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寒胃痛舌苔厚白黃(氣溫驟降頻繁胃涼)
2023-04-13 13:54:08
天氣越來越寒涼,最近看後臺留言大多數人都在問,胃涼,胃痛是怎麼回事,有沒有辦法調理?
確實,天氣寒涼對於腸胃脆弱的人來說,的確會出現諸多的不適!
記得很早之前接診過一個患者,當時年紀是29歲,胃痛的毛病已經有3年了,去醫院檢查被診斷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3年的時間裡,吃西藥吃得不少,但是,效果並不好。
於是,在同事的建議下,決定用中醫試試,喝喝湯藥。
刻診,脈弦遲,舌苔白滑,大便稀溏,軟,精神不振。感覺胃部發涼,有隱痛感,發脹的感覺,甚至痛得厲害,還會吐清水。
情況了解得差不多了,但見——
茯苓,白朮(焦),扁豆(炒),肉桂,陳皮,法半夏,甘草,兒茶(研末衝服)。水煎服,每日1劑。
患者服用7劑之後,胃部冷感已經減輕了不少,食慾也開始增加,白滑的舌苔也有了改善。
此時原方不變,把肉桂的量減半,繼續投用7劑,諸證悉平。
但仍然需要善後,改為中成藥「香砂六君丸」,連續服用3月,最後複查的時候,潰瘍消失。
該患者主要的問題是「寒溼水飲,困阻脾胃」。
之所以胃部發涼,是因為體內有寒;
舌苔白滑,說明體內還有水溼;
大便稀溏,說明脾胃虛弱,運化失常;
口吐清水,說明胃中有水飲。
從脈象上來看,脈弦,主痰飲,脈遲,主寒。
那,此時有人會問了,寒溼水飲為啥會困阻於脾胃呢?
其一,患者先天資質差,脾陽素來虛弱。
其二,水溼寒困於脾胃過久,傷到了脾陽。
陽氣本身就是散溼寒的動力,一旦受損,溼寒水飲越聚集越多,就會徹底壓制了陽氣,從而導致寒溼水飲盤於中焦。
那麼,想要調理,就需要從根本入手,也就是「溫補中焦脾胃的陽氣」,讓陽氣升發起來,就能把寒溼給化掉。
下面就帶大家看一下方子:
茯苓,白朮(焦),扁豆(炒),肉桂,陳皮,法半夏,甘草,兒茶(研末衝服)。
相信,很多懂中醫的朋友,應該能夠看出來,該方子是用了「苓桂術甘湯」和「二陳湯」的一個合方。
第一組:茯苓,肉桂,甘草,白朮。肉桂是用來溫補脾腎之陽,白朮是燥溼的,茯苓是健脾利溼的,甘草是健脾和中的。
第二組:半夏,陳皮,茯苓,甘草。陳皮是用來行氣祛溼的,半夏是燥溼化痰溼。
總的來說,第一組的藥是「溫陽除溼,利水」,第二組是「化解體內溼痰」的,再加上扁豆健脾,兒茶止痛,可以說效果加倍。
最近溫度驟降,天氣寒涼,許多患者會開始出現胃痛,口吐清水,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現象。
此時一定要警惕,不要以為是季節問題,根本是因為脾胃陽虛了,儘早調理,別拖延!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要因為「懶」或者覺得中藥苦,就拒絕喝。
但是,既然問題出現了,就一定要調理,否則病越拖時間越長,對脾胃的傷害越來越大,越來越難調理。
好了,我是@消化科王主任,您身邊的消化內科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