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黃連注射劑禁用,明明是藥品怎麼會變成殺手?
2023-03-31 00:40:57 3
近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公告,明確規定雙黃連注射劑4周歲及以下兒童、孕婦禁用。雙黃連作為藥品為什麼會被禁用?明明是藥品為什麼會變成殺手?是藥三分毒,難道是這個道理嗎?來和51區小編看看吧!
現在的一般藥物都是怎麼檢測的。如果發生危險如何處理,這些藥品一般符合什麼樣的規定才能上市。被病人使用 中新網6月12日電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消息,藥監局11日發布關於修訂雙黃連注射劑說明書。
中新網6月12日電 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消息,藥監局11日發布關於修訂雙黃連注射劑說明書的公告,在【禁忌】項中明確說明,4周歲及以下兒童、孕婦禁用。
在公布的《雙黃連注射劑說明書修訂要求》中,【禁忌】項包括:
1.對本品或黃芩、金銀花、連翹製劑及成份中所列輔料過敏或有嚴重不良反應病史者禁用。
2.4周歲及以下兒童、孕婦禁用。
《公告》要求,所有雙黃連注射劑生產企業均應依據《藥品註冊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按照雙黃連注射劑說明書修訂要求(見附件),提出修訂說明書的補充申請,於2018年8月5日前報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備案。
修訂內容涉及藥品標籤的,應當一併進行修訂;說明書及標籤其他內容應當與原批准內容一致。在補充申請備案後6個月內對已出廠的藥品說明書及標籤予以更換。
各雙黃連注射劑生產企業應當對新增不良反應發生機制開展深入研究,採取有效措施做好雙黃連注射劑使用和安全性問題的宣傳培訓,指導醫師合理用藥。
《公告》指出,臨床醫師應當仔細閱讀雙黃連注射劑說明書的修訂內容,在選擇用藥時,應當根據新修訂說明書進行充分的效益/風險分析。
《公告》還提到,患者應嚴格遵醫囑用藥,用藥前應當仔細閱讀雙黃連注射劑說明書的新修訂內容。
雙黃連注射劑明明是藥品怎麼會變身成殺手?
雙黃連注射液是一種常用的中成藥,有個感冒發燒、頭疼腦熱,打上幾針,比很多抗生素便宜多了。而且還有很多人認為既然是中藥製劑,它的副作用比抗生素要小,應該更安全。可是,就在上個月,安徽、雲南和江蘇三省,卻先後有三名患者,注射了黑龍江多多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雙黃連注射液之後,死於嚴重不良反應。
據悉,產生過敏的主要成分是氯鹽酸,氯鹽酸是個過敏源,所以雙黃連可能是一個有缺陷的產品……為確保公眾用藥安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決定暫停銷售和使用標示為多多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雙黃連注射液。普普通通的雙黃連竟然引起如此嚴重後果,質監部門正在追查,記者也趕到了事發地江蘇泰州。
典型案例 雙黃連注射液一針奪人命
9月14日,江蘇泰州市原野小區32歲的居民劉春梅在當地一間診所,注射了多多牌雙黃連注射液後,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經搶救無效死亡。
幾經周折,記者找到了當天接診的文誠診所醫生王水庚。他清楚地記得,劉春梅是9月14日6時50分左右來的診所。在詢問完劉的基本病徵,並進行體溫檢測等常規檢查後,王醫生診斷劉患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並開具了處方。隨後,護士為劉掛上了點滴。但掛上第二瓶藥水不久,劉跟王醫生說感覺全身很不舒服。王醫生趕緊停止輸液,立即為劉靜脈推注了兩針抗過敏藥物,並讓她電話通知家人。在劉的丈夫到達診所後,劉被送到了泰州市中醫院急救。但不幸的是,9月15日上午9點半,泰州市中醫院宣布,劉春梅因過敏性休剋死亡。
意外發生後,泰州市衛生局、藥監局以及公安部門立刻對此事展開了調查。並當即查封了文誠診所,將當晚給劉春梅使用的藥物進行了提樣送檢,並對藥物購進渠道進行調查。
泰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副主任藥師劉露說,這個診所有衛生部門發的許可證,我們查了所使用的藥品購進的渠道,也是正規渠道。
據了解,今年66歲的王水庚擁有合法的醫師資格證書,並且有著幾十年從醫經驗,對於這次意外的原因,他至今也百思不得其解。王水庚回憶,當時他給劉春梅開的是很常規的處方。兩瓶點滴中第一瓶是頭孢他叮、病毒唑和地塞米松的鹽水溶劑,第二瓶則是黑龍江多多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雙黃連注射溶劑,「我懷疑可能是雙黃連注射劑反應」。他說。
我們就王水庚所描述的治療程序及所開藥方向有關醫學專家進行了諮詢,他們也沒有發現有違反常規的地方。我們還了解到,就在泰州之前,9月7日和12日,安徽、雲南也有兩名患者在注射雙黃連注射液後出現死亡的情況。他們注射的藥品也是來自黑龍江多多藥業有限公司。
記者調查 救命藥為何成「奪命藥」?
9月16日,國家衛生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了立即暫停銷售和使用黑龍江多多藥業生產的雙黃連注射液的通知之後,記者來到了位於佳木斯市的黑龍江多多藥業,據了解,這家企業每年生產的雙黃連注射液超過2億支,而目前全國每年的生產量只不過6億支。
多多藥業和佳木斯藥監局都表示在雙黃連注射液的生產環節,目前為止還沒發現過問題。不過,雙黃連注射液引發不良反應的事件這幾年卻一直在接連發生。
早在2001年11月,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就首次通報了雙黃連注射劑引起的不良反應。通報發布後,由於注射雙黃連注射液而引發患者不良反應,甚至死亡事件屢屢發生。今年2月7日,山東鄒城市一男子,因為感冒在衛生所注射青黴素和雙黃連注射液,出現過敏反應後死亡。今年2月11日,青海大通縣3名患者使用雙黃連注射液發生不良反應事件,死亡1例。2月16日,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又通報,自2008年以來,山東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共接到56例雙黃連注射液引發的不良反應病例報告。而且這些事件使用的注射液還涉及其他廠家的產品。聽說這麼多案例,我們每個人都會追問,明明是藥品怎麼會變成殺手?雙黃連到底怎麼啦?常年負責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的湖南會同縣藥監局主任科員朱寶利為我們揭開了謎題的另一面。他說,4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開始關注雙黃連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應。朱寶利的一個同學,原來在醫藥研究所,他連續碰到了幾次雙黃連引起的嚴重過敏反應,他就跟朱寶利說,雙黃連效果很好,但用起來很危險,從那時起他就開始收集有關資料。他把會同縣從2005年到2008年,因注射雙黃連產生不良反應的病例集中進行了調查,結果讓他非常震驚。4年以內,總共有128起,在縣一級的醫院發生的不良反應有十幾起,嚴重的有兩起;在鄉鎮這一級大概有40多起,嚴重的大概有十幾起;在衛生室和個體診所大約有70多起,1/3是嚴重休克的,有4起疑似使用了黃雙黃連的死亡事件。朱寶利發現,這128位病人,在注射雙黃連注射液後,都有過相似的反應。
朱寶利說,最典型的就是血壓降低了,用了雙黃連以後渾身發抖,不及時採取抗過敏措施,人馬上就休克了。嚴重休克的話,快的就是兩三分鐘,慢的七八分鐘就會致人死亡。
不良反應到底緣何而起?
病人的嚴重不良反應到底因何而起呢?在查閱了大量資料以後,朱寶利作出了判斷,主要一個藥物是金銀花,它的主要成分也就是氯鹽酸,它是個過敏源。朱寶利發現,雙黃連注射液引發的多次死亡事件,可能是產品有缺陷,並非是藥物本身有質量問題,而是患者對藥品產生了嚴重的過敏反應。
為什麼雙黃連作為口服液的時候,不會引起這種不良反應,但是注射到體內,就會出現這種嚴重的不良反應呢?朱寶利說,中藥一直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國粹,而且在臨床上又證實了它有一定的療效,遺憾的是它存在不良反應,最好更進一步提高工藝,使中藥注射劑的純度高一點。他說,因為人體的胃腸有一個屏障,有些過敏原不被吸收,被排出來,如果靜脈注射的話,過敏原直接打入到血管內,這就非常危險了。隨著調查的深入,朱寶利開始意識到雙黃連注射液存在的問題不簡單,於是,他開始給溫家寶總理寫信,給衛生部寫信,他的信引起了藥品檢測部門的重視,今年5月18日,他收到了國家藥監局的回信。隨後,國家藥監局藥品不良反應中心發布緊急信息通報,要求醫療單位警惕雙黃連注射劑的嚴重不良反應。
「緊急信息通報」重點就提到了雙黃連,第一個就是講非必須情況下,原則上禁滴;再一個就是講建議儘量口服或者劑注;第三個就是用前要詳細了解病人的過敏史;第四點是,醫療機構急救設備不完善的情況下,建議儘量慎重。
朱寶利發現,如果嚴格按照國家藥監局的四點要求去做的話,在臨床上發生過敏反應的狀況就會大幅減少。但是他發現這四條措施實施起來難度很大。
專家看法 中藥注射液高療效高風險
朱寶利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中藥品種有9000多種到1萬種,而列入國家標準的中藥注射劑只有109種,只佔中藥總比例的1%。
但是目前70%的中藥不良反應案例都跟注射液有關係。
怎樣才能避免中藥注射劑的安全隱患,更好地拓展中藥市場?今年7月,國家藥監局已經正式啟動再評價工作,將圍繞保障藥品安全這個核心,從風險排查、綜合評價、提高標準三個層面展開,雙黃連注射液被列為首批再評價品種。但中藥注射劑由於它的特殊性,需要藥品生產管理各方拿出更多的行動,才能消除安全隱患。對此,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長期從事藥品不良反應研究的中國中醫藥科學院研究員、原國家藥監局審評中心中藥室主任葉祖光表示,在醫學界,中藥注射液容易引發過敏反應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他說,中藥注射劑最可怕的不良反應是過敏反應,我們不可能拿人做過敏試驗,只是通過動物做試驗來預測,可預測性是非常差的;第二,又回到我們中藥的多成分,我們在技術上不可能把每個成分都分出來,而且也分不出來,有的它的含量可能很小,你以為那含量小了就沒作用了,按照經典上的過敏反應它和劑量是無關的。
質量控制標準過低有歷史原因
葉祖光說,除了技術障礙,中藥注射液質量控制標準過低也是導致出現不良反應的重要原因。儘管目前對於中藥注射液的審批標準已經非常嚴格,但是現在市場上的100多種中藥注射液,有80%是老藥,執行的是1985年之前的質量控制標準。而雙黃連注射液等一些藥劑,雖然是新藥,執行的也是15年前的老標準。
張世臣,原國家藥監局藥品註冊司司長,他告訴記者,中藥注射液早期質量控制標準過低有歷史原因。上世紀40年代,柴胡注射液作為首例中藥注射液開始用於臨床,到上世紀70年代,中藥注射液的品種一度達到了1000多種。
缺醫少藥的特殊年代造就了中藥注射液生產的大躍進,此後因使用中藥注射液發生不良反應的事件頻出。尤其是近幾年,雙黃連、茵梔黃、清開靈等中藥注射液,多次引發嚴重不良反應,有的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985年,我國實施《藥品管理法》,對中藥注射液的監管逐步加強,副作用過大、安全性難以得到保障的藥品開始被逐步淘汰。到了上世紀90年代,經過整頓就剩一百多種了,但這個工作沒有繼續下去。至於為何沒有繼續下去,張世臣說:「那和某些領導人可能有些關係吧,我也不便評價。」針對這一百多種中藥注射液遺留的安全性問題,2002年和2006年,國家藥監局先後又進行了兩次整頓,但兩次行動都因為缺乏強制性措施而最終擱淺。
其實西藥注射液副作用更大
諸多未知的高風險使中藥注射液一直處於爭論的風口浪尖。反對者認為中藥本身的複雜性和生產過程中的不可控因素決定了中藥不適於作為注射劑使用,甚至要求全面封殺中藥注射液。而支持者則認為中藥注射液作為我國傳統醫學和當代科學技術的有機結合,在一些急重病例的治療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於圍繞中藥注射液的這些爭論,葉祖光告訴記者,其實西藥注射液的副作用更大,但是在醫學界,對於西藥注射液的使用卻幾乎沒有什麼爭論。
記者了解到,針對雙黃連等中藥注射液的使用,在香港等地都有相關的明確規定。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博士馮奕斌說,目前還沒有一個中藥注射劑可以在香港使用。針對中藥適不適合注射,他說,完全說中藥注射劑不能用,從大原則來講也是不對的,但嚴格來講它安全性要求是非常高的,不可以輕易就獲得審批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