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戊鼎前世今生之謎
2023-04-01 22:44:54 2
商周時期,青銅鼎是非常重要的禮器,後母武大鼎是商王室最著名的重器。
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殷墟墓出土的侯母武鼎,是商代青銅文化鼎盛時期的代表作。因鼎腹內壁鑄有「後木武鼎」銘文,故名。後母武大鼎因其巨大而精緻的造型,被譽為「青銅器之冠」,是目前國內出土的最著名的四足方鼎。
此鼎外形高大厚重,高133cm,口長110cm,寬78cm,足高46cm,壁厚6cm,重832.84kg,其腹呈長方形,口沿較厚,輪廓呈方形,兩隻直耳頂部直立,四條圓柱腿底部中空,顯示出不可撼動的氣勢。這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此外,寶鼎上的花紋也非常精美、精緻、莊重。除了鼎身四面的方格是空白的素麵,其他地方都有紋飾。
鼎上的紋飾各有特色,其中雲雷紋相對精細。如在鼎的周圍,有盤龍紋和饕餮紋,非常精緻。饕餮,相傳是一種神秘的動物,是以虎、牛、羊等動物為原型,經過藝術處理創造出來的動物形象。傳說饕餮是一種美味的野獸,其形象被用作青銅器的裝飾圖案,寓意吉祥豐收。
鼎四面相交的地方用一片葉緣裝飾,上面是牛頭,下面是饕餮。鼎耳外廓雕有兩隻虎,虎頭纏耳上部,大虎口託個人頭,俗稱虎咬頭紋,呈現出恐怖的氣氛,給人一種壓迫感,顯示出統治階級的權威。
四腿上鑄有線條清晰的蟬紋,並在其上敷以動物面孔,獨具匠心,增加了大鼎的凝重感。
這個鼎是商王用來祭祀他的母親鄂的。那麼「鄂母」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有學者認為,此鼎為商丁之子所制,以祭祀其母,故為或祖甲所制。因此,據推測,穆娥應該是指王上的妻子之一武丁的妻子。
然而,這個鼎之前的名字不是這個,而是「慕斯武鼎」。碑文最上面的字是「司」還是「侯」,至今仍有爭議。
原來郭沫若在這個鼎被放入中國歷史博物館後,帶著團隊對它進行了嚴密的考證。後來他們發表學術報告說,鼎內壁的銘文是「慕斯武鄂」,這表明鼎應該是商代文王專門為祭祀其母「鄂」而鑄的。
於是,這個「國兵器」就有了自己的名字——司母戊大方鼎。
隨著考古發現的增多和考古資料的完善,不少學者提出「司母戊」應為「後媽戊」。
商代後期,「侯」稱君,「母」意為「母」,但「後母」不是「後母」而是「君母」,「戊」是君母的稱呼。
而且在當時的文字中,無論是甲骨文還是金文所用的文字,都有正反兩種。即銘文中看似「司」的字形,實際上可能是「後」的變體。
因此,2011年3月底,國家博物館正式將司母戊鼎更名為後媽戊鼎,隨後教育部更正了司母戊鼎的稱謂。
總之,《後母武定》作為中國商代青銅器的代表作,說明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和高超的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