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給孩子童年最好的禮物(陪伴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
2023-04-12 10:02:27 2
陪伴是給孩子童年最好的禮物?李玫瑾教授在《心理撫養》一書中反覆強調:家是人生的起點,家庭環境和父母的陪伴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養育孩子,心理撫養比物質撫養更加重要,陪伴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陪伴是給孩子童年最好的禮物?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陪伴是給孩子童年最好的禮物
李玫瑾教授在《心理撫養》一書中反覆強調:家是人生的起點,家庭環境和父母的陪伴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養育孩子,心理撫養比物質撫養更加重要,陪伴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
仔細觀察發現,身邊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用心陪伴願意為之全力以赴的父母!父母的愛與支持才是孩子成長的底色!
養育孩子,就如種莊稼一樣,你的時間花在哪?收穫就在哪?了解孩子成長秘密,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用愛給予孩子最有效的陪伴!
暑假妹妹帶恆寶回來,兩歲不到的恆寶,無論是語言表達還是情緒的穩定性,都超過了同齡孩子。
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強,語句似乎沒有經歷簡單句式就直接進入了複合句式,吐字清晰,表述的非常完整,這得益於家長在帶他的時候,不停的跟他說話給予的語言刺激。
《父母的語言》一書中說每個孩子都有著無限的潛力可以被開發,但是這些潛力的開發程度卻被早期語言環境中的3000多萬詞彙量拉開差距。孩子早期的語言環境,即父母提供的語言環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先天潛能的發揮。父母語言的神奇作用遠不止簡單的詞彙導入。這是決定特定神經元迴路的優勢、持久性和修剪其他神經元迴路的必要刺激因素。所以,父母陪伴孩子過程中,是需要跟孩子有互動,有交流才能更好的刺激孩子的語言及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恆恆也會發脾氣,也有控制不住哭鬧的時候,比如一個玩具沒有及時拿到手,他也會忍不住,會大發脾氣。妹妹在認可孩子的情緒的同時,並用語言告訴他:「你可以這麼說:我想要那個積木玩具,你可以幫我一下嗎?」所以當他下次遇到類似的時候,他會主動說出自己的需求,當孩子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時,他的情緒也得到了控制與緩解!養育孩子不能太急躁,需要耐心與愛的引導!
孩子是在觀察中發現與學習的,我們只需保護,恆恆對周圍的事物有很強的感知力,比如帶他到竹林,聽到蟬鳴,他會豎起耳朵,仔細聽,並問「這是什麼聲音!」一點點風吹草動,都能激起他很大的關注與興趣!
在路上發現一隻毛毛蟲,他蹲下來,仔細觀察毛毛蟲的蠕動。
我跟他說:「咱們把它帶回去看吧!順便幫它找一個好朋友!」
「好的。我們給它找一隻毛毛蟲媽媽…」孩子的心思純淨,也許他覺得毛毛蟲有媽媽才不會孤單吧。
回到家,把毛毛蟲放在後門口的地上,他蹲著觀察了很久,還嘗試著用狗尾巴草去撩撥它,看它對刺激的反應。有時我們會擔心毛毛蟲,會傷害到孩子,擔心孩子自己會去傷害毛毛蟲,這些擔心都是不必要的。恆寶雖然小,但是他會通過觀察大人的行為來調整自己的行為,比如他看見我用狗尾草去撩撥毛毛蟲,而不是用手去觸碰,他也不會用手去抓,看著毛毛蟲被刺激會捲成一個圈,他耐心的等待它放鬆下來,再次用狗尾巴草去輕撫一下毛毛蟲,觀察夠了,他就不再攔著毛毛蟲,放任它爬走了。
路邊種了很多觀賞性的花,妹妹指著花苞,讓恆寶看並問他:「這個可以怎麼說?」
「含苞待放。」
妹妹又指了指旁邊一朵已經枯萎的花問他:「這個可以怎麼說?」
「凋謝了」
「那這朵花呢?」妹妹指了指旁邊一朵開的非常好的花問道。
「盛開的花。」
自然就是活的教育與學習。孩子通過觀察,並將自己看到的用語言說出來,這就是學習。我們有時太心急,急於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填鴨式的灌輸,破壞的反而是孩子自主發現與學習的能力!孩子成長是有規律的,遵從孩子的成長規律,給予愛的陪伴!他們就會自己學習與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