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過七十不上墳(人到七十不上墳)
2023-04-15 19:27:49 1
導讀:俗語「人到七十不上墳,年過八十不弔孝」啥意思?說得有道理嗎說到『上墳』和『弔孝』這兩件事很多人肯定也都不陌生,因為這兩件事是喪葬文化當中很重要的兩件事,上墳是懷念逝者的一種行為而弔孝是表達對逝者的哀痛,中國歷來都是被稱為禮儀之邦的國家,而為什麼要說「人到七十不上墳,年過八十不弔孝」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
說到『七十不上墳』很多人可能就會表示很費解了,難道年紀大了就不能去祭拜逝者了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理解的,因為人到了七十歲這個年紀身體的各項機能肯定是大不如以前的時候了,而上墳這件事有時候又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所以這句話想要表達的真正含義是不建議七十歲的再去做上墳這件事。
因為很多墳墓可能埋葬比較遠或者比較偏僻,所以這對於年邁七十的人來說是很容易產生危險的,而且如果趕上雨天路滑的那就更加的容易產生危險了,所以就不建議人到了七十還去上墳的,如果真的要去最好是有子女的陪伴一同前往的比較好,而如果非要單獨前往的話,那麼對於自己和子女來就是屬於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畢竟這個年紀自身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另外想表達的就是上墳這件事應該讓自己的後代前去,因為這也是孝敬老人的一種行為,人們也都常說「人過七十古來稀」,所以到了七十歲已經屬於長壽的年紀了,那麼上墳這種是就不要再讓老人前去了,因為畢竟年紀也大了也經不起經常山高路遠的折騰了,其實這句話現在看來也是挺有道理的,因為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很多他們能力意外的事情就不要再讓他們去做了,身為子女能做的就更不要再讓老人去做了,畢竟愛護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也就有了這句「人到七十不上墳」。
其實這也跟老人年紀大了有很大的關係,因為人到了這個年紀情緒上通常是經不起太大的波動了,往往這個年齡年紀都是屬於頤養天年的年紀了,對於弔孝這種容易產生哀痛情緒的事情還是不建議做的,而且很多時候也容易引起老人的多想,所以過了八十不弔孝對老人來說也是有很多的好處,畢竟年紀大了也是經不起太多悲痛的情緒了,而且到了這個年紀對於老人來說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喜喪」的說法,這種說法想表達的含義是作為子女後代的就不要有太多的悲痛了,因為在人到了八十歲已經屬於高壽的年紀,而生前如果無病無災去世的話,那麼對於逝者來說就是人生圓滿的一件事了,總體來看這種說法也是比較成立的,因為每個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而如果到了一定的年紀隨著年邁老去的話往往也是一件「喜事」。所以就有了這句「年過八十不弔孝」。
其實這兩句話現在來看也是不過時的,因為人到了七十歲這個年紀確實也不該再去從事一些影響到自身安全的事情了,而人到了八十歲也不是不應該再去從事一些影響情緒波動的事了,畢竟對於這個年紀的人們身體才是最重要的,其實這句俗語老話客觀來看也算一句名言警句,因為到了一定的年紀很多事也確實不適合他們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