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春耕時間育秧(將育秧從田間搬到)
2023-04-14 11:35:16
技術人員正在管護秧苗。 黎濤 攝
中新網成都4月8日電 (祝歡 黎濤)「活了半輩子了,第一次見到『工廠』育秧,真的高級!」8日,在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李家鎮李花村的現代糧油產業園區智能化育秧中心廠房內,該村53歲的黨支部書記李啟章連連稱讚。
李啟章稱讚的智能化育秧中心佔地面積6987平方米,投資近800萬元。在「育秧工廠」內,育秧機器緩慢運轉,4800盤秧盤內已經長滿了嫩綠的秧苗,這些秧盤在經過機器一側的噴淋設備時,則完成灌溉。在廠房正中央懸掛著一塊指示牌,上面顯示著溫度、溼度、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參數,整個廠房內僅有3名技術人員管護秧苗。
「『工廠育秧』節省勞動力,還可以調節溫度、溼度、光照,確實先進。」李啟章笑著說,在過去育秧得看「天意」,溫度稍微高一點,就會「燒苗」,往往需要返工或找鄰居勻秧苗,「現在方便多了,直接一次到位。今年村裡也在育秧中心訂購了150畝的秧苗,總價近4萬元。」李啟章說。
工廠育秧現場。 黎濤 攝
擺盤、撒土、澆水、撒種、蓋土……經過育秧機流水線作業,一個個秧盤就快速製作完成,再疊放在一起,放入大棚,水稻種子被埋在秧盤的育苗基質中,經過三四天的暗化,就能破土發芽。
「經過25天左右的培育,秧苗可長至十七八釐米,就可以送往農田用插秧機栽種。」該育秧中心技術負責人李海洋表示,正常情況下,育秧機一個小時可製作800個秧盤,這些秧盤培育出來的秧苗,可播種60多畝水稻田。
李海洋說,傳統散戶育秧需要40天左右,機械化育秧只需要25天左右,整整節省15天時間。秧盤培育的秧苗可用於插秧機機械插苗,意味著從育秧到插秧均可實現機械化,省時又省力。目前,該育秧中心已經接到了5000畝左右的秧苗訂單,涉及南充蓬安縣、南部縣等地,以及順慶區部分鄉鎮。為了儘可能培養更多的秧苗,該中心採取「自動化」與「半自動化」相結合的方式,即在工廠內製作好秧盤,再將其運輸到田間,放置於大棚之中,加以培育。
南充市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所長劉福平表示,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育秧方式有工廠育秧、大棚秧盤育秧以及農民散戶育秧等形式,而工廠化育秧因其能夠實現精準管理,通過大數據系統調節溫度、溼度、二氧化碳濃度等,一般成長周期為25天左右即可進行機插秧。「25天是一個相對概念,這一般對應著機器插秧,因為在25天左右,秧苗高度約為十七八釐米,這個高度比較適合插秧機作業。」劉福平介紹,因為秧盤育秧這種方式秧苗密度較大,25天左右其土壤營養等能夠滿足秧苗成長,超過30天,秧苗質量則可能略有下降。
工廠育秧現場。 黎濤 攝
「工廠化育秧一定程度上可有效解決傳統水稻育秧存在的出苗時間長、生長不穩定等問題,尤其在3月至4月早稻播種時節,雨水較多,秧苗管理不到位容易造成爛種爛秧。工廠化育秧可提高出苗率,優化制種播種效率,保證秧苗質量。」劉福平說,目前來看,無論是「工廠育秧」還是大棚秧盤育秧,其秧苗質量以及水稻產量基本沒有太大差異。(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