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蚊子為什麼有毒(這種劇毒)
2023-04-15 07:40:39 1
小白——也是本文為數不多的可愛圖片:扮成長頸鹿的白化球蟒寵物蛇
圖源:reddit.com,@ClassAFag
小青——美洲中部巴拿馬地峽生活著無數毒蛇,也是這條側帶棕櫚蝮的家鄉
攝影:JOLE SARETORE
《白蛇傳》「端陽佳節勸雄黃」——端午節當天,多管閒事的法海讓許仙給白素貞喝雄黃酒,令起原形畢露,變成大白蛇,竟然不小心把許仙嚇死;白素貞為救夫婿,上天苦尋仙藥終於救活許仙;後來白素貞水漫金山、終被壓在雷峰塔下。端午節,也成了白娘娘來到人間必須要渡的端午「劫」。
「青蛇精」與「白蛇精」
早在先秦時代,民間已普遍認為農曆五月是「毒月」,而端午節五月初五為「惡日」。此時已入暑季,毒蟲雜菌繁殖迅速,民間還有「端午到,五毒醒」的說法(五毒:毒蛇、蜈蚣、蠍子、壁虎、蟾蜍),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說端午節中最具存在感的五毒之一、白娘娘的「同類」——蛇;以及在現實世界中,代表「死神」的劇毒之蛇,是如何拯救蒼生的?
中國民間習俗中將蟾蜍、蠍子、蜈蚣、壁虎、毒蛇列為「五毒」
攝影:JOEL SARTORE
(※友情提示:本文配圖全是蛇類,請恐蛇人士見諒)
蛇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美國耶魯大學研究小組曾分析73種蛇和蜥蜴的化石、基因以及解剖信息,認為蛇很可能起源於白堊紀早期、1.28億年前,南半球溫暖潮溼的森林中。
4800萬年前,一隻在今德國境內的鬣蜥蜴近親吞下一隻昆蟲;不久後,這隻蜥蜴又被一條蟒蛇吃掉;之後不到兩天,這條蛇也意外死亡。沉積物將蛇和其腹中的蜥蜴、蜥蜴腹中的蟲子一同保存至今——俄羅斯套娃式化石。
供圖:KRISTER T. SMITH
理論上講,
內陸太攀蛇是最毒的蛇,
毒性強,毒液多,
咬一口的毒量能殺死100人;
內陸太攀蛇
攝影:IMAGEBROKER, ALAMY
2014年,澳大利亞毒液研究中心曾給出了前5位最毒的蛇:內陸太攀蛇、東部棕蛇、海岸太攀蛇、虎蛇、黑虎蛇。
鼓蝮噝蝰,雖毒性並非最強烈,但就致人死亡數量而言,它是非洲最危險的毒蛇。
攝影:IMAGEBROKER, ALAMY
被鼓蝮噝蝰咬傷後不到30分鐘,腫脹便加劇。幾內亞科學家Mamadou Cellou Baldé以身試毒,他試用6劑Inoserp Pan-Africa抗蛇毒血清注射觀察藥效,但他拒絕服用止痛藥,以便「更好地了解病人感受」。
攝影:THOMAS NICOLON
根據2008年在《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PLOS Medicine )上發表的一篇研究,由於毒蛇廣泛分布且醫療保健條件匱乏,印度,是全世界發生蛇咬和致死案例最多國家;直至近些年來情況仍沒什麼好轉,下圖為2019年數據——
(點擊下圖以看清字跡)
印度最臭名昭著的毒蛇——圓斑蝰,致死率位於亞洲毒蛇之冠。
圖源:umich.edu
印度蛇患最重;非洲第二,其中尤以撒哈拉以南非洲最為嚴重。數據顯示那裡每年3萬人死於蛇咬——而真實的死亡數字可能是6萬,原因是:即使有藥,但當地許多醫務工作者也不會使用;其次,受害者沒錢、沒交通工具;缺少醫院、無法及時趕到,或者根本不相信醫院,相信草藥。
傳統治療師採集到藥用植物。在非洲,被蛇咬傷的人通常選擇接受傳統治療,而不是去昂貴的醫院。傳統療法通常無法根治蛇毒,在非洲,超半數的蛇傷其實並未發生毒液注入,故而傳統療法往往能僥倖「治癒」蛇傷。
攝影:THOMAS NICOLON
根據世衛組織(WHO)的數據,全世界每年有13.8萬人死於蛇咬傷,約95%的死亡發生在發展中國家貧困的農村社區;還有40萬倖存的人被截肢或落下終生殘疾。
圖中的小夥住在越南鄉下,時年20歲,他在家中睡覺時被毒蛇咬傷,此刻癱軟躺在河內某醫院。後來,從泰國空運來的抗毒血清治好了他的毒傷。
攝影:Mattias Klum
生產抗蛇毒血清需要用真正的蛇毒,而製藥企業購買蛇毒代價高昂——每克蛇毒,可達數千美元。南非醫學研究所(SAIMR)的一家蛇毒供應商(SA VENOM SUPPLIERS)於2018年登出一份價格清單,其中:
非洲樹蛇毒4800美元/克
羅氏鋸鱗蝰蛇毒4368美元/克
埃及鋸鱗蝰蛇毒3640美元/克
盾鼻蛇毒2016美元/克
國家地理探險家、毒液專家Zoltan Takacs從斐濟海域中抓起一條黃唇扁尾海蛇,被這種蛇咬中會導致肢體麻痺,因此它能獵食強壯而敏捷的鰻魚。
攝影:Mattias Klum
飲鴆能止渴,死神也救人
人類苦毒蛇久矣,
但很多情況下,
致命蛇毒恰恰可以轉化為救命良藥,
真正的「飲鴆止渴」是可以實現的。
發表於《古物》雜誌的文章稱,2020年在芬蘭出土了一個有著4000年歷史的蛇形木雕,研究人員推測它可能代表一種水遊蛇或極北蝰。
攝影:SATU KOIVISTO
用毒液製藥絕非新理念,幾千年前就有這技術;到公元2世紀,一些梵文文本中也對此有所提及;1960年代,用現代科學手段將毒液變良藥真正開始。英國人在紅口蝮蛇毒液中發現「安克洛酶」,它能奪走血液中的一種纖維蛋白,從而防止血液結塊;1968年,源於蛇毒的抗血栓藥Arvin在歐洲上市(如今已被其他類似來源的新藥取代)。
攝影:Zoltan Takacs
再比如——起初,巴西香蕉種植園的工人被一種蛇咬傷後,會血壓劇降、一頭栽到。1970年,美洲矛頭蝰蛇的毒液促成「ACE 抑制劑」,如今仍被廣泛用於治療高血壓,供全球數千萬人使用。
國家地理探險家、毒液專家Zoltan Takacs試圖捕捉毒蛇並採集毒液,他曾被毒蛇咬過6次。
攝影:Zoltan Takacs
此外,美國研究者把東非綠曼巴蛇毒液的一種關鍵肽成分,與人類血管壁細胞的另一種肽連接起來,製成新藥cenderitide,2013年已進入臨床試驗——其預期療效不僅降血壓,還能減少病變心臟的纖維化,以及為腎臟水鹽代謝提供「防超載」保護,可謂一舉多得。
圖中是同為曼巴蛇屬的簡氏曼巴蛇,其毒素可致使呼吸系統麻痺而在數小時內死亡。
攝影:Mattias Klum
東非綠曼巴的近親還有「非洲死神」黑曼巴,比之前者要更毒一些;雖然它張嘴就是地獄,但其毒液中卻含有強力止痛藥成分。
從黑曼巴劇毒毒液分離出的物質名叫「mambalgin」,幾乎媲美嗎啡的鎮痛療效,能為不堪折磨的病患帶走病痛,恰似來自死神的垂憐。
攝影:GEORGE GRALL, NATIONAL GEOGRAPHIC
毒液的活性成分指向特定分子,能夠迅速、精準的作用敵人,這與大多數藥物的運作機制相似。
毒液成分複雜,混雜各種有毒的蛋白質和肽(較短的胺基酸鏈條,類似於蛋白質),有的攻擊神經系統,阻斷神經與肌肉的信號致使癱瘓;有的專門攻擊身體內的分子,讓細胞核組織崩潰;有的導致凝血或無法凝血、心臟停搏。但正是毒液多種多樣的知名特性,使得其在醫藥方面具有無窮價值——除上述所提及以外,在心臟病、糖尿病領域,如今已有多種源於天然毒液的良藥問世;針對自身免疫疾病、癌症、痛症的新療法也有望在近年出現。
喀麥隆境內,這條犀角噝蝰完美偽裝難被發現,其攻擊更易得手,猛烈毒液會迅速殺死獵物;反之,其毒液也開發治療高血壓、心臟病的藥物,還有在手術中控制失血的止血藥。
攝影:Mattias Klum
工作人員正提取一條犀角加彭噝蝰的毒液,之後供給法國Latoxan實驗室,該實驗室為世界各地的抗蛇毒血清製造商提供原料。
攝影:THOMAS NICOLON
國家地理探險家、毒液專家Zoltan Takacs在喀麥隆的雨林裡摸爬幾周,終於抓到鼓腹噝蝰,此刻他正在提取毒蛇的組織樣本。
攝影:Mattias Klum
來自匈牙利的國家地理探險家、毒液專家Zoltan Takacs,於2013年創立「世界毒素銀行」( World Toxin Bank),不在實驗室時,他可能在南蘇丹擺弄鼓蝮噝蝰,在越南搜集金環蛇,或在剛果擠出加彭噝蝰的毒液。他的目標是通過初步採集各地毒素樣本,有朝一日集齊世上所有動物毒液的有效成分。他坦言:
「自然界可能有不下2000萬種天然毒素,
它們一直在等著人們前去研究和篩選。」
依照不同分類法得到近似數字:
科學界已知有毒動物約1萬種,
受到深入研究的僅約1000種;
而全球有毒動物總共約10萬種,
其中毒蛇所佔比重還不到1%,
毒素種類共約2000萬種以上。
「飲鴆能止渴,讓死神救人」這條路,
依然茫茫無盡頭。
再說回「端午五毒」,
它們自古以來令人望而生畏,
而在依然可期的未來,
所謂「五毒」亦可拯救蒼生。
攝影:JOEL SARTORE
本文全篇充斥令許多人難以入目的物種圖片;所以,僅僅再多加一張「好圖」想必也無可厚非——文章最後,請接收我們出發點良善的「暴擊式」祝福——長得雖醜,嚇退毒邪;鮟鱇鮟鱇,端午安康。
攝影:NORBERT WU,MINDEN PICTURES /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預購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版
《華夏地理)6月新刊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