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化氛圍營造項目的建設方案(挖掘文化元素打造精品項目)
2023-04-14 08:40:22
關於文化氛圍營造項目的建設方案?徐報融媒記者 張瑾3月20日以來的每周六晚上,位於泉山區淮海西路上的漢納國際演藝中心《徐州之夜·大風歌》的演出,以劉邦一生為主線的情節設計、夢幻的聲光電舞臺效果,將這部大型室內沉浸式漢文化實景劇演繹得雄渾唯美,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關於文化氛圍營造項目的建設方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文化氛圍營造項目的建設方案
徐報融媒記者 張瑾
3月20日以來的每周六晚上,位於泉山區淮海西路上的漢納國際演藝中心《徐州之夜·大風歌》的演出,以劉邦一生為主線的情節設計、夢幻的聲光電舞臺效果,將這部大型室內沉浸式漢文化實景劇演繹得雄渾唯美。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泉山區發揮轄區文化底蘊豐厚的優勢擘畫旅遊新篇,從歷史文化中提煉出具有較高藝術價值、人們喜聞樂見的元素,多渠道、多維度打造泉山文旅精品,讓文化魅力成為遊客的最大吸引力。
穿越歷史懷古之旅
清明節假期,徐州工程學院的劉同學與小夥伴參考「泉域旅遊」公眾號推出的「歷史懷古之旅」線路,遊覽了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彭祖園—名人館—漢畫像石藝術館—蘇軾紀念館—徐州藝術館。一天下來,超多的信息量,讓他們直呼「長知識」。
從城南的鳳凰山到雲龍湖風景區一路向西,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林是全國著名的紅色教育基地,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1600餘塊館藏漢畫像石居全國前列,徐州藝術館憑藉平均每年70餘場高水準的展覽業已成為國內知名的藝術交流中心。為使遊人的文化之旅更加順暢,隨著旅遊旺季的到來,泉山區於3月13日復開了免費的「泉山旅遊專線」,可通往轄區大部分的重要景點。
除了「歷史懷古之旅」,泉山區在全域旅遊創建中還推出了「自在山水之旅」「嗨玩遊樂之旅」精品線路。徐州民俗學者李世明說:「三條線路各有特色,『歷史懷古之旅』的設計充分彰顯了泉山的地域文化特點,讓遊人在感受紅色文化、彭祖養生文化、兩漢文化、蘇軾文化、高雅藝術中感受徐州歷史的深厚,體味當下的美好。」
打造特色文化街區
「倒馬井」是遺留在泉山區明理街和小北門路交會處的一口老井,老井周邊曾因市民在此取水洗衣服而泥濘髒亂。為了提升周圍百姓的生活品質,2018年,泉山區將「倒馬井改造工程」列入區為民辦實事工程,在水井四周新建了小廣場,修整了井口,周邊老舊樓房統一加裝灰色仿古挑簷和花格式防盜窗。
文化街區的綜合整治不僅增加了文化內涵,還通過道路及圍牆修整、亭廊設置、城市雕塑設置、小區綠化等改善了居住環境。老徐州李大爺告訴記者:「自從家門口成了特色街區,周圍群眾生活品質也提高了,有不少之前的老鄰居回來看,都拍手稱讚,好多人還慕名而來,舉著手機在這裡直播。」
為突出特色文化街區蘊含的文化意義,泉山區文體旅局組織拍攝了專題宣傳片。泉山區旅遊服務發展中心主任梁豔介紹:「宣傳片通過手機在網絡廣泛傳播,讓『倒馬井』『燕子樓』等泉山歷史文化故事家喻戶曉。下一步,泉山區還將繼續建設好特色旅遊文化街區,提升景點文化內涵,擴大泉山文旅品牌影響力。」
擦亮泉山文旅名片
四月春深,天氣變暖,泉山區多項文化品牌活動陸續展開。「禮樂泉山 漢家風尚」傳統文化進社區活動在七裡溝街道綜合文化站拉開帷幕,活動通過「古畫、弓箭、投壺、傳統文化影像」對禮樂精神文化進行了多角度呈現。3月26日,中國·徐州第二十屆櫻花節在彭祖園舉辦,推出文藝表演、櫻花主題攝影展、相親會等20餘項活動。
文化火起來,助推旅遊旺起來。據介紹,在推進全域旅遊創建中,泉山區開闢了系列文化街區、專題展覽館,打造泉山文化新坐標;建設集文化、旅遊、休閒於一體的珠山藝術街區等,形成雲龍湖畔富有人文氣息的文化節點;設立泉山區非遺文化館和漢服、香包、古磚硯、麵塑、剪紙等非遺大師工作室,讓文化走進群眾;舉辦漢文化藝術節、青少年文化藝術節等品牌節慶活動,打造全域旅遊新名片。
泉山區文體旅局負責人表示:「文化需求是旅遊活動的重要動因,文化資源是旅遊發展的核心資源。泉山區將在文化和旅遊相互支撐、優勢互補中形成新的發展優勢,推動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遊產品持續湧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