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章將軍堅守滕縣幾天?王銘章將軍的後代現狀如何?
2023-03-30 13:35:34 2
王銘章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民族英雄,王銘章來自於四川新都,早年參加過保路運動和討伐袁世凱戰爭,剛正不阿,驍勇善戰正是王銘章的個人特色,王銘章在臺兒莊會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堅守滕縣九天以身殉國,壯烈的事跡也是值得我輩學習,王銘章犧牲後還留下了三子一女,如今王銘章將軍的後代現狀如何呢?
王銘章簡介:
王銘章,字之種,漢族,四川省新都泰興場人,民族抗日英雄,國民革命軍陸軍第41軍122師師長,早年曾經參加過保路運動和討伐袁世凱戰爭,曾以其稟性正直、驍勇善戰而享譽軍旅。王銘章在臺兒莊會戰中,因誓死保衛滕縣而犧牲殉國,為臺兒莊大捷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後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是中國軍方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高級將領之一。
王銘章守滕縣幾天?
1938年1月,第二十二集團軍抵達臨城,以四十五軍為第一線部隊,四十一軍為第二線部隊,均部署於滕縣以北,一二二師為集團軍預備隊,準備扼守滕縣。三月上旬,日軍在鄒縣、兗州大量增兵,並以小部隊及飛機向四十五軍陣地反覆進行偵察,準備發動大規模攻勢。十日,孫震為加強守備,重新調整部署,將預備隊一二二師師部調進滕縣城內,任命王銘章為第四十一軍前方總指揮,統一指揮一二二、一二四師。
王銘章令三六四旅張宣武團進駐滕縣以北的北沙河,部署第二道防線;三六六旅王文振團進駐滕縣東北的平邑城前,以掩護第四十五軍陣地的右側背,並防備臨沂方向之日軍第五師團的側擊。3月14日,日軍第十師團在航空兵的掩護下向滕縣外圍四十五軍第一線陣地展開全線攻擊。經一日激戰,界河一線的守軍正面陣地屹然未動。
15日晨,日軍繼續猛攻界河四十五軍陣地未能得逞。同日,另一股日軍約三千人由濟寧東南的石牆出動,向東防深井的一二四師三七零〇旅進攻,該旅傷亡慘重。王銘章為防止敵人由深井向滕縣左後方迂迴包圍,急調在滕縣擔任城防的一二四師三七二旅馳援三七〇旅,經激烈戰鬥,終於穩定了防線。15日中午,王銘章為防敵人乘隙滲入滕縣左側,命令在北沙河的七二七團抽出一營兵力,到滕縣西北的洪町、高廟布防。
15日下午日軍企圖撇開正面陣地直接攻擊滕縣,迫我正面陣地不戰自棄。此時,滕縣城關僅有一二二、一二四、一二七三個師部和三六四旅旅部,每個師部只有一個警衛連、一個通信連和一個衛生隊,還有滕縣縣長周同率領的警察和保安隊四、五百人,滕縣形勢十分危急。四十一軍、四十五軍的大部兵力均膠著於第一線,只有在平邑方向的一二二師三六六旅王文振團尚未與敵接觸。王銘章急令該團火速回援,但該團遠在百裡之外,緩不濟急,且難保途中不被敵阻攔。
王銘章向集團軍總部請求援兵,而二十二集團軍總部掌握的唯—一支機動部隊是四十一軍直屬特務營,孫震只留一個手槍連擔任總部的警衛,令營長劉止戎率三個步兵連星夜乘火車開赴滕縣。王銘章再命三六四旅張宣武團長從北沙河陣地抽出一個營,跑步回救。截止15日夜,滕縣城關的戰鬥部隊,共為一個團部,三個營部,十個步兵連和一個迫擊炮連,另有師、旅部的四個警衛連,還有臨時來城領運彈藥的一二四師一個步兵連。加上警察和保安隊合計三千人,但真正的戰鬥部隊不滿二千人。
16日黎明,日軍繼續向界河一帶四十五軍陣地猛攻,迂迴至馮河、龍陽店一帶之日軍開始向守備滕縣東關的警戒部隊進攻。八時許,敵集中炮兵火力向滕縣東關、城內和西關火車站射擊。同時,敵飛機十餘架飛臨滕縣轟炸、掃射。駐在西關的王銘章在敵開始轟炸後,通過電話詢問情況,隨後跑步進城,與同僚、部屬協商判斷東郊之敵即將大舉進攻,大戰迫在眉睫,作戰應變方案有兩個,一是死守孤城;二是出城機動作戰。王銘章下定了決心,昭告全城官兵, 「決心死守滕城,我和大家一道,城存與存,城亡與亡。」他還命令將南北城門堵死,東西城門暫留交通道路,也隨時準備封閉。師部和直屬部隊也由西關移進城內。
八時左右,日軍開始兩個小時的炮擊,沉寂了半小時後,突然集中炮火火猛轟東關南半部寨牆的突出部炸開了十餘米寬的一個缺口。敵集中數十挺機槍對準缺口掃射,以掩護步兵進攻。守軍官兵毫不畏懼,沉著應戰,隱蔽在缺口兩側,當敵兵約五、六十人剛下到寨壕將要向缺口衝鋒時,向敵猛投手榴彈,將敵大部殲滅。就這樣,擔負缺口段守備的一連,接連打退敵軍三次衝鋒,而自己也傷亡近百,由預備隊替換下來。當午二時,日軍再向東關東北角猛攻;五時,又猛攻東關門,均被守城部隊擊退。日軍遺屍累累,守軍亦傷亡慘重。當晚,戰鬥停止。
滕縣正面四十五軍部隊經三天浴血奮戰,傷亡過半。16日午,正面陣地被敵突破。四十五軍從滕縣兩側撤退。當晚,四十一軍一二四師和一二二師七二七團奉命陸續進入滕縣。三六六旅中途遇故,繞道到達臨城。王銘章根據兵力變化情況,重新調整部署。同時,命令各部抓緊補充彈藥,構築工事;在城牆下隱蔽的部隊,每班扎一架雲梯,隨時準備登城反擊。
援軍湯恩伯部王仲廉軍15、16日陸續到達臨城,先頭部隊一個團剛下火車,孫震以滕縣情況緊急,令其前往增援。該團在南沙河遭圍攻滕縣日軍一部攻擊,不支潰退,其它各部僅在南沙河警戒,其軍部到達後,得知滕縣正受強大敵軍圍攻,便藉口機動作戰,將部隊迂迴向滕縣東北峰山以東地區開去。於是南沙河之敵向前推進,二十二集團軍總部不能抵抗,遂後撤至運河南岸利國驛,從此與滕縣守軍失去聯絡,滕縣完全陷入日軍四面包圍之中。
王銘章見援軍無望,再給孫震一電錶示:「決心死拼,以報國家。」此時,王銘章親臨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揮作戰,不幸身中數彈,當場犧牲。壯烈殉國。同時殉難的還有參謀長趙渭濱及一二四師參謀長鄒紹孟等人。王銘章將軍犧牲後,守城官兵仍繼續與日軍搏鬥,除少數突圍外,其餘皆灑盡了最後一滴血,堅守滕縣九天以身殉國。滕縣之戰,王銘章將軍指揮第四十一軍,挫敵兇鋒,阻敵銳進,為徐州一帶中國軍隊的集結贏得了時間,也使日軍第十師團受到較大損失,為爾後的臺兒莊大捷,創造了有利條件。
王銘章將軍的後代現狀如何?
王銘章共長成三子一女,長子王道鴻,次子王道義,三子王道綱,小女兒王道潔。1949年王道鴻,王道義,王道潔留在大陸,歷經諸多磨難。嫡長子王道鴻在1940年代與原國民革命軍24軍參謀長陸軍少將汪雲翔長女汪慧仙成親,1948年誕下一子王德明。王道鴻50年代下放阿壩州南坪縣教書。 1950年代汪慧仙因傷寒不治去世後,幼子王德明孤苦無依,由外婆汪雲翔遺孀樊鏡容女士撫養成人。70年代王道鴻結束下放返回成都,後去世。三子王道綱與母親葉亞華前往臺灣生活多年,2005年,葉亞華女士和王道綱葉落歸根,定居四川成都。王道綱也是王銘章目前唯一在世的子女。今年已9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