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是一個閱讀量很大的人嗎(紈絝子弟還是心繫家國的學霸)
2023-04-16 06:12:13 1
資料圖
徐志摩是中國現代新詩的奠基人,他的許多詩歌如《再別康橋》《雪花的快樂》《偶然》吟誦至今。他雖然出生在一個優渥的家庭,但他並非一個紈絝子弟、不學無術。恰恰相反,學生時代的徐志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霸。
徐志摩出生在浙江海寧。小小的志摩天資聰穎,人稱「海寧神童」。志摩念了7年的家塾後,父親希望他得到更好的教育,於是把他送去了開智學堂,那是個新式的小學。在開智學堂,教志摩古文的,是外號「兩腳書櫥」的老師張樹森(字仲梧),是個桐城古文高手。志摩在很小的時候,便受老師薰陶打下了良好的古文基礎。十歲出頭的志摩,曾寫過一篇古文議論文《論哥舒翰潼關之敗》,文採義理俱佳,令人拍案稱奇。
「夫祿山甫叛,而河北二十四郡,望風瓦解,其勢不可謂不盛,其鋒不可謂不銳。乘勝渡河,鼓行而西,豈有以壯健勇猛之師,驟變而為羸弱頑疲之卒哉?其匿精銳以示弱,是冒頓餌漢高之奸謀也。若以為可敗而輕之,適足以中其計耳,其不喪師辱國者鮮矣!欲挫其銳,非深溝高壘,堅壁不出也不可,且賊之千裡進攻,利在速戰,苟與之堅壁相持,則賊計易窮。幸而潼關天險,西連京師,糧運既易,形勢又得,據此以待援軍之集,賊糧之匱,斯不待戰而可困敵也。哥舒之計,誠以逸待勞,而有勝無敗之上策也,奈何元宗(元宗即玄宗,筆者注)昏懦,信任國忠,惑邪說而詛良策,以至於敗。故曰:潼關之失實國忠而非哥舒也。」(徐志摩《論哥舒翰潼關之敗》)
徐志摩、林徽因 與泰戈爾在一起 (資料圖)
可能是志摩學習太刻苦,他在大約13歲的時候便戴上了近視眼鏡,這在100年以前還是很罕見的。戴上金絲眼鏡的志摩,頓覺眼前一片清晰,高呼:「好天,今天才規復我眼睛的權利!」
1910年,徐志摩13歲那年,到了杭州最好的中學杭州府中求學,在那裡徐志摩展露出學霸鋒芒。志摩所在的班級後來出了兩位文學巨匠,一個是徐志摩,另一個是鬱達夫。1931年11月,徐志摩乘坐飛機遭遇空難去世後,他的「二十年的舊友」鬱達夫寫了一篇紀念文章《志摩在回憶裡》,深情描摹了志摩在杭州府中的求學情景。
鬱達夫回憶說,那時的志摩身短、頭大、臉長,長得像「怪物」,並且十分頑皮,不怎麼愛讀書,手裡總是捧著小說看。但志摩很聰明,雖然看起來不用功,卻總是考第一,而且志摩寫的作文總是被老師當作範文。
當時學校規定,級長由考第一的人擔任,志摩在杭州府中這所當時浙江省最好的高中,連續五年當級長,真是了得。
志摩結束了中學生涯後,便開始北上求學,先後在天津北洋大學、北京大學學法學。在這期間,徐志摩拜了一位名師——梁啓超。梁啓超是當時最有名望的啟蒙大師,影響了一代青年。
志摩拜師不久後,給梁啓超寫了一封信,一方面表達了自己的興奮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示自己十分惶恐,怕有辱師門。
「夏間趨拜榘範,眩震高明,未得一抒愚昧,南歸適慈親沾恙,奉侍匝月,後復料量行事,僕僕無暇,首途之日,奉握金誨,片語提撕,皆曠可發蒙,感抃乍會至於流涕。具念夫子愛人以德,不以不肖而棄之,抑又重增惶悚,慮下駟之不足,以充御廄而有愧於聖門弟子也。敢不竭跬步之安詳,以冀千裡之程哉?」
當時正值國內軍閥混戰,魚肉百姓,西方列強覬覦中國,國勢黯淡。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老師梁啓超鼓勵徐志摩出國深造,擔任起改造社會、為國家尋找出路的重任。當年8月,徐志摩便赴美留學去了。
在前往美國的遠洋輪船上,徐志摩給親朋好友寫了一封《赴美文》,表達了自己心懷國家的雄心壯志。
「善用其所學,以利導我國家……方今滄海橫流之際,固非一二人之力可以排奡而砥柱,必也集同志,嚴誓約,明氣節,革弊俗,積之深,而後發之大,眾志成城,而後可有為於天下。」
為了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到美國後,志摩成了一個「拼命三郎」,惜時如金。他先在克拉克大學學歷史,一年半就獲得了學士學位;又用半年時間,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了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他只用了兩年時間,便得到了美國大學學士和碩士學位。這對於一個美國本土學生,一般需要6年,徐志摩兩年就做到了,可想而知志摩留學期間,學習有多拼。
志摩在留美日記中說,他每天「六時起,七時朝會」,經常聽講座,和朋友一起去公共圖書館……他讀的書非常廣泛,關心天下大勢,當時同學們都稱呼他為年輕的「鮑爾什維克(即布爾什維克,筆者注)」。
英國倫敦 劍橋(資料圖)
1920年,志摩為了追隨他所仰慕的英國著名哲學家、社會改造家羅素,來到了英國劍橋大學。在英國,志摩向著名的文學家曼蘇菲爾、狄更生等學習請教,大大開闊了眼界,豐富了學養。
1922年,志摩學成歸國,做編輯很成功,當大學教授也很受歡迎,這跟他學生時代積累的文化底蘊不無關係。
徐志摩這個學霸是怎樣煉成的呢?富裕的家庭環境是志摩成才的助推器,讓他可以享有良好的學習資源,接觸到大量優秀老師,結交了大批優質的學友。同時,徐志摩天資聰明,刻苦勤奮,求知慾強,樂觀豁達,這些共同鑄就了他的學霸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