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段沙上海(九段沙與它的守護人)
2023-04-14 08:04:08 1
九段沙 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上世紀六十年代,在長江河口和東海交匯處,有一片完全原生態溼地露出水面——這個如今被大家稱為「上海最後的處女地」的地方,就是九段沙。
這道浦東、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屬於此時此刻,更屬於未來生活在這城市裡的居民後代。
一切都像一幅油畫
孫瑛不是第一眼愛上九段沙的。
事實上,在被領導找去談話,第一次聽說自己要被派到九段沙工作時,她愣住了——這可是當時地圖上找也找不到的地方。
孫瑛第一次認識真正的九段沙要到這一年的秋天。2000年10月18日清晨,孫瑛乘坐著租用的漁民的小木船,頂著風浪在海上顛簸了兩個多小時,第一次進入真正的九段沙溼地。
眼前的沙洲,是這樣的生命綠洲——
沙洲的潮灘上,茂盛的海三稜藨草,蔥蔥鬱鬱望不到邊。蘆葦隨風搖曳,在斜陽下,好像一段旋律。秋日的光線,照射在溼軟的沙灘上,水裡魚兒悠悠遊來,沙灘上的小洞裡,小螃蟹冒出頭來。遠眺市區,天空中時聞鳥鳴,還能隱約望見東方明珠的輪廓。而那城市的喧囂卻是離得很遠了。眼前,只有水面上幾艘船隻的剪影,波光粼粼中,一切都像一幅油畫。
這美震懾住了孫瑛。一路乘船顛簸而來的辛苦,此刻都被拋在了腦後。孫瑛站在沙洲的潮灘上,開始琢磨這份差事——浦東新區剛剛批准成立的九段沙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署署長。眼前的這塊長江口溼地屬於此刻,更屬於未來生活在這城市裡的居民後代。她有責任去守護它。
九段沙從何而來
九段沙從何而來?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個關於上海從何而來的問題——滾滾而來的長江,每年要夾帶幾億噸泥沙。到了江海交匯處,地勢平坦,水流速放緩,泥沙由此沉澱,長期淤積成新的土地。目前官方統計,上海的面積是6340.5平方公裡。但事實上,上海現在還在不斷新增土地。20世紀60年代,在長江河口和東海交匯處,有一片完全原生態溼地露出水面——這個如今被大家稱為「上海最後的處女地」的地方,就是九段沙。
這位在長江南支河段中最年輕的「新來者」,總面積420.2平方公裡,差不多有整個浦東新區的1/3大,四面環水,坐船繞島一周要一天時間,也是國內唯一基本保持原始河口沙洲地貌及發育過程的重要地區。其東西長46.3公裡,南北寬約25.9公裡,是長江口最靠外海的河口型新生溼地,由上沙、中沙、下沙和江亞南沙四個沙體及周邊水域組成。它處在海洋、河流、陸地三大生態系統相互作用中,是呈自然演替狀態下的典型河口型潮汐灘涂溼地,對研究地球生物演進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意義重大。
2000年年底,九段沙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署的場地、手續、人員都齊備了。署裡的工作人員和上島的科學家們,就這樣見到了兩個孫瑛——一個喜歡時裝,愛美,喜歡噴香水和化淡妝;另一個,會赤腳在灘涂上走,也能一下子跳進泥潭裡,半個身子裹上了泥漿。
九段沙有種被當地人稱作「海狗」的小蟲,個頭還沒有蚊子大,但給它咬上一口,痛癢無比,往往一周過後還沒有消退。一次,一個黃梅雨季,孫瑛上島去調研,被島上的「海狗」咬得滿身是包,尤其是雙腳至大腿,密密麻麻的麥粒大小的紅腫塊。
經過不懈努力和多次野外科學考察,孫瑛和她的團隊完成了《九段沙科學考察集》《九段沙溼地圖集》等一手調查資料。2005年7月,九段沙溼地自然保護區經國務院辦公廳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填補了上海沒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空白。
據2017年監測:保護區記錄到海三稜藨草、蘆葦等高等植物52種,藻類植物139種,昆蟲392種,大型底棲動物113種,魚類135種,其中歷史上曾有記錄的國家級保護魚類白鱘等5種。
每年冬春之交,魚蝦肥美,也是鳥兒做客最頻繁的時候。九段沙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每年都有大量的涉禽(包括鶴形目、鸛形目、紅鸛目和鴴形目等目,指那些適應在水邊生活的溼地水鳥)在此停歇。在一次例行鳥類考察中,科學家在九段沙發現76隻瀕危鳥類黑嘴鷗,該鳥為國家二級保護鳥類,世界瀕危物種,曾被認為基本絕跡。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孫瑛,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看到了人生前三十幾年從未看到過的「百鳥雲集」。
根據統計,九段沙的鳥類有210種,有59.5%(125種)被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有24.8%(52種)被列入中澳候鳥保護協定,有7.6%(16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這裡,成為名副其實的「鳥的王國」。
鳥的背後,有人的眼神
在九段沙上沙的小碼頭上,窗口處,管理署設置的望遠鏡掃視半空,守護員在觀察鳥情。管理署的工作人員通常兩個人值班,一上島要待上一周。剛開始睡的是地鋪,喝的是明礬沉澱淨化後的水,沒有電,後來才漸漸有了宿舍。但這裡依然缺少淡水,沒有食物,一切都必須從市區運來。
管理署人員的「退讓」和「簡易」,是為了把天地留給動物們享受「佔據」和「豐饒」。而管理人員的存在本身,也是為了阻止偷獵者的覬覦。至201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九段沙開展的大規模聯合執法共26次,日常巡查560餘次,整治和清除圍網2.7萬米,執法參與人員2300人次,處理刑事案件3件,行政處罰16件。
當然,九段沙不僅守護鳥類和魚類等,也為提升上海「綠色GDP」作出貢獻。
研究表明,九段沙溼地生態服務功能和生態價值潛力巨大,其碳匯能力達到每年349757.3噸二氧化碳,約相當於12萬輛燃油小轎車每年釋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是浦東、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
在保護一線堅持不懈勇於開拓,孫瑛結合九段沙實際,因地制宜,大膽嘗試,提出科學保護「三中心三平臺」的創新發展戰略架構,並以自己領銜的溼地保護創新工作室為平臺,帶領團隊橫穿在上沙、中沙、下沙和江亞南沙,開闢30多公裡集執法、科研、宣教為融合的5條綜合樣帶,完善科研監測體系,建立《九段沙生物多樣性基礎監測年報》,先後組織完成20多項課題研究,發表《上海市九段沙溼地生態環境和管理保護對策》等論文8篇,其中多篇獲獎;並籌建了專家網絡和執法網絡,構建了研、學、管一體的框架,建立了浦東三甲港溼地生態示範基地。
19年春夏秋冬,孫瑛和這片4.2萬公頃土地的九段沙已經互為見證。春天又來臨了,九段沙上的動植物又活躍起來。遠離它們的城市的街頭,車來車往中,沒有人留意到,孫瑛車牌上的數字:963,就是九段沙的諧音。用這種方式,她將生命裡的一段寶貴經歷,時刻隨身攜帶。(記者 沈軼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