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比較優勢)
2023-04-15 02:35:32 1
人才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楊文佳 黃秋霞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人才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人才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楊文佳 黃秋霞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教育、科技、人才被提至更加重要的位置。
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與會代表接受採訪時表示,教育是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基礎工程,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作為我國電磁兼容領域學術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蘇東林代表已經和電磁打了30年交道,常年帶領團隊奔赴一線「抽絲剝繭」,解決各種電磁幹擾問題。身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她創立了我國首個「電磁兼容與電磁環境」學科,培養了兩百餘名奮鬥在探月工程、載人航天、國產航母等重大工程一線的電磁兼容技術骨幹。
「二十大報告指出,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於我而言,國家利益在哪,電磁就必須延伸到哪。」蘇東林說,我們國家要有屬於自己的航空航天工業,就必須要研究電磁兼容,培養「科班出身」的專業人才。經歷潛心鑽研,她帶領團隊以航空裝備為突破口,揭示了複雜系統電磁幹擾的產生機理,發明了電磁幹擾精準檢測技術,著力破解國家「卡脖子」難題,幫助解決數十起重大電磁幹擾工程問題。「要未雨綢繆去做相應的研究,通過人才培養讓更多專業人才投入到國家建設中,保障國家安全,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好。」
「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貴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梁貴友代表告訴記者,具體到醫學領域,教育的目標應該與國家戰略需要、人民健康需求緊密結合,如加大養老護理、大健康、康復醫療等民生急需相關專業建設,增強醫學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適性和匹配度。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抗震救災、甲型H1N1等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中,梁貴友和很多醫護人員都衝在一線,這些經歷讓他對於「人才是第一資源」體會更深:「努力培養專業素質過硬、心繫祖國人民、勇於擔當奉獻的優秀醫學人才,才能為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梁貴友認為,要優化醫學人才培養結構,紮實推動住院醫師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改革,加強與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及科研機構的合作交流,並建立健全「引、育、用、留」人才工作機制,全方位保障做好人才工作。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對教育有更高的期待,如何讓孩子們享有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享受更有質量的教育公平,是需要持續思考的問題。」福建省漳州市實驗小學黨委書記蘭臻代表告訴記者,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強調教育工作要以人民滿意為根本的衡量尺度,解決一些教育發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
「辦好義務教育,從『有學上』到『上好學』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蘭臻認為,當前鄉村教育仍存在薄弱環節,在落實報告部署的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方面,應注重鄉村教育發展,不斷優化和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提供現代化信息化教育設備,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快補齊義務教育學校的硬體缺口。還要通過送教送培下鄉活動、培育鄉村優秀教師、提升福利待遇等措施強化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為鄉村教育注入活力。「人才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才能讓鄉村學子有更好的發展。」蘭臻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