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眼將軍 阿富汗塔利班領導人奧馬爾簡介
2023-03-31 03:36:16 1
毛拉·穆罕默德·奧馬爾,阿富汗國籍,塔利班創始人及神秘領導人,外界對他的政策取向不得而知,有關他的相貌特徵等外人很少知曉。奧馬爾有3個妻子,其中一位是賓·拉登的女兒。在塔利班內部的強硬派和溫和派之間,奧馬爾一直扮演著「和事佬」的角色,儘量維護塔利班團結的大局。拉登與穆罕默德·奧馬爾一直私交甚厚。有消息稱,拉登提供了不少阿拉伯衛兵保護奧馬爾,實則對奧馬爾形成了監控。
2011年5月中旬,阿富汗情報官員證實毛拉·穆罕默德·奧馬爾已在巴基斯坦被擊斃。2011年5月23日,塔利班發言人否認毛拉·穆罕默德·奧馬爾被擊斃。2015年7月30日,塔利班發表聲明稱,確認奧馬爾已經死亡。
2015年8月31日,塔利班發表聲明確認奧馬爾死於2013年8月23日。
人物生平
毛拉·穆罕默德·奧馬爾,阿富汗塔利班領導人。屬於普什圖族吉爾扎伊部落的霍塔克部。
1959年出生在阿富汗坎大哈省諾德赫村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父母是僱農,都篤信伊斯蘭教,很小時他就擔起了養家餬口的責任。
1979年,蘇聯軍隊入侵阿富汗後,奧馬爾舉家遷移到阿富汗中部的烏魯茲甘省。當時還在上大學的奧馬爾積極投身阿富汗伊斯蘭革命黨領袖邁哈邁德領導的反抗蘇軍入侵的伊斯蘭革命「聖戰」,成為一名火箭炮手,在戰鬥中,奧馬爾身先士卒,表現勇猛,擊毀了不少蘇軍坦克,曾先後四次負傷並在一次戰鬥中失去了右眼,由此得名「獨眼將軍」,後來被提升為副司令,但他當時還不算是顯赫人物。在「聖戰」的歲月裡他與後來大名鼎鼎的「恐怖大亨」賓·拉登並肩作戰,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89年蘇聯撤軍後他又回到家鄉做了一名宗教學校校長。面對軍閥混戰的局面,奧馬爾決心做出一番事業。
1994年8月奧馬爾從阿富汗坎大哈難民營中的伊斯蘭教學校裡徵招學生組建了最初只有800餘人的阿富汗武裝派別塔利班,塔利班在阿拉伯語中意為「宗教學生」。塔利班高喊剷除軍閥、重建國家、反對腐敗、恢復商業的口號,此舉很得民心,南方地區很多指揮官紛紛投奔到他的麾下,在他的領導下,塔利班逐漸發展成為阿富汗各派中最強大的一支勢力,兵力達到5萬多人。
1996年3月,1500多名來自阿富汗各地的普什圖毛拉雲集坎大哈,開了兩個星期的大協商會議(叫做「大蘇拉」),會上一致推舉奧馬爾為「埃米爾」,意思是信徒領導人。4月4日舉行隆重的宗教儀式,奠定了奧馬爾在塔利班運動中的最高領袖地位。有分析說,選奧馬爾為領袖不是因為他的政治軍事才能,而是他虔誠,篤信伊斯蘭教。
1996年9月,塔利班武裝攻佔首都喀布爾,隨後控制了阿富汗全國90%以上的領土,奧馬爾成立了一個6人委員會作為臨時政府接管政權統治全國,從此,奧馬爾實際上成為阿富汗政壇的最高領袖。有關塔利班政權的運作方式,眾說紛紜。有人說一切決定全由塔利班最高精神領袖奧馬爾拍板,有人說由7名要員參加的議事會決定,再交奧馬爾定奪,甚至還有人說賓·拉登可能在幕後通過影響奧馬爾而對塔利班決策施加影響。奧馬爾上臺後,首先並未考慮關係國計民生的經濟問題,而是先後頒布了一系列法令:如女子要戴面紗;男子嚴禁刮鬍子;嚴禁偶像崇拜等。他這種極端的做法,使人不禁對其當初提出的恢復商業的口號產生了疑問。後來,從拒不交出美國頭號通緝犯賓·拉登到下令「滅佛」,奧馬爾常有驚人之舉,他在世人的眼中也越發顯得神秘。
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在阿富汗境內開展軍事行動,塔利班政權垮臺,首領奧馬爾及其塔利班殘餘勢力逃亡到阿富汗東南與巴基斯塔交界山區繼續與北約和阿富汗新政府負隅頑抗。
2005年以後塔利班在阿富汗捲土重來,佔領阿富汗南方除了少數大城市和北約據點之外幾乎全部土地,並對北約軍隊和阿富汗新政府展開規模空前的襲擊,迫使美國總統歐巴馬不得不於2009年向阿富汗增兵,但依然無法剿滅塔利班,阿富汗戰事呈膠著狀態,雙方均有意願和談,但雙方分歧太大(塔利班要求和談前提是美國為首外國軍隊撤出阿富汗,美國當然不願意),和談幾乎不可能成功,美軍已準備從阿富汗分批撤出大部分軍隊,但這絕不意味著美國放棄了阿富汗,阿富汗的前景依然難以預料!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