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是真的盛世嗎?揭秘康乾盛世的真相
2023-03-30 17:55:02 4
清朝雖然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統治的末端,但是在清朝時期也有一個非常繁華的時段,那就是康乾盛世。但是一直以來各位專家學者對於康乾盛世的爭議不斷,有的人認為是真正的盛世,這是滿清發展的高峰期。但是也有的認為康乾盛世根本就是忽悠人的,與前朝和外國相比是遠遠不夠的,究竟真相是什麼?康乾盛世是真正的盛世嗎?來和5區小編看看吧!
康乾盛世究竟是不是盛世呢?
康乾盛世究竟是不是盛世呢,先看下中外比較,明朝統治二百多年後,還有個張居正改革,萬曆三大徵,打敗日本,葡萄牙,荷蘭侵略。
有人說,葡萄牙不行,可葡萄牙當時的殖民地不少於英國,結果呢,在澳門被明軍弄殘,關鍵出手的人僅是個香山知縣。
再說荷蘭吧,當時的海上馬車夫,佔領臺灣,據城而守,照樣被鄭成弄殘,可能有些人很不屑,葡萄牙荷蘭只是小國。怎麼不說說英國法國呢?那是因為,十六七世紀葡萄牙和荷蘭才是,西方海洋世界的超級強國。英國的工業革命,是18世紀的事了。
清末,二百年後,唉,不說了,說多了全是淚。
從世界對比,19世紀,同樣為封建國家,還帶有濃重奴隸制痕跡,沙皇俄國卻是當時的列強之一。在19世紀中前期把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打得一敗塗地,被稱為「歐洲憲兵」。
還有普魯士,在18世紀逐步崛起後,一直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在19世紀後半葉,接連打敗丹麥、奧地利、法國,實現了德意志的統一。
這裡有必要說明一點,普魯士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國家,其統治階級為「容克」貴族地主階級,德意志統一前的普魯士,商業有所發展,最多算是「商業資本主義」國家的雛形,德意志統一後,才真正進入工業社會。
一個基本的事實是,一個國家的先進與落後,包括很多方面的,生產關係雖然很重要,但開放,包容,進取的意識也很重要,不好意思,在清朝身上沒有看到這一點。
針對長期來對「康乾盛世」的歌功頌德,反覆探索思考後,提出一些實事求是看法。
康乾盛世起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亂,止於乾隆退位(1796年)做太上皇,持續115年。某些學者作家們頌揚這百年輝煌的康乾盛世,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那麼,歷史真相到底如何?
1、始終存在著血腥的民族衝突
幾乎沒有文化(剛開始使用文字)的滿族統治者,入關開始的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血淋淋殘酷暴行,到覆滅前夕寧與友邦、不予家奴的切齒詛咒,從始到終,哪裡有什麼清朝政權的利益代表過包括漢族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嗎?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洗城,江浙一帶,江西全境,還有廣州都遭受屠城之災。歷史上,有那一次改朝換代給中華民族造成這麼巨大劫難?那些令人髮指的暴行,恐怕只有20世紀中葉日本侵略者的大屠殺才可與之相比。
2、康乾盛世比明代大倒退
滿清入主中原,造成社會大倒退。遊牧民族的陋習、農奴制的烙印,隨處可見。野蠻的「圈地運動」更嚴重地破壞了中華全國的生產力。社會上一片「主子、奴才」的令人厭惡的喳喳聲。推行愚民政策、灌輸奴才意識,馴養卑劣怯懦、蠅營狗苟的國民性。
旁觀者清,英國特使馬戛尼在乾隆後期的出使日記中指出:「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徵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裡,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
在馬戛尼眼中的康乾盛世真相如此: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人們衣善襤褸甚至裸體,象叫花子一樣破破爛爛的軍隊。我們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搶著吃!英使馬戛尼當時就敏銳地察覺到了清朝的衰落,把滿清政權作「一艘破爛不堪的巨大船艦」,預言它將「不再有紀律和安全」。他形容滿清不過是一個泥足巨人,「中國人」退化到了「半野蠻人」時代(見英使馬戛尼的中國行記)。
3、「康乾」工商業遠遜前朝、落後西方
而所謂康乾盛世雖然人口數倍於明朝,然而鐵和布這兩項指標性的工業品總產量卻始終未能恢復到明代的水平。
到康乾盛世末期,中國工業產量僅為世界的十分之一左右,不及二百年前的明代。無論是在繁榮的質上還是量上,所謂「康乾盛世」都遠遜明代。
4、人口劇增非衡量盛世唯一指標
康乾時期之所以被吹噓為「盛世」,很大程因時為人口劇增。明代全國人口穩定在六千萬左右(據王世貞記載,明代人口最高數字6330餘萬);經過戰亂後的恢復,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突破一億,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三億。
5、日益腐敗的八旗體制
滿清入關侵佔全國,主要依靠八旗體制。每年旗祿幾千萬兩白銀,滿蒙漢八旗成了滿清政權的根本依靠力量。
民族歧視下滿清官僚制度,使一大批無德無能、缺德少才的滿蒙王公、貴族官僚,長期竊居高位;朝廷執掌大權的達官貴人和各省巡撫總督,大多數為滿蒙世襲,昏庸腐朽不堪。
在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亂」的戰鬥中,八旗兵軍紀已散,軍力已大不如前,不得不招募漢兵。此後,八旗兵和八旗子弟更加驕怠,憑藉權勢,橫行無忌,無惡不作;不僅軍紀敗壞,訓練荒疏,而且生活腐化,吸毒聚賭,包伶嫖娼,敲詐勒索,蹂躪百姓。
6、文字獄
清朝文字獄的興起旨在震懾反清勢力,特徵是:罪狀由權勢大人對文字的曲解而起,證據也由權勢大人對文字的曲解而成。一個字或一句詩一旦被認為誹謗皇上或諷刺滿清政權,即構成刑責。滿清王朝初期,順治、康熙「文字獄」還只是個別現象,到雍正皇帝在位時則成為一種暴虐的文字檢察制度。乾隆時,文字獄達到頂峰,發生了160多起。少則牽涉百人,多則牽涉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