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奮鬥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我奮鬥了十八年)
2023-04-14 09:46:58 1
在網上看到葉璇落淚演講的《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感觸很深,這篇文章記得在高中的時候在青年文摘上看到的,記憶深刻。大學的時候,還推薦給其他朋友讀過。
同樣作為農村出身的孩子,深感這一路跌跌撞撞的不易,更是體會到階層之間的巨大鴻溝。在這種社會中教育變成階層跨越最重要的路徑或者說是捷徑。這也是當下社會雞娃的內在動因。而一路走來的辛酸與不易,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這樣的路走過的人也許都不想再走,更不想讓孩子重蹈覆轍。因此我在想或許這就是我們奮鬥的原因,讓孩子未來的路走的更加淡定與從容,至少不要讓孩子這杯「咖啡」喝的太晚。
最近「小鎮做題家」這個說法很火,專指那些出身小城,擅長應試教育的孩子,靠著拼命刷題擠進了一流高校。其實,中國大部分平民學子都是受制於這個體制的。
一名苦大仇深的「鄉村做題家」,一路摸爬滾打終於熬到了大城市;而另一個人,生下來就有優越的條件,不需要經歷「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慘烈競爭,就可以舒適地享受著家庭、出身帶來的紅利。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奮鬥了18年,現在終於可以與你坐在一起喝咖啡。」這就是做題家和素質教育之間的差別。
包括我自己,也屬於城一代、農二代,我是小鎮做題家模式出來的,雖然現在可以在城市中紮根,使我的子女可以順利「喝上一杯咖啡」,但是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根在農村,始終和城裡人不同。我沒有強大的社會網絡給子女去謀求舒適的生活,這也時刻提醒我要保持敬畏心。
林肯曾經說過:人生來就是平等的。但是這句話用於現在的時代,卻貌似有些不妥。人生來並不平等,智商不平等、樣貌不平等、家庭背景也不平等。父母家庭的社會結構決定了有些人必須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喝上咖啡,而有些人生下來就有一杯咖啡。
我奮鬥了十八年,還是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因為我們階層各異,也難進行價值互換。
而為了讓父母老有所依,孩子起點更高,不囿於階層固化的怪圈,我的有限時間要用來為未來打拼。
我期待和你品咖啡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