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三大國寶下落之謎 永樂大典是被燒毀了嗎?
2023-03-30 16:16:59 3
華夏三大國寶下落之謎,華夏三大國寶大禹九鼎、秦始皇傳國玉璽、明《永樂大典》是中國歷史上的頂級珍寶,可惜的是都沒有能保存下來,關於三大國寶的下落之謎一直是歷史學者正在努力探究的重點,我們也期望有天能看到三大國寶,下面讓我們一起先去了解一下華夏三大國寶。
華夏三大國寶下落之謎:大禹九鼎
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後,於夏朝初年,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 象徵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九鼎象徵天下社稷,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傳承了兩千多年。然而,到了秦漢之間,九鼎卻不見了蹤影,因此有人懷疑九鼎到底真的存在過嗎?
根據《左傳》魯宣公三年記載,夏朝初年,令九州州牧貢銅,鑄造九鼎,事先將全國各地山川奇異之物畫成圖形,然後分別刻於鼎身。《史記·楚世家》記載楚莊王八年(前606),楚莊王帶兵攻打陸渾之戎,路經洛邑。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劈頭就問九鼎大小輕重如何。王孫滿回答:「在德不在鼎!」並進一步指出:如果本質美好光明,鼎雖小而猶重,反之,雖大猶輕。「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莊王自討沒趣,這就是成語「問鼎中原」的來歷。
又據《戰國策·東周策》所載,周顯王時期,秦國興兵臨周,企圖奪取九鼎。周求救於齊,迫使秦國退兵。結果齊王也想得到九鼎,顏率就勸說齊王:鼎又大又重,每一個需要9萬人來拉,遷九鼎則需81萬人,還要帶上許多器具;再說,運鼎須經過魏國的國境,魏國也一直覬覦著九鼎,只怕鼎還未到齊國就被打劫了。齊王只得作罷。可見當時的秦、魏、齊、楚都覬覦九鼎是確有其事。可是《戰國策》也沒有說明東周的九鼎究竟是怎麼回事。
有關九鼎的下落,《史記》有三種記載:其一,《秦本紀》說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西周人向東逃亡,西周的寶器九鼎歸給秦國。唐張守節《正義》說:「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飛入泗水」;其二,《秦始皇本紀》說:秦始皇東巡泰山,從東方返回經過彭城,親自齋戒祈禱祭祀,「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其三,《封禪書》:禹鑄九鼎,「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秦滅周,周之九鼎入於秦。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沒於泗水彭城下」。這裡面就存在一個疑團,秦國獲得的周鼎是八個還是九個?究竟是一個周鼎入於泗水,還是陳列於宋社的九鼎沉於泗水?秦始皇派人打撈的是一個周鼎還是九個「商鼎」或者是大禹鼎?秦所得的八鼎又在何處?《克殷解》所記載的周武王搬遷洛邑的是商鼎還是大禹鼎?宋國為商朝的後裔,宋社所陳列的是什麼鼎?司馬遷為什麼要把宋社的鼎扯到一塊來敘述?這些謎團只有留待史學家去解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