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生平經歷的詳細介紹
2023-04-02 02:06:59 1
舒婷,中國女詩人,出生於福建龍海市石碼鎮,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主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等。 舒婷崛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中國詩壇舒婷是誰,她和同代人北島、顧城、梁小斌等以迥異於前人的詩風,在中國詩壇上掀起了一股「朦朧詩」大潮。舒婷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
原名龔佩瑜,祖籍福建泉州。當代女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與北島、顧城齊名,但事實上,她的詩歌更接近上一代載有意味較濃的傳統詩人,反抗性淡漠了許多。1964年就讀於廈門一中,1969年至閩西山區插隊,1972年返回廈門,當工人、統計員、染紗工、焊錫工等等。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聯工作舒婷是誰,從事專業寫作。著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秋天的情緒》、《硬骨凌霄》、《露珠裡的「詩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無香》等。 舒婷擅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情感的複雜、豐富性常常通過假設、讓步等特殊句式表現得曲折盡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並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辯力量,又楚楚動人。
[編輯本段]成就榮譽
詩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獲1980年全國中青年優秀詩歌作品獎,並被編入選入蘇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雙桅船》獲全國首屆新詩優秀詩集獎、1993年莊重文文學獎;《真水無香》獲第六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獎」。另《在那顆星子下——中學時代的一件事》 節選自滬教版六年級下的語文教材,十分準確地寫出了孩提時代的人的心聲。
[編輯本段]寫作特點
舒婷詩歌特有女性的細膩和敏感,如她對愛的細膩感受,以及對人生的苦難的體悟,充盈著浪漫主義和理想色彩,對祖國、對人生、對愛情、對土地的愛,既溫馨平和又潛動著激情。她的詩擅長運用比喻、象徵、聯想等藝術手法表達內心感受,在朦朧的氛圍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朧而不晦澀,是浪漫主義和現代主義風格相結合的產物。 舒婷的詩,有明麗雋美的意象,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從這方面說,她的詩並不「朦朧」。只是多數詩的手法採用隱喻、局部或整體象徵,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達的意象有一定的多義性。本回答被網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