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是心靈的慰藉(是一間小小的院子)
2023-04-16 06:07:16 1
木心先生在《從前慢》中深情寫到:「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從前的房子也很慢,沒有急急忙忙、一天天拔地而起的高樓,只有十幾年都不變的院子。
院子,陪伴著我們長大,成為我們最深刻的記憶。後來,我們獨自遠行離開故土,無論在他鄉在遠方,揮之不去的院子記憶成為心中牢固的情結,催促著我們去找回、去重新尋覓院子的那份美好。
記憶中的院子:親切淳樸
大多數人都是在院子裡長大的,不管是村莊小院,還是城裡的家屬大院,院子對我們而言都是無比親切的故鄉。
記憶裡的院子,是白牆灰瓦,牆頭樹枝搖曳;是孩子們追逐打鬧,歡聲陣陣;是鄰裡來往,端著好吃的走進院門的情誼。
院子裡,常有麻雀來訪,嘰嘰喳喳的鳥鳴都是常態,巷子裡的孩子們聚在一起,在院子裡抓蛐蛐,玩溜溜球,夏天還有知了趴在樹上,常常因為貪玩留在鄰居家吃飯,家家戶戶都有院子,街裡巷鄰親如家人。
院子內外植槐種柳,春天槐花飄香,夏天在柳蔭下乘涼、閒話嘮家常,秋天的石榴和棗子掛滿枝頭,抱著樹一搖果子就落滿一地。
那時的情形是如此美好,成為我們此後永遠都走不出的記憶。無論活得平凡,還是成為了人物,內心都有一個地方將生活的夢想交給院子。
餘秋雨的《千年庭院》寫道:「這個庭院,不知怎麼撞到了我心靈深處連自己也不太知道的某個層面,我隱隱約約找到自己了。」
理想中的院子:田園牧歌
院子,作為中國人的精神原鄉,是我們所謂理想的發源地,當我們將記憶化為理想,院子便註定成為我們骨子裡的嚮往。
馮唐在《我心目中理想的房子》裡這樣描述:「要有個大點兒的院子。有樹,最好是果樹或者花樹或者又開花又結果。每年花樹開花的那幾天,在樹下支張桌子,擺簡單的酒菜,開順口的酒,看繁花在風裡、在暮色裡、在月光裡動,也值了。」
從記憶到理想,我們理想的生活也大抵這樣:一座院子,一家人,四季春秋。有前庭後院,可侍花弄草。閒坐品茗,去南山採菊,去田野裡摘果子,過一種田園牧歌的生活。
版權聲明:圖文來源於私家庭院園林,僅用於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權,請聯繫小編,將及時更正刪除。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道文旅很榮幸和您分享這篇文章!不落地,不創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