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死嶽飛的趙構後來怎麼樣了(他是趙構最信任的將領)
2023-04-14 21:00:40 1
宋高宗趙構是一位刻薄寡恩的君主,他性格多疑,忌憚武將,卻又不得不依賴韓世忠、嶽飛等人。但是局勢稍穩後,趙構立即露出獠牙,逼退韓世忠,冤殺嶽飛,將兵權從武將手中收回。從趙構寧願賣國求榮、向金國割地,都要殺掉嶽飛來看,他對於武將是十分忌憚的。
不過每一位皇帝都有屬於自己的心腹,趙構也不例外,他的心中同樣有一位合格的將領,對於這位將領,趙構完全的信任,不僅讓他執掌禁軍,還讓他統兵打仗,斬殺嶽飛時,還讓這個將領做了監斬官。而這個獲得了趙構無條件信任的將領,就是楊存中。
楊存中原名楊沂中,存中這個名字是高宗賜予的。楊存中出身將門世家,他的祖父曾官至軍路總管,在對抗金軍的戰鬥中英勇戰死;父親也在抵禦金兵時被殺。
楊存中流淌著祖輩抗金的熱血和武將的血脈,他從小就展現出超凡的天賦,過目不忘,而且力氣極大,有人勸說楊存中讀書考取功名,不要再上戰場了,但楊存中卻說「大丈夫當以武功取富貴,焉用俯首為腐儒哉!」(《宋史》)
於是楊存中學習孫武、吳起的兵法,並投身軍旅。徽宗末年,天下大亂,山東等地烽煙四起,楊存中應募平叛,建立功勳。靖康之恥爆發後,各路軍馬入京勤王,楊存中率軍趕赴汴京,並被上司推薦給趙構。彼時的趙構還是康王,他急需優秀的將領,一看到人高馬大、威武雄壯的楊存中,十分高興,當即賜給楊存中袍帶。
高宗初建元帥府,府中缺少兵丁,楊存中便晝夜護衛趙構,不敢離開半步。這段經歷讓趙構印象深刻,也成為日後楊存中掌管禁軍的伏筆。
楊存中投奔趙構以後的第一仗是攻打任城。由於趙構手下多為烏合之眾,所以官兵攻打許久,竟難以拿下盜賊佔據的任城。關鍵時刻,楊存中率領騎兵衝入百倍於已的敵陣當中,來回衝殺,全身甲冑被鮮血染紅。
趙構站在高臺上目睹楊存中的戰鬥,他以為楊存中身受重傷,便召見了存中,發覺是敵人的鮮血後,深感存中勇猛,連連稱讚,並賜飲酒。趙構讓楊存中休息,楊存中卻言:「賊寇已嚇破了膽,末將馬上就能破城。」言罷,楊存中殺回陣中,順利將任城拿下。
這一次戰鬥堪稱楊存中的秀場,他以悍不畏死的勇氣的英勇的戰鬥折服了高宗,成為高宗最信任的將領。此後楊存中屢戰屢勝,幫助高宗的元帥府站穩了腳跟,一路打過長江。
後來發生了苗劉之變,高宗被叛軍軟禁,楊存中率軍勤王。這一切讓高宗十分感動,他坐穩皇帝寶座後,深知楊存中的功勞極大,沒有他,自己的性命危矣。所以,儘管楊存中的戰功遠沒有韓世忠等人多,但他的地位卻能和韓世忠持平。
紹興二年(1132年),南宋朝廷終於渡過了草創階段,宋高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復禁軍力量。從靖康之恥發生後,趙構就整夜的睡不著覺,不論是步步緊逼的金兵,還是掌管兵權的武將,都讓趙構很是害怕,他擔心自己突然有一天腦袋就搬家了。
必須找一位信得過的將領統領親兵,負責保衛自己,而對於人選,高宗沒有太多猶豫,元帥府時期整日護衛著自己的楊存中,就是最合適的人選。楊存中知道自己要統帥神武中軍後,很是惶恐,他擔心自己難以服眾,堅決推辭。但高宗不依不饒,讓太監拿著聖旨逼著楊存中接旨後,才終於放心。
事實證明,高宗這次沒有看錯人,楊存中的確是一位盡心盡力的將領。楊存中接管中軍後,發現宿衛親兵士卒還不到五千人,其中老弱病殘就佔一半。楊存中從各路部隊中要人,把過去調撥過去的神武中軍士卒要回來,宿衛部隊這才有了戰鬥力。
楊存中能夠得到高宗的重用,依靠的不僅僅是他與高宗的關係,他本身亦是一位擅於帶兵打仗的將領。紹興六年(1136年),楊存中率眾一萬,與劉猊所部數萬賊兵戰鬥,最終大破敵軍。消息傳來,高宗大喜過望,他頗為自豪的向宰相們說道:「現在你們知道我為何重用楊存中了吧。」
高宗一直想繼續提拔楊存中,只是阻力太大,這一戰得勝,高宗一股腦任命楊沂中為保成軍節度使、殿前都虞候,不久後又兼領馬步軍帥,一人獨攬三衙,乃為宋朝特例。
正因為如此,高宗決定殺害嶽飛時,才會欽點楊存中來監斬。高宗知道,自己殺嶽飛是莫須有的罪名,不能服眾,軍中不滿者極多,這個時候必須有一位對自己完全忠心並且有威望的人,才能鎮得住局面。
楊存中掌管禁軍數十年,威望很高,他來監斬嶽飛確實沒有問題,旁人不敢造次。然而此事卻給楊存中帶來了汙點,畢竟嶽飛的忠心赤膽天下人皆知,楊存中就算是奉了皇上的命令,被迫監斬嶽飛,但他的手上畢竟也沾染了嶽飛的鮮血。
但是這對於高宗來說是一個加分項,它證明楊存中對於自己是忠心的。為表示嘉獎,趙構封楊存中為恭國公,拜少師,地位與樞密使相當。
此時,楊存中已經執掌宿衛親兵二十五年,這幾十年間他出入宮中,是皇帝的頭號寵將,權勢可謂滔天。儘管楊存中本人並未囂張跋扈,但他的恩寵還是引來旁人的不滿。朝中多人相繼向高宗諫言,陳述楊存中權勢過大的弊害。
高宗對於楊存中是信任的,但他的骨子裡還是那個刻薄寡恩的人,楊存中的權勢確實太大,平日裡還好,眾人一提,高宗的心中也開始打鼓。思來想去,高宗還是罷免了楊存中的官職,只進封為同安郡王,賞賜大量錢財。很明顯,高宗這是奪去楊存中的兵權,但是給他留個榮華富貴的晚年。
乾道二年(1166年),楊存中於家中去世,享年六十五歲。縱觀楊存中的一生,他雖有監斬嶽飛的汙點,但他對於嶽飛之死沒有出力,遠稱不上奸臣。相反,楊存中一生立功極多,晚年時還堅決反對向金國割地求和。從這一點上來說,楊存中亦是一位賢臣良將,他相比於嶽飛和韓世忠的不同,只是無條件忠於趙構,對他而言,趙構比天下百姓更重要。或許這也是嶽飛、韓世忠能夠千古流芳,而楊存中籍籍無名的原因吧。
參考資料:
《宋史》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