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燕與上海和平飯店(跟隨作家陳丹燕)
2023-04-15 20:32:01 4
澎湃新聞記者 許海峰 實習生 顧霖昀
「和平飯店的樓上有種沉甸甸的寧靜。但是,那悄無聲息的寧靜中,總讓人覺得,帶著一股令人不可忘形的威懾。這與多年來這裡一直保持著對公眾的封閉,並保持著與外部世界極為不同的秘境般的神秘有關。那是一個初冬的凍雨之夜,我渾身又溼又冷地從鏡頭裡看著這個寂靜而又溫暖乾爽的地方,看著仍舊盛開的滿枝花朵,心中有強烈的異地感。」
執筆的作家拿起相機,用錯綜複雜的細節再現獨特的文化遺產。
2020年8月13日,陳丹燕帶領讀者走進和平飯店,在途中為《成為和平飯店》裡拍攝的地標實景做導覽。
陳丹燕在和平飯店導覽。 澎湃新聞記者 丁曉文 圖
和平飯店大堂。澎湃新聞記者 丁曉文 圖
Play
00:00
01:44
Volume
和平飯店的爵士酒吧有什麼特殊之處?
在非虛構作品《成為和平飯店》中,作家陳丹燕以建築為主線,追溯了這家上海標誌性豪華酒店的歷史。和平飯店即昔日的華懋飯店,1929年由英籍猶太富豪維克多·沙遜(Victor Sassoon)建造,這座黃浦江畔的綠色尖頂建築在漫長的時光中始終佇立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見證了上海灘跨世紀的變遷,也是一塊攝影創作寶地,而《成為和平飯店》呈現的相片便敘述了大樓以及外灘八十多年的動蕩。
從和平飯店頂樓的沙遜套房窗邊拍到的外灘陳毅廣場,2011年10月,陳丹燕 拍攝
和平飯店南樓底樓, 2008年4月,陳丹燕 拍攝
書中,文字與相片交織。通過歷史資料和自己拍攝的照片,陳丹燕將各個時期的和平飯店層疊在一起,從上世紀海軍士兵與建築的合影,到閉關整修中的大堂,到在酒吧駐唱三十年的老年爵士樂隊……不同的、獨一無二的和平飯店們,和作家細膩的文字結合,在跳躍的時間敘事下,講著一個個不尋常的故事
01:42
Volume
和平飯店在淞滬會戰時期經歷了什麼?
華懋飯店門前爆炸近景。陳丹燕 供圖
華懋飯店櫥窗釘上木條。陳丹燕 供圖
在當年被炸毀的華懋飯店甜品店原址上,2010年新開張的甜品店Victor's,2012年3月,陳丹燕 拍攝
陳丹燕還在書裡記錄了沙遜閣在和平飯店大修前後的改變。十樓的玻璃門內外,維克多·沙遜當年使用過的門把手、宴請賓客的書房、黑色大理石的浴室通過照片被重新展示出來。在2010年後,原先的沙遜私寓被改建成總統套房,擱物架和沙遜收藏的雕刻消失了,而浴室牆體滲漏,也在大修中被納為臥室的一部分。
原和平飯店十樓沙遜閣書房,2001年7月,陳丹燕 拍攝
原和平飯店十樓沙遜閣浴室,2007年3月,陳丹燕 拍攝
01:38
Volume
沙遜閣是什麼樣的?
陳丹燕在和平飯店十樓現場導覽。澎湃新聞記者 丁曉文 圖
和平飯店十樓。 澎湃新聞記者 丁曉文 圖
和平飯店十樓。 澎湃新聞記者 丁曉文 圖
01:53
Volume
沙遜大廈被日本海軍強佔期間,發生了什麼故事?
在陳丹燕的鏡頭下,和平飯店充滿曖昧意味的燈光和它的歷史被一同娓娓道來,這些由走廊、大堂裡隨處可見的黑色鑄鐵燈所創造的光線,時而幽暗,時而浪漫。陳丹燕在書中這樣形容:「燈光是奇妙的東西,有些燈光,如人的目光一樣,蘊含豐富的感情。這種燈光很容易消逝,甚至比人眼睛中蘊含的感情更不容易捕捉,和保留。你可以要求你的愛人再次含情脈脈地看你一次,但你無法要求一盞燈。」
和平飯店八樓扒房,2006年11月,陳丹燕 拍攝
和平飯店九樓客房走廊,2005年12月,陳丹燕 拍攝
和平飯店八樓,2006年11月,陳丹燕 拍攝
八角亭、爵士酒吧、甜品店、沙遜閣、鑄鐵燈……陳丹燕用作家獨有的細膩,拍攝下《成為和平飯店》中每一張有溫度的照片,揭開了那些埋藏在時間深處的故事,而這些照片與文字也隨著整座和平飯店,成為上海灘濃厚歷史的一部分。
和平飯店外。 澎湃新聞記者 丁曉文 圖
陳丹燕在和平飯店導覽。 澎湃新聞記者 丁曉文 圖
責任編輯:梁嫣佳
校對:劉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