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鄉六大古鎮 美到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
2023-03-30 15:43:24 1
江南水鄉六大古鎮可以說是中國最美的一個地方之一,在古香古色的小鎮中漫步,完全忘卻了大城市中轟鳴的汽笛聲和行人匆匆的步伐,在這裡只有享受,靜謐的環境,小船慢慢遠去的影子,讓人一來到就不會想離開,甚至有長期居住在這裡的想法,這就是江南水鄉六大古鎮的獨特魅力。
一、周莊鎮
周莊,有著天下第一水鄉的美譽。蘇州崑山市的周莊因水成街,因水成路,水滋潤著周莊,水豐富著周莊,水是周莊的靈魂,「水鄉小巷多,人家盡枕河」。如果不是這古樸秀雅的明清民居,這一片流水也算平常,如果不是這一片流水的生機無限,那青瓦白牆原也顯素淡。在這裡,全鎮依河成街,橋街相連,深宅大院,重脊高簷,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一派古樸幽靜,就這樣「小橋、流水、人家」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由於有河湖阻隔,使它避開了歷代兵焚戰亂,至今仍完整的保存著原有的水鎮建築物及其獨特的格局,因其年歲久遠,保存較為完整,為文物、建築、美術、攝影、旅遊工作者們提供了寶貴的資料,遊周莊,在周莊民居清靜幽謐的氛圍中,細細體味清澄如水的水鎮風情,確是別有一番情趣。
周莊著名景點:
1.雙橋
因出現於旅美畫家陳逸飛的油畫《故鄉的回憶》中而聞名雙橋,俗稱鑰匙橋,1985年,這幅畫又經過陳逸飛的加工成為當時聯合國首日封的圖案,深受集郵愛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睞。
2.沈廳
沈廳位於周莊富安橋東堍南側的南市街上,坐東朝西,七進五門樓,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間,分布在一百米長的中軸線兩旁,佔地兩千多平方米,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張廳
張廳是江南民居中比較典型的前廳後堂格局,是周莊保存比較完整的明代建築,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張廳佔地面積1800多平方米,大小房間60餘間,前後分為六進,還有一個私家後花園。張廳是周莊鎮僅存的少量明代建築之一,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同裡鎮
同裡古鎮屬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位於太湖之畔,由同裡古鎮、同裡湖、九裡湖、南星湖、洋湖組成,緊靠市府所在地,自宋代建鎮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鎮區內始建於明清兩代的花園、寺觀、宅第和名人故居有數百處,「川」字形的15條小河分隔成七個小島,而49座古橋又將其連成一體,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是以古鎮名園和水鄉田園為特色的古鎮湖景型景區。景區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擁有「兩堂三橋」、退思園、計成故居、耕樂堂、侍御古坊、環翠山莊等豐富而寶貴的歷史遺存,明、清建築多和名人雅士多。
同裡鎮著名景點:
1.明清街
明清街是古鎮重要商業街之一。1996年始闢建「明清一條街」,街長160餘米,為明清建築風格,較完整保留了江南特有的上街、下街,兩街道平行的格局。入口「清明遺風」匾額由費孝通副會長題書。
2.耕樂堂
耕樂堂位於西柳圩,陸家埭中段,朝東面河,系明代處士朱祥所建,由時任南京國子監學正裡人莫旦撰文作記。朱祥,字廷瑞,號耕樂。堂名取其號。
3.吳江同裡溼地公園
吳江同裡溼地公園位於吳江區同裡鎮東北部。東南與著名的江南水鄉古鎮周莊為鄰,西與千年文明古鎮同裡相連,北面和南面傍依澄湖和白蜆湖,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同裡與周莊旅遊線路的必經之地。園內已初步建成水杉林、池杉林、枇杷園、香樟園、銀杏園、桃園、藥草園、翠梨園、竹林園、苗圃、魚塘等旅遊觀光區。
三、甪直鎮
甪直古鎮隸屬蘇州市吳中區,位於蘇州市東部,西距蘇州城區18公裡,東距上海58公裡。甪直景區位於太湖東30公裡,由甪直古鎮組成,歷來享有江南「橋都」的美稱,是以江南水鄉古鎮和古橋系列景觀為特色的古鎮型景區。景區內歷史文化遺存豐厚,古鎮風貌完整,以古橋、商業古街和羅漢塑像佔勝,古樸、繁榮、熙攘,歷代人文薈萃,人才輩出。甪直古鎮是具有2500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相傳鎮南的吳宮鄉,為古吳王闔閭的離宮;吳王夫差又在鎮西甫裡塘北岸築梧桐園。這裡水多,橋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
甪直鎮著名景點:
1.保聖寺
保聖寺是江南一座千年古剎,寺內古物館裡的塑壁羅漢相傳是唐代塑聖楊惠之的作品。保聖寺原名保聖教寺,始建於梁天監二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寺內現存建築有二山門、天王殿、古物館等。1961年,保聖寺羅漢塑像被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2.江南文化園
江南文化園位於甪直古鎮東南,與古鎮緊密相連,佔地面積150多畝,是一個集休閒、娛樂、觀光於一體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古典式園林。江南水鄉文化園建有"甪直水鄉婦女服飾博物館"、"甪直歷史文物館"、"盛唐甫裡街"、"甫裡書院"、"休閒水街"、"演藝工場"、"中心園林區"、"古戲臺"等景觀。
3.葉聖陶紀念館
葉聖陶紀念館是葉聖陶當年任教的「吳縣第五高等小學」舊址,現被列為江蘇省學校德育教育基地、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廳部分主要以珍貴的實物、照片及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介紹了葉老光輝的一生以及在教育、文學、社會活動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和重大貢獻,特別是在甪直期間所進行的教育改革實踐、文學創作等。
四、西塘鎮
西塘古鎮屬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地處江浙滬三省市交界處,古名斜塘。西塘地勢平坦,河流密布,有9條河道在鎮區交匯,把鎮區分劃成8個板塊,24座石橋將古鎮的五塊地區連接成一片,這些古橋大都為單孔石柱木樑橋,至今保護完整。宅弄是西塘的又一大特色,分為連通兩條平行街道的街弄、前通街後通河的水弄以及大宅內設在廳堂側面的陪弄,122條巷弄交橫縱錯,構建了古鎮的整體框架,並連接了新、老鎮區。2000多米的煙雨長廊是西塘建築最獨特的標誌,廊棚在沿河一側設有靠背長凳,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著名景點。
西塘鎮著名景點:
1.五福橋
五福橋位於燒香港,倪天增祖居陳列館以東,是一座單孔石板橋,橋長14米,橋孔跨度7.5米,是西塘現存最古老的橋之一,建於明正德年間,修於清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為單孔石級橋,橋長14米,橋孔跨度7.5米。它連通燒香港東端的南北兩岸。在清代光緒年間重修,此橋保存尚好,石級石欄尚整齊。繼續沿河道向前即到望仙橋。所謂五福即福、禧、壽、祿、善終。這是民間對人生的五大追求和祈願,用在橋上是造橋人對過橋人的祝福,希望此橋能給人們帶來的不僅是方便,而且還有每個人所希望的種種吉利。
2.煙雨長廊
所謂雨廊,其實就是帶頂的街,是江南水鄉中獨一無二的建築,是古鎮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多集中在北柵街、南柵街、朝南埭等商業區,沿河一側有的還設有靠背長椅,多為磚木結構,一般寬2-2.5米,大多有廊棚覆蓋,使商人貿易、行人過往無日曬雨淋之憂。廊棚沿河一側有的還設有靠背長椅,供行人休息。
3.中國紐扣博物館
西塘是中國紐扣之鄉,有紐扣生產企業近五百家,產量佔全國生產交易的40%。紐扣館位於西街上,共有六個展廳:古代紐扣展示區、近代紐扣展示區、現代紐扣展示區、貝殼紐扣生產工藝流程展示區、紐扣應用區、中國結展示區。鈕扣博物館的開館開創了中國鈕扣史上嶄新的一頁,也為有著鈕扣之鄉的西塘增添了一道新的風景線。
五、烏鎮
烏鎮,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地處江浙滬「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蘇州均為80公裡,距上海106公裡。烏鎮具有六千餘年悠久歷史,走進烏鎮,白牆、黛瓦、小橋、流水,攜帶著中國水墨畫的氣息撲面而來,雕梁、畫棟、石巷、老屋,見證著歷史滄桑的風情畫卷映入眼帘。東西柵是遊客最常遊覽的區域,東柵內,東市河內烏篷船不時咿呀往返,藍印花布隨風飄蕩,還有上了年歲的當鋪在訴說著烏鎮的故事。西柵雖缺少些生活氣息,但是每晚西市河的夜景會讓人心馳神往,或者只是在民宿內吃一頓地道的水鄉菜也好,再去老郵局寄上一張明信片,才不枉白來了一次烏鎮。
烏鎮著名景點:
1.江南百床館
江南百床館是中國第一家專門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館,坐落在烏鎮東大街210號,又稱趙家廳,面積約1200多平方米,內收數十張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館內第一展廳陳列的有:明·馬蹄足大筆管式架子床等,採用木架構造形式,強調家具形體的線條形象;第二展廳的有清·拔步千工床等床,用料為黃楊木,長217公分,深366公分,高292公分,前後共有三疊,此床歷時3年方才雕成,用工千餘,故有其名。
2.文昌閣
立志書院門前河埠上有一幢樓閣,名文昌閣。書院與閣之間,僅隔一條不寬的觀前街。舊時讀書人到文昌閣,一般都有下人陪同乘坐小船前來。小船就泊在閣下的河埠邊,讀書人上樓,下人就在過道兩旁的長凳上坐著等候。
3.餘榴梁錢幣館
餘榴梁,土生土長的烏鎮人,錢幣收藏大家,著有《中國花錢》、《中國鑑賞與收藏》、《錢幣》、《錢幣漫談》、《錢幣學鋼要》、《世界流通鑄幣》等十多部學術專著。他苦心集藏四十年,擁有世界上2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歷代錢幣近26000餘種,其中有金屬流通貨幣、紙幣、花錢等,材質有金、銀、銅、鐵、錫、鋁、鉛、銻、陶、鎳、紙、竹、骨、琉璃、塑料等15種,上起夏商,下至現代。
六、南潯鎮
南潯古鎮位於湖州市南潯區,地處江浙滬兩省一市交界處。明清時期為江南蠶絲名鎮,是一個人文資源充足、中西建築合璧的江南古鎮,和眾多江南古鎮一樣,具有典型的水鄉風貌,不同的是,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一個。周莊有陳逸飛畫過的方圓雙橋,甪直有葉聖陶寫過的萬盛米行,烏鎮有茅盾筆下的林家鋪子,而浙江湖州的南潯則默默地守候著她濃厚的文化積澱,等待著真正懂她的遊人們,毫無怨言。
南潯鎮著名景點:
1.小蓮莊
小蓮莊位於南潯鎮西南萬古橋西,為晚清南潯俗稱「四象」之首富劉鏞所築的私家花園,始建於清光緒十一年,佔地27畝,因慕元末湖州籍大書畫家趙孟頫所建蓮花莊之名,故稱小蓮莊。小蓮莊與嘉業藏書樓毗鄰,園外為鷓鴣溪。
2.求恕裡
求恕裡是嘉業堂藏書樓主人劉承幹於1930年所建別墅。1920年劉承幹建嘉業堂藏書樓,為了適應藏書樓管理的需要,擴建求恕裡,作為他和家屬回潯小住和藏書樓管理之所。求恕裡屬於典型中西合璧的建築,整個結構由門房、甬道、西洋門樓、卷門、庭院和獨立的樓廳組成。
3.張靜江故居
張靜江故居位於南潯鎮東大街,又名尊德堂,故居保持清代傳統三進五間式古建築風格,一進有一廳五室,每進之間各有天開,每進一堂便遞高一級。每進連有防火用的直式火巷。二廳、三廳裡陳列著張靜江生平事跡的各種照片、書札、任命狀等,其中頗多名人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