雪映介紹,在過去的研究中,對於人類需水量的研究大多依賴於主觀問卷調查和實驗室裡的生理學研究,樣本量少且評估方法不精準。
而研究團隊通過使用氘稀釋技術客觀精確地測量了受試者的水周轉率,研究了整個人類生命過程中,體重、年齡、身體成分、總能量消耗、身體活動水平等因素,以及氣候、緯度、海拔、溫度和溼度等條件對水周轉率的影響。
分析發現,生活在炎熱潮溼的環境和高海拔地區的人群,以及運動員、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和高體力運動水平的人群中,水的周轉率更高。此外,在發展中國家和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群中,也觀察到較高的水周轉率;日常體育活動也會增加水周轉率。
此外,該研究提到,水周轉率被證明與很多生理健康指標相關,例如身體活動水平、體脂率等,並首次提出了水周轉率可以作為一個反映人類的代謝健康的新生物標誌物的理念,這對肥胖、糖尿病等各種代謝慢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基於上述因素對水周轉率的影響,科研人員開發了全球首個用於預測人體水周轉率的方程式。「該方程可以運用在世界各地的國家與地區,只需要了解一個人的基本生理指標和其所在生活環境的平均溫度和溼度,就能預測一個人的需水量。」張雪映介紹。
隨著世界人口結構的變化以及氣候變暖,該研究提供了大數據集指導下用以預測人類需水量的方程式,為未來制定飲用水和富水食品的管理方案改進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水是生命所必需的,水周轉率與需水量密切相關,該研究邁出了建立個性化預測水周轉率算法的第一步。」 斯彼克曼院士表示。
目前,斯彼克曼院士所在的深圳先進院已成立國內首個「雙標水」實驗室和精準人類營養實驗室,將進一步揭示生命規律,為人類制定精準營養策略提供了科學指導意義。
【記者】馬芳
【通訊員】刁雯蕙
【作者】 馬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