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書法作品的賞析(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2023-04-14 10:51:47 1
王羲之以「天下第一行書」的卓越成就而被尊為「書聖」。
王羲之出身道教信仰世家,他自己也有與生俱來的道家情懷。可以說,他的書法成就與道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先說名字。從王羲之開始下推七代子孫皆以「之」字冠名。王羲之的七個兒子分別叫:玄之,凝之,煥之,徽之,肅之,操之,獻之,加上孫輩帶「之」字的足有七十多人。
「之」是一個虛詞,為道家冠名常用字之一。比如王獻之實際上名字就是王獻,所以加上「之」字等同於佛教「空,悟,覺」等一樣,表示了一種信仰符號。
由此可以理解,王羲之父子乃至整個家族,偏離取名忌諱,不分輩分都帶「之」字的原因了。
再說書法。人們喜歡用曹植《洛神賦》中的「翩若驚鴻,婉若遊龍」來形容王羲之的書法特色。王羲之屬於道家「天師道」派,講求「養氣,養神,養形,養食」,而他的書法也充分柔和了這種精神。
養氣之道貴守天元,王羲之的書法線條多以提按為主。提按是書法字體結構的元神,筆力的遒勁,筆鋒的頓挫全在於此。
養神之道的核心就是「道法自然」。王羲之的書法中鋒佔據主導,轉折接近平動,這使得字體更充實厚重,豐纖適度,做到了順其自然,合乎中庸。
養形之道是指通過武術運動或按摩推拿等手段,打通經脈使血氣流通。王羲之的書法流暢飄逸,字裡行間呼應緊密,就像順通了血氣,行雲流水,一揮而就。
所謂「養食」正如莊子所說,「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實際上就是推崇一種自我超越,王羲之做到了。他的書法柔和百家之長,在行書中集草隸楷為一體,完全超越了行書本身。
書法不僅是手上的藝術,更是一種身心藝術。寫字時身心關乎書法的優劣,手力和身心神缺一不可。王羲之愛於道,修於道,書法也取之於道。王羲之晚年隱居道教洞天,與道士們同寢共食,採藥煉丹,不亦樂乎。
《新剡琅琊王氏宗譜》載:
東晉昇平四年,歲次庚申,王羲之煉丹於剡縣之鼓山……
王羲之正是把修道與書法相互柔和,書道相得益彰,這才使得他的書法境界寬廣深厚,使得他的運筆「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道家思想和道家理念深刻影響了王羲之的書法創作,所以他的書法也融合和體現了道家的內涵。
當然,這只是促成他高超書法造詣的一個外因,真正讓他走向書法藝術巔峰的還是自身的努力。
如果僅靠修道就能成就書法造詣,那天師道祖師張道陵早該先他一步成為「書聖」了。
所以,道歸道,書法歸書法,沒有勤學苦練,沒有入木三分,王羲之也絕不可能成為「書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