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之火在寫儒道至聖之前寫過啥(永恆之火的儒道至聖)
2023-04-13 22:44:09 4
圖片來源於網絡
07年還是06年,我認識起點中文網後,就迷上了網絡小說。最初看些什麼幾乎都忘了,但印象最深刻的一部,絕對是《星辰變》。這部小說,點燃了我對網絡小說的熱情,於是我著迷地繼續看《朱雀記》、《夢回大清》等。
在此這前,科幻小說我也看不少,最迷衛斯理。衛斯理的全套電子書,翻來覆去地看了無數遍,我寫的《地宮》裡的黃娟這個人物,就是來自衛斯理的小說裡一個智商及能力超群的女間諜。
我看過的第一個穿越故事,不是在起點中文網,而是臺灣言情小說家席娟的一本書《交錯時光的愛戀》,因為這本書,我幾乎把席娟的作品看了個遍,當然,最喜歡的還是看了無數遍的《交錯時光的愛戀》,第一次知道,愛情故事還可以這樣玩。
那些年的網絡小說,我看過的不下兩百部,至今仍然在看。在過去,因為閒得無聊,看的僅僅是故事情節,而現在越來越發現,網絡小說裡的隱藏的東西,不是一般的深。不僅僅是作家們如同黑洞一樣的大腦,還有他們對於各種知識的應用。
如果有人對此嗤之以鼻的話,那只能說明一點,這個根本就沒認真地看過一本網絡小說。
不要簡單地以為網絡文學就是垃圾,在十多年前,一部網絡小說,七八十萬字就算長的了;發展到現在,有人寫了七百多萬字,一本小說都還沒有完結。
動輒上百萬字的作品,如果只是依靠簡單的故事如同垃圾一般堆砌,那麼,網絡文學也無法發展到今天這樣一個大好的局面。
我曾不止一次地說過,我自己所做並堅持用了十年之久的面膜水、手工皂、護膚品,就是通過網絡小說學來的。當然,網絡小說不會告訴你這些東西的詳細製作方法,它只是提點一下,卻可以讓讀者從中去尋找更多列深的東西。
這個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網絡大神們對於各種知識的尋找與應用,都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平,讓認真閱讀的讀者們,都嘆為觀止。
前面我所說的,有人寫了七百多萬字的作品,至今還沒有完結,這位大神的名字叫「永恆之火」,對,就是這篇文章的題目名字。這位大神,已經在起點耕耘了一千五百多天了,他只寫了一部作品《儒道至聖》,已經三千二百多章了,還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收尾。
換成別的快手作家,這一千五百多天,三五百萬字的三部作品都已經完結了。而他,則慢悠悠地寫,慢悠悠地更,更到我看到兩界山時就棄書一次,而現在又因為他還沒寫完,重新開始複習。
他為什麼能有這麼大的魅力?
如果學者讀中國古典書籍,那麼,也只能是按部就般地分析下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然後又接著指出現代人應該怎麼從歷史中得到一些什麼教訓,或者感悟什麼的。比如最近看的馮唐,他那本《成事》寫的很好,也非常適合於現代人的另類思考。但,永恆之火卻開闢了另一種玩法,而這種玩法,至今我只看到他一個人能玩得這麼好。
《史記》、《春秋》、《尚書》、《詩經》、《楚辭》、《論語》、《孟子》、《三字經》、《文心雕龍》、《全唐詩》、《全宋詞》、成語等等,我都點不過來的古典書籍,在《儒道至聖》裡,完全被另類發揮得淋漓盡致。
永恆之火的這種玩法,打破了常規,僅靠一部尚未完結的作品就在起點封神,而且成為儒道流作品的開山鼻祖,是有他的道理的。不信?一起來欣賞幾段:
「詩詞可增加才氣,可殺傷敵人,但卻要立足於眾聖經典。眾聖經典不通,一切都是空中樓閣。等考上秀才,我就要開始學習聖元大陸沒有的百家典籍,爭取融會貫通,完全吃透,讓自己的力量穩步提高。然後刻意散播一些符合聖道但又新奇的理念,為以後傳播百家技藝打基礎。」
「只要成為舉人,那麼就可以開始傳播更多的知識,一旦成為進士,就可找機會把《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等傳播於世,讓我人族更加繁榮。這些東西不能假託別人,眾聖一眼就可看出,我必須要學習相關的知識,然後再寫出。」
這兩段,只是《儒道至聖》的男主方運在參加府試之前的一個思考。這些,只是一個開始。那麼,接下來,會有些什麼樣的應用呢?我再舉幾個例子:
「德乃文之骨,性乃文之心,志乃文之根,字乃文之身。字要一直練,而聖賢書更要加倍苦讀,是穩固才氣的最好手段。不過族學的課也不能耽誤,因為教他們等於用最淺顯的文字解釋聖道,對我的修煉也有極大的好處。」
升級打怪,修煉到把「德乃文之骨,性乃文之心,志乃文之根,字乃文之身」這些體會應用到戰術上,也真是沒了誰了。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盧綸的這首詩別人會怎麼用,我不知道,但永恆之火把它變成了戰詩,只要寫出這首詩來,就可以召喚出戰神李廣出來殺妖滅怪。
成語,如果拿在普通人的手上,估計能讓一篇文章讀起來覺得這個人還是有些學問,但永恆之火這裡,變徹底變成一種戰鬥必備技能:
「卓文君毫無才氣,只能鼓瑟輔助,但司馬相如卻擁有殘破的無上文心一心二用,他在彈奏戰曲《鳳求凰》的同時,能夠唱誦漢賦《鳳求凰》,兩者合一,引天凰降世,十方俱焚,無人能敵。」
一心二用能幹什麼?能讓書中的人物同時使用兩種不同的殺敵技能,又讓兩種技能完美配合,然後再殺妖滅怪。
永恆之火給方運全方位開掛:一個社會底層的人,被打一頓之後,開啟了不一樣的人生之路。這是套路,無數小說都有的套路。然而把一個讀書人寫到天上地下,無所不能,運氣好到從頭到尾,遇難呈祥還順帶大跳豐收舞,這樣的故事情節看多了,難免膩味。
好就好在,讀者根本不知道下一個章節,方運又會什麼樣的古典文籍裡,抽出一句讀都沒有讀過見都沒有見過的卻有跡可尋的典故來,完成新的故事情節時,忍不住又把放了兩三天的小說,重新打開來讀。
這網絡小說,如果去糾結故事根源的合理性,那就是腦子進水了,如果再去與作者爭辯下現實中根本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時,那腦子裡進的一定就是滾燙的才燒開的水。
網絡小說,除了解悶外,其實只有兩個看點:一,是作者的執著精神,說網絡小說沒營養的,那就先自己寫個幾百萬字的小說來看看;二,是作者對現成知識的熟練應用。
而這兩點,對於更多的人來說,恰好就是一個稀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