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八裡莊現在怎麼樣了(八裡莊咋了怎麼這麼多人來這兒)
2023-04-14 21:49:58 2
部分圖片來源:新浪微博,作者見圖片水印,感謝圖片作者的辛苦付出。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春分那日(3月20)傍晚,朝陽區八裡莊過街天橋上人頭攢動,大家紛紛注目西望,手持長槍短炮、智慧型手機拍個不停,他們在看什麼?拍什麼?
原來,是那輪西沉的紅日,讓這群人在這非常時期,毅然去做這略顯「不合時宜」卻又必須去做的事情,畢竟:春分日18時東八裡莊觀落日,豈容錯過?
東八裡莊
長橋落日圓 情定「樓中間」
部分圖片來源:新浪微博,作者見圖片水印,感謝圖片作者的辛苦付出。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春分日,在天文及地理學概念上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晝夜平分,當晚的18時,正是夕陽西墜之際。
而在央視大樓於東三環矗立後,每年春分節氣的晚18時,在東八裡莊的立交橋上西望,火紅的落日便正好落於央視兩座主樓的正中間,趕上好天氣的話,這份壯麗、豪邁的景象讓人沉醉其間,頗有唐代邊塞詩歌中所描述的史詩美。
因央視大樓獨特的造型,春分這天,落日正好在樓中間,宛如一個相框,中間是美麗的落日。這一獨特的景觀,已經成為了春分節氣北京街頭特有的風景。
攝影愛好者們,圍觀群眾們,被人群吸引而來的朋友們......來東八裡莊看春分落日的人可謂逐年增多,這座過街天橋也是越來越紅,吸粉無數。
王天雨 攝
而據家住東八裡莊的一小北鐵瓷講,其實春分之後,每天傍晚來這兒拍攝的人依舊不少,其實這也不奇怪,東八裡莊這個過街天橋的視野真的很好,即便沒有落日之美,矗立於前的這全須全影的央視大樓,以及朝陽路沿街兩側現代化商廈與時代感滿滿的樓區交相輝映的場景,就已是極好的構圖要素了。
王天雨 攝
王天雨 攝
王天雨 攝
東八裡莊的魅力,絕不僅限於「長橋落日圓」!
東八裡莊
紡織重鎮 時代先鋒
在「一五」計劃正式開啟的1953年,棉紡行業因為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而被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根據首都城市區域規劃,京東的八裡莊開始興建大型的紡織工業區。
1954年,位於十裡堡的京棉一廠率先建成投產;
1955年和1957年,位於八裡莊的京棉二廠、位於慈雲寺的京棉三廠,先後建成投產;
就此一舉結束了北京「有紗無布」的歷史,與北京印染廠、北京第一針織連成了一片。
1958年,紡織業成為創匯大戶,北京80%的棉紗出口至東南亞國家,為國家換取了大量外匯,紡織行業成為計劃經濟北京國民經濟的一面旗幟。
於是在老北京的工業體系中,便有了「一黑一白」的說法,「黑」指的是位於西邊的首鋼,「白」就是八裡莊的棉紡廠。
伴隨著工廠的建立,京棉(國棉)一廠、二廠、三廠的宿舍,由東向西一字排開,路南是廠區,路北是生活區。
澡堂、醫院、理髮室、商店、學校、幼兒園等配套設施齊全。
值得一說的是位於二廠宿舍區正中心的大禮堂,曾經廠區的聯歡會、表彰大會都在這裡舉辦,後來被兩座塔樓取代。
而整個二廠宿舍樓的編號也是根據這兩座塔樓來排序的,於是經常發生序號相鄰的兩座樓卻相隔甚遠的狀況,這可真是難為了如今的快遞小哥!
「文革」結束後,八裡莊三大棉紡廠再攀新高,一廠的高級府綢,二廠的「銅亭」牌純棉精梳紗、「花蕾」牌細紡,均獲國優產品稱號;
「景山」牌棉紗、「燈籠」牌氨綸紗、「珍珠」牌坯布等產品,更是在國際紡織製造業名列前茅。
在那段工廠最風光、工人階級最光榮的如歌歲月裡,天南地北的進京務工人員,以及成千上萬的基層工人,就在八裡莊的三個棉紡廠區裡幸福的生活著,他們又自由組合成了無數個幸福的家庭。
而隨著時代推移,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越來越近,八裡莊人民的幸福生活,有了新的解讀方式。
東八裡莊
紅極一時的商業中心
1997年,八裡莊三座棉紡廠被整合為京棉集團,辦公地在原京棉二廠,廠房卻遠遷至順義,紡織車間機器轟鳴的時代,與東八裡莊漸行漸遠。
於此同時,八裡莊這一片兒的商業卻在悄然之間繁榮了起來。
1993年,鑫地大廈在原十裡堡商店的舊址上落成,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商品批發市場;而到了1995年,雪銀大廈落成。
這兩大商場成了一時瑜亮,連同三環內的藍島一起,將朝陽路打造成了商業巨道。
所謂花無百日紅,世紀之交,華堂商場在十裡堡橫空出世,搶佔杆位,席捲市場,鑫地大廈在裂變的市場競爭中悲壯倒下,雲柏鞋業遂取而代之。
同時期,雪銀大廈的日子也不好過,日漸縮水的市場份額最終將其拱手讓位於昆泰慈雲市場。
後來再次漫步於十裡堡、八裡莊的街頭,雲柏鞋業的底商永遠在高呼著「最後三天」,持續三年的甩貨口號,昆泰慈雲的一層也已經化身親子樂園.......
商戰風雲瞬息萬變,如今在朝陽路上,最風光的是蘇寧生活廣場與盒馬鮮生,曾經的鑫地、雪銀、華堂還有西單商場,要麼消聲覓跡,要麼韶華易逝,任誰都不能與時光為敵。
在時光悄無聲息的運轉中,國棉二廠變身萊錦文化創意產業園,國棉三廠原址建起了遠洋天地和住邦2000。
從曾經棉紡工廠的機器轟鳴,工人工友們的熱火朝天,到今天的文化園區與寫字樓林立,白領階層日常出沒,八裡莊的風情,總是別樣精彩!
東八裡莊風光秀
紅領巾公園
這是「東八裡」人民的後花園,幾乎與國棉三個廠區同齡,因建成之初以青少年為服務對象,故而得名。
圖片來自 「搜狐旅遊」 黛瓦粉牆攝
可正如京城其他公園一樣,這裡平日見不到多少孩子,反倒是那些老人們怡然自得地或扭動身子或引吭高歌。
圖片來自 「搜狐旅遊」 黛瓦粉牆攝
雕塑是紅領巾公園的特色,湖邊、樹後和草叢中,鮮活、靈動的各式雕塑,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圖片來自 「搜狐旅遊」 黛瓦粉牆攝
地址:朝陽區第三少兒業餘體校附近
門票:免費
魯迅文學院老校區
魯迅文學院是一所招收中青年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理論家、文學編輯家和文學翻譯家等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專業培訓機構,前身是由文化部和中國文聯共同創辦的中央文學研究所,成立於1950年。
莫言,畢淑敏,餘華,王安憶,張平,王旭烽,嚴歌苓等人都是這裡的知名校友,從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來了個齊全。
餘華和莫言
不過在魯迅文學院喜慶60周年生日之際,即2010年10月26日,它從八裡莊老校區遷到了魯迅文學院育慧南路校區。
地址:八裡莊南裡
八裡莊中心小學
這又是一個老校址已不復存在的學校,堪稱是國棉廠職工子弟的學校,一度因是體育特長校,更名為八裡莊體育運動學校。
八裡莊中心小學如今改成了高樓,老校門也就剩下了一半。
既然是體育特長校,那就必然出體育特長生,北京國安曾經的「金左腳」邵佳一,就是從這走出來的明星, 入選國足,踢過德甲,參加過韓日世界盃,真是風光的不得了。
「後河」情節
八裡莊的孩子曾經一到夏天就在這裡釣魚、撈蝦,別看如今這裡楊柳依依,桃樹芬芳,可一度卻因為工業廢水的排放與生活垃圾的堆放,變得臭氣燻天。
如今的後河越來越乾淨,越來越美豔,讓人越來越流連忘返。
紫光園(紅廟總店)
紫光園在朝陽區有好幾個店面,堪稱京東最有名的清真餐廳,而位於慈雲寺東紅廟的,卻是其總店。
一碗豆腐腦或酸辣湯、一張糖油餅或炸糕、牛肉包子,是標配早餐。
地址:紅廟北裡85號樓(華商大廈西側)
人均:63元
另外,小北想跟大家說的是,那些錯過了八裡莊春分落日美景的朋友們,不用為此遺憾和沮喪,因為秋分日同樣是晝夜平分的一天,且那時的京城時值金秋九月,是全年最美的月份,到那時惱人的新冠疫情也一定煙消雲散了吧......
王天雨 攝
帶著一份好心情去憧憬和期待吧,秋分日,咱們東八裡橋再相逢!
最愛大北京整理髮布,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