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良心網盤(我們一起用過的網盤)
2023-04-15 19:51:38
提到個人存儲的需求,想必大家都可以列舉一二。比如安全性,要求數據有多副本備份,防止斷電或者其他災害導致數據丟失;比如高效性,要求數據可以快速的讀取,快速的寫入;還有共享性,要求數據可以在各種終端之間傳輸,等等。
曾幾何時,為了計算機文件的存儲和共享,我們經歷了各種特色鮮明的時代,隨著技術的演變,存儲媒介從本地逐漸轉向雲端,從實體設備逐漸轉向無感知應用。下面,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那些年我們一起用過的網盤。
早期的3.5寸軟盤,僅有1.44MB的容量,保存帶有圖片的多媒體文本都會很吃緊(讀寫速度也只有幾十到一百kbps),甚至還需要用特殊的工具將大文件壓縮並分塊保存到多張軟盤上去,使用的時候把所有盤上的內容拷貝到一處並恢復解壓,效率和便攜性都很成問題。
隨後,USB接口標準的問世,催生了U盤的大發展,小體積即插即用十分方便,少則幾Mb,多則幾百Mb的容量也不再讓用戶為了大文件備份和轉移而傷腦筋,甚至後期的大容量U盤可以將作業系統也存儲進去(這變相加速了光碟的衰亡),傳輸速度也從早期的USB1.0的1.5Mbps發展到了目前的USB 3.0的5.0Gbps。同期的移動硬碟更是在容量上遠遠超越了U盤,只要你不嫌棄它的體積和體重,還有偏高的價格。
然而,無論U盤還是移動硬碟都是實體設備,其成本是不可避免的問題,並且你永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突然需要用到一些資料數據,也就是說,忘帶U盤/忘記把文件拷貝到U盤中是很常見的事,那怎樣才能做到隨時隨地的存取數據呢?
早些年的時候,個人郵箱隨著網際網路熱潮發展迅猛,聰明的用戶發現郵箱附件是個相當不錯的個人文件存儲器,在任何有網絡的地方,都可以把不太大的文件作為郵件附件自己發給自己,需要使用的時候再登陸郵箱下載附件,十分便捷。同理,同學錄、論壇附件等等都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郵箱附件是相對隱私且安全的選擇。
不過,郵箱的附件大小十分有限,而且上傳、下載速度也捉襟見肘,實在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要求,所以在2011年以後,個人級網盤(或者叫做雲盤)就如雨後春筍般地蓬勃發展起來了。
百度網盤、115網盤、騰訊微雲、金山快盤、360雲盤、網易網盤、聯想網盤、華為網盤等等耳熟能詳的品牌群雄逐鹿,似乎網盤轉眼之間就走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網際網路大廠還是傳統通信巨頭,沒有網盤業務都不好意思跟人說自己涉足了雲計算領域。而據第三方調研公司在2011年披露的數據顯示,全球雲存儲市場的份額將達到16億美元,如此巨大的蛋糕,怎能不讓商家趨之若鶩。
網盤最初的火爆,伴隨著許多用戶福利,諸如「永久免費」、「不限容量」、「高速下載」等等,一時間風頭蓋過了傳統的p2p傳輸方式,成了網民們最喜聞樂見的資源共享渠道。
除了典型的網盤模式(上傳文件&下載文件),同期市場上還湧現出了更加貼近用戶使用需求的網絡存儲服務。例如,蘋果的iCloud可以幫您備份macOS/iOS設備上的文檔/通訊錄/照片/多媒體文件等,谷歌的Google drive可以幫助您在多臺終端設備上無縫切換,隨時繼續網頁瀏覽和文本編輯,類似的還有與Office系列軟體高度集成的微軟OneDrive。可以說,網絡存儲服務悄無聲息地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它做到了用戶幾乎無感知的程度。
事實上,有些網齡的朋友們如果用心觀察,會發現網盤並不是純粹免費的午餐,初期的網盤(多為國外廠商提供)用的是網頁版客戶端,面向免費用戶開放服務但每次下載均強制等待幾十秒,藉此時機插播一些廣告,付費用戶卻可隨時立即開始下載網盤文件。為了進一步區分付費vip用戶和免費用戶的權利,多數網盤廠商給免費用戶設置了下載速率或者下載線程的限制,以吸引更多用戶購買vip服務。
然而,同行競爭如此激烈和殘酷,網盤廠商也不敢過分地限制免費用戶的權益,否則用戶面對那麼多五花八門的競對產品,隨時可以擺擺手轉戰其他平臺,廠商喪失了用戶基數,也就無法轉化出更多的付費用戶,流量變現能力也會下降。
不過,用戶習慣一旦養成,絕非一時半會兒可以改變的,為網盤支付月費的用戶比例一直都很低,但商家支撐網盤的日常運營和運維開銷很大,網絡帶寬需求只增不減,更不要說每個用戶實際使用的網盤容量很低,還有很大比例的網盤空間是空置浪費的。因此,逐漸的,網盤服務開始鑽研各種盈利和產生附加值的革新:頁頭廣告是最基礎的,發展社區擴大影響或投放更多的廣告,強制使用客戶端軟體才允許下載或上傳大體積的文件並在客戶端內開發其他的功能入口,結合社交軟體增加使用場景,更有甚者推出了定製化的瀏覽器軟體。
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儘管擁有大量的用戶和流量,網盤依然變現困難,技術發展也未能將運營成本明顯降低,所以從2016年開始,大量的網盤倒閉了,僅一年之內,就有超過7家網盤關停(包含關停部分功能),其他網盤也不得不改寫服務條款,大幅度降低免費用戶的網盤容量,或者限制新用戶註冊等等,一時間網盤市場哀嚎遍野,普通用戶不得不帶著「家當」四處流浪。
所以,經過這麼一輪殘酷的競爭,屹立不倒的網盤大廠似乎就只有百度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百度本身就是網際網路大廠,從技術和資金方面都有保障(可以打持久戰),更重要的是,百度擁有其他中小公司無法比擬的資源整合能力,結合強大的搜索能力和品牌影響力,在免費和付費用戶之間,百度也找到了一個相對比較理性的平衡點(儘管免費用戶的下載速率實在是有些無力)。
最後,從當前網盤市場局面來看,後續服務收費的可能性會更高。只是作為最終用戶的我們,習慣了把巨量的資源存放在免費網盤上或者享受網盤共享資源的免費下載,那是否有朝一日願意為服務掏腰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