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回鄉創業年輕人(新春走基層在一個縣創新創業微信群裡看到鄉村振興未來)
2023-04-14 07:54:01 1
「最近,我正在給基地上的八月瓜剪枝、施肥」「八月瓜套種魔芋和食用菌,值得借鑑推廣」「現在我們做農業,網際網路思維很重要,我們要藉助網紅把農產品推出去」……在「務川創新創業青年交流群」裡,類似的討論每天都在進行。
這裡,聚集了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各個鄉鎮村寨的鄉村振興人才。他們有的在群裡分享產業經驗、最新政策,有的會尋求幫助,他們互相出謀劃策,互相啟發。記者加入群中,看著大家熱烈討論,想方設法擴大產業、提升帶富能力,充分感受到他們濃厚的創新創業熱情和十足的鄉村振興信心。
為打開振興鄉村的局面,當地採取「雙培養」模式,一方面培養鄉村振興村級領軍人才,另一方面跟蹤培養鄉村振興後備人才。如今,他們中不少人就在這個創新創業群裡。為儘可能挖掘和釋放大家的潛力,務川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宋聚超常常在群裡叮囑,希望大家把好的設想提出來,縣裡積極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幫扶。
在宋聚超看來,正是大家持續的熱情,讓他看到了鄉村振興的希望。「90後」劉錢波在群裡十分活躍,他是縣裡確定跟蹤培養的後備人才,曾在浙江溫州做汽修工人,又在務川縣城開過水果店,這兩年,經過前期輾轉多地的學習考察,他響應號召來到務川縣丹砂村,租用廢棄廠房養起了兔子。
在群裡,大家都認為劉錢波不但有闖勁,還很善於學習。幾年時間,他從養兔門外漢漸漸成了養兔「專家」。劉錢波一步步找市場,如今他養的兔子賣到了省內外不少地方。就在春節前夕,他在務川縣城開了一家兔子餐館,主打全兔宴,生意挺紅火。群裡不少人爭相推薦自家的農產品進入劉錢波的餐館,有羊肚菌、香菇,還有各種蔬菜、水果;也有人推薦臨近村寨的村民跟他學養兔技術。
圖為劉錢波正在介紹如何飼養兔子。新華社記者 劉智強 攝
在務川縣委領導班子看來,鄉村振興,先要從人開始振興,從點開始振興,隨著人和點越來越多,再以人帶人,串點成面。隨著鄉村振興人才逐漸增多,一個個產業在務川縣各個村莊拔地而起。越發清晰的產業圖景,也讓務川縣的幹部群眾看到了鄉村振興的未來。
務川縣涪洋鎮小坪村,涪洋河穿村而過,正是這充足乾淨的河水為小坪村孕育了機會。2020年,通過招商引資,佔地100畝的生態養魚項目落地小坪村。「80後」田坪是縣裡確定培養的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因過去有過養魚經驗,被派來協助發展。他告訴記者,項目主打鱘魚、鱸魚等中高端品種,市場供不應求,甚至已出口馬來西亞等國家。春節期間,創新創業群裡推介農產品,小坪村的魚就在其中。
圖為田坪正在觀察池塘裡的鱘魚生長狀況。新華社記者 劉智強 攝
「幹什麼像什麼,幹就幹成!」是田坪時常掛在嘴邊的話。他說,作為領軍人才,要以身作則,真正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在他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生態養魚產業在小坪村風生水起。不少農戶通過土地入股,年年有分紅。村民冉光容來到養魚基地務工,一個月能賺4000多元,加上年終獎,一年收入7萬元。
務川縣已確定領軍人才29人,培訓後備人才200餘人。他們不僅「傳幫帶」,也互相「賽跑」,從而繪出一幅你追我趕、蒸蒸日上的鄉村振興圖景。春節剛過,創新創業群裡有人說「我們要共同攜手,把務川的農產品推向全國」;有人提出了新一年的籌劃:寫一份策劃方案,打造一個網絡帶貨帳號。宋聚超回應大家:「需要政府方面做什麼,可提出來,我們分頭行動。」(新華社記者劉智強、李驚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