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雍縣
2023-04-01 18:17:26 1
納雍縣地處貴州省西北、畢節地區東南,與大方縣隔河相望,地理坐標為東經104°55′40″—105°38′04″,北緯26°30′16″—27°05′54″,因縣南有一納雍河,即以納雍為縣名(亦取納民雍熙之意)。其東南與織金、六枝,西南與六盤水市水城區,西北與畢節、赫章,東北與大方相連。東西相距56公裡,南北相距48公裡,總面積2452.32平方公裡。境內有吊水巖風景名勝區、雍熙風景區、大海壩景區、總溪河風景名勝區等景點。工業項目有240萬KW電廠,位於納雍陽場鎮,還有畢節煤制油二期項目,離六盤水鐘山區30公裡。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納雍縣
面積
2448平方公裡
外文名
Nayong County
人口
戶籍人口1018142人(2014年)
方言
西南官話
行政區類別
縣級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所屬地區
中國西南
著名景點
總溪河、吊水巖瀑布、過獅河水庫
下轄地區
轄3個街道、7個鎮、16個鄉(其中10個民族鄉)
政府駐地
雍熙街道
火車站
納雍站
電話區號
0857
車牌代碼
貴F
郵政區碼
553300
地理位置
貴州省西北、畢節市東南
行政代碼
520525
地區生產總值
211億(2017年)
人均生產總值
22097元(2014年)
縣委書記
彭華昌
縣長
許曉鵬
目錄
1歷史沿革
2行政區劃
3資源產業
4基礎設施
5經濟發展
6旅遊資源
摺疊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大約殷周時期,今納雍屬鬼方,春秋時期屬於牂牁古國。戰國初期,牂牁古國衰裂,夜郎興起,貴州大部為夜郎國統屬,今納雍亦在夜郎國境內。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收夜郎地置夜郎、漢陽諸縣,今納雍屬漢陽縣,漢陽縣屬象郡。[3]
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40年),置犍為郡及邑、漢陽、平夷、朱提、鬱鄢諸縣,今納雍屬平夷縣。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牂牁郡,平夷改隸牂牁。元始四年(4年),更牂牁為同亭;晉太安元年(302年),置寧州,以牂牁、朱提領屬。永嘉五年(311年),將牂牁分為牂牁、平夷、夜郎三郡,後因避桓溫諱,改平夷郡為平蠻郡,平夷縣亦為平蠻縣。今納雍先為平夷郡平夷縣,後為平蠻郡平蠻縣屬地。[3]
南北朝時,梁泰清中,寧州為爨氏(史稱烏蠻)所據,郡縣俱廢。唐龍朔三年(663年),矩州剌史謝法成招撫比樓等七千內附,總章三年(670年),以比樓地置祿州、湯望州,今納雍部分在唐時為湯望州和郝州屬地,分別隸黔州都督府和戍州都督府。但「皆羈縻州也」。 [3]
五代時建置襲舊。宋末諸州皆廢,唯稱羅氏鬼國,其地包括原郝、義、龔、犍、暉、祿、湯望八州和原牂牁郡,今納雍屬其領地。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羅氏鬼主阿柞內附,詔為其地安撫史,立烏撒軍民總管府,十九年(1282年),置順元等路軍民宣慰司及都元帥府,並置亦奚不薛、阿且、阿隴三路達魯哈赤,二十年(1283年),置亦奚不薛宣慰司及三路土官,後總三路為一,立亦奚不薛總管府,阿里為總管。大德七年(1303年),罷亦奚不薛宣慰司及總管府,並於八番順元,徙順元宣撫司於亦奚不薛,以阿畫為宣撫使居水西,阿重為同知,居水東,降宣撫司為安慰司,時領蠻夷長官所二十四,在水西有八,今納雍為木窩、普得、普仲、市北洞等長官所領地。 [3]
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順元為貴州,隨置貴州宣慰司,崇禎三年(1630年)改貴州宣慰司為水西宣慰司,但僅統水西之地,自分為中水、下水、底水,蓋三路達魯哈赤、三部土官之舊,每路下轄四宗親,後訛為則溪,每宗親下有土目四,共四十八目。時歸宗、杓坐、總機、以支、以個等土目均在今納雍。大約今納雍鬃嶺、陽長、樂治、居仁等鄉鎮屬火著則溪,維新、姑開、龍場、治昆屬木胯則溪,張維以及雍熙部分屬法戈則溪。[3]
康熙四年(1665年),以水西地置大定、平遠、黔西及威寧四府。大定府以原化各則溪地編悅服、樂貢二裡,原火著則溪地編大有、嘉禾二裡,原架勒則溪地編永順、常平二裡,原木胯則溪地編仁育、義漸二裡。悅服裡包括今納雍寨落、龍場、治昆等鄉鎮和維新部分,大有裡包括樂治、老凹壩、沙包、王家寨、水東等鄉鎮和雍熙鎮部分,嘉禾裡包括鬃嶺、陽長、百興、曙光和雍熙鎮部分,仁育裡包括維新、姑開大部,平遠州育仁裡包括張維和百興部分。二十二年(1683年),改黔西、平遠為州,隸大定府,同時復置水西宣慰司和阿武長官所,二十六年(1687年),改大定府為州,與黔西、平遠同隸威寧府,三十七年(1698年),裁撤水西宣慰司與阿武長官所,雍正八年(1730年),復改大定為府,威寧為州,與黔西、平遠、畢節同隸大定。今納雍為大定府親轄地。十一年(1733年)置水城廳,以府轄永順、常平二裡屬之(後又割平遠州崇信、時豐、歲稔三裡),今納雍豬場、新房鄉部分(屬永順裡)亦由大定府親轄地劃歸水城廳領屬。[3]
民國3年(1914年),廢府置縣,大定府改為大定縣,原大定府親轄地劃為9個區,今納雍大部屬西一、二、三區,西一區區公所駐大定對江屯,轄今納雍樂治、老凹壩、沙包等鄉鎮和王家寨鎮部分;西二區區公所駐大兔場,轄今雍熙鎮、鬃嶺、陽長、百興等鄉鎮、王家寨鎮部分;西三區區公所駐大定以列貓場,轄今納雍維新、龍場、姑開、治昆等鄉鎮。[3]
民國13年(1924年),大定縣調為11個區,今納雍大部分分別屬於西一、二、三、四區,西一、二區不變,西三區區公所駐地未動,改轄今董地、化作鄉和龍場鎮大部,西四區區公所駐小兔場(今維新),轄今維新、東關、姑開、羊場、鍋圈巖、昆寨、左鳩戛、寨落等鄉鎮以及龍場鎮大部、豬場鄉一部。[3]
1941年從大定縣析置納雍縣,以境內納雍河得名。 2000年,納雍縣轄9個鎮、16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6177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雍熙鎮70858 騌嶺鎮25096 陽長鎮43026 維新鎮26479 龍場鎮31127 樂治鎮23627 王家寨鎮26800百興鎮32558 張家灣鎮29965 勺窩鄉21836 新房鄉30486 厙東關鄉14435 董地鄉19713 寨樂鄉29643 化作鄉25648 老凹壩鄉27918 沙包鄉22612 水東鄉21283 曙光鄉33647 姑開鄉22923 羊場鄉21981 鍋圈巖鄉19578 昆寨鄉16951 左鶂嘎鄉9259 豬場鄉14323
2003年,納雍縣轄9個鎮、16個鄉(其中10個民族鄉),4個街道辦事處,479個村委會、31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76.7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41.4萬人;非農業人口3.75萬人。
摺疊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納雍縣轄2個街道辦事處、8個鎮、6個鄉、10個民族鄉:雍熙街道辦事處、文昌街道辦事處、居仁街道辦事處、鬃嶺鎮、陽長鎮、維新鎮、龍場鎮、樂治鎮、百興鎮、張家灣鎮、勺窩鄉、新房彝族苗族鄉、厙東關彝族苗族白族鄉、董地苗族彝族鄉、寨樂鄉、化作苗族彝族鄉、老凹壩鄉、沙包鄉、水東鄉、曙光鄉、姑開苗族彝族鄉、羊場苗族彝族鄉、鍋圈巖苗族彝族鄉、昆寨苗族彝族白族鄉、左鶂嘎彝族苗族鄉、豬場苗族彝族鄉。
摺疊編輯本段資源產業
納雍是一個資源豐富,開發前景較好的縣,現已探明的地下資源有煤、鉛鋅、大理石、硫鐵、瑩石、白雲石,石灰石等20餘種礦藏。其中,無煙煤儲量123億噸,佔全省儲量的14.4%,位居第四位,可開採量68億噸,煤質優良,屬低硫低灰高發熱的優質無煙煤;鉛鋅地質儲量10萬噸,品位高、易開採;大理石儲量68.626億立方米,可逐層開採,自成板材,層面平整的黑色大理石被專家命名為「納墨玉」,還有虎皮、水浪花等十多種品種,均可製成板材、地面磚、工藝品;鐵礦儲量103萬噸,硫鐵礦儲量74萬噸。水能資源豐富,可開發量6萬千瓦,現僅開發1萬多千瓦。
納雍縣
納雍縣
1982年以來,納雍依託 、長防林工程、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農業開發項目等,植造了大量的用材林和經濟林,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31.22%,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縣內盛產烤菸、生漆、核桃、茶葉、竹蓀、杜仲、黃柏、天麻等經濟作物,有宜煙地面積30多萬畝,是北京等國內煙廠的原料生產基地。有宜牧地面積80餘萬畝,發展畜牧業條件較好。2006年,全縣大牲畜存欄數為22.23萬頭(匹)。 納雍屬多民族聚居區,全縣共有苗、彝、白、布依、回、侗、壯等22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33.66%。民族風情多姿多彩,有苗族的「跳花坡」、「打嘎」,彝族的「搓子舞」,布依族的「六月六」,穿青人的「打親家」等,充滿著濃鬱的地方色彩。特別是舞姿古樸、驕健、驚奇的苗族蘆笙舞——「滾山珠」曾多次出國演出獲得好評。此外,苗族的蠟染和刺繡也別具特色,令人讚嘆。[1]
摺疊編輯本段基礎設施
納雍境內有省道S307畢節—納雍三級柏油路,省道S213納雍—水城二級水泥路,納雍至大方公路、納雍至六枝公路、納雍至織金公路、納雍至赫章公路全部改造為三級油路以上等級,全縣公路通車裡程1992公裡,實現了鄉鄉通公路。正在籌建的納水地方鐵路預計2018年投入運行。建成110千伏、500千伏輸變電工程併入國家電網運行,縣城開通了42套閉路電視節目,電信寬帶、程控電話、移動通訊網絡覆蓋全縣25個鄉(鎮)。新汽車站、農貿大街、工貿街、沿河開發區建成投入使用,城南開發區、發展大道、納(雍)六(枝)公路入城通道、納(雍)水(城)公路入城通道正開工建設,萬噸級水廠建成投入使用。
摺疊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納雍憑藉煤炭資源優勢,大力實施煤電開發戰略,經濟社會邁上了新臺階。2006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420178萬元,全年糧食總產量28.95萬噸,烤菸產量58021擔。社會消費品零售達到45457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6.64億元。財政總收入50118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4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54元。
2017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1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200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1億
納雍猴子巖
納雍猴子巖
元,增長6.9%;第二產業增加值107.6億元,增長10.8%;第三產業增加值71.3億元,增長17.2%;三大產業結構比為15.2:51.0:33.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30943元,同比增長11.4%。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5.45億元,增長20.1%;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31.63億,增長81.82%。商品房施工面積206.12萬平方米,增長38.7%,商品房銷售面積49.6萬平方米,增長58.5%。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5.23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其中:煤炭增加值43.18億元,增長4.8%;電力生產增加值6.83億元,下降4.6%;水泥增加值2.43億元,下降0.9%。全年財政總收入22.37億元,比上年增長19%。地方財政收入18.34億元,比上年增長19.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62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稅收收入5.62億元,比上年增長1.9%。2017年全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6556元和8025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7%和10%。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532元,比上年增長15.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017元,比上年增長10.1%。[3]
摺疊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納雍縣
納雍縣
納雍是喀斯特地貌廣泛發育地區,盲谷、伏流、峰林隨處可見。主要旅遊景點有小三峽之稱的總溪河風光,雄奇壯觀的吊水巖瀑布,碧波蕩漾、杜鵑噴香的過獅河水庫以及桃園洞、彭家洞、宣慰洞、白龍洞等離奇古怪的溶洞景觀,還有萬壽橋、奢香行宮、古戰場猴兒關,紅軍路過槍桿巖等歷史遺蹟。 吊水巖風景名勝區:吊水巖景區位於勺窩鄉與馬騌嶺鎮的交界處,距納雍縣城17公裡,吊水巖景區集吊水巖瀑布、雲中小天池、十裡杜鵑林為一體,這裡的氣候變化多端,夏天山腳氣候涼爽宜人;山頂則熱氣騰騰;冬天山頂寒風凌冽,山腳則溫暖如春,有「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天」的說法,選擇不同的的景區位置,你就會感受到不同的氣候風光,見到不同類型的植被和棲息於此的各種珍稀動物。[2]
從納水(納雍至水城)公路13公裡處分路到勺窩鄉,行4公裡就可到達吊水巖景區。站在勺窩鄉公路上,便可看見吊水巖瀑布從兩山之間成階梯狀懸空垂下,猶如一條銀鏈切如到濃霧之中,恰似舞臺,忽明忽暗,幻影憧憧,因此人們稱吊水巖瀑布為三疊瀑。第一疊瀑布寬3米,高86米,萬練倒懸,似入峽谷之中,濺起飛沫瀰漫,春意融融,令人心曠神怡。沿著第一疊瀑布繞左巖小路而行,不到5分鐘,你就可進入第二疊瀑布區。高懸的瀑布下是一塊寬敞的大壩,接近瀑布的壩子被飛瀉的瀑布急流衝積成清澈明亮的流水潭,瀑布從潭中輕輕的流淌出來,衝刷著壩子中的「鵝
卵石」中的鮮花野草,給人以天山雪水之美感。傳說古時候,勺窩鄉幾百戶人家耕耘著萬畝良田,人們生活在豐衣足食之中,其樂無窮!有一天,一個可惡的山神打此經過,看見人們載歌載舞慶祝豐收,山神一想不能與凡人同樂,頓生嫉恨之心,兇殘地趕走了雨神,使得此處年年乾旱,顆粒無收。即便人們殺豬宰羊祭祀蒼天和山神也無濟於事。田埂也被炎熱的太陽曬開了裂縫,正當人們處於絕望之時,忽然從天上降下一位叫龍隱秀才的神仙,他對人們說:「要老天下雨,就必須讓成年女子由巖上倒懸而掛,以頭髮和腳連接,形成人梯。成年男子則大擊鑼鼓,高唱祈雨歌,驅走可惡的山神,這樣,巖上就會象人梯一樣源源不斷地冒出泉水,灌溉萬畝良田」。於是人們就按龍隱秀才說的做,不用多久,巖石就被戳了兩個洞,象牛的鼻子,兩股泉水不斷從中傾瀉下來,形成高約30米的瀑布,透明晶瑩,澆灌了萬畝良田,後人為了永記求水的艱難,把該瀑布洞口稱為「牛鼻子洞」,勺窩田壩也從此得名。賞完第二疊瀑布,沿著「牛鼻子洞"左右兩側的小石頭路,在五彩斑斕的蝴蝶會和各種小昆蟲的陪同下,迎著習習涼風,呼吸著鮮花野草的芳香,不到10分鐘,就到達了第三疊瀑布,它位於水庫壩腳,高186米,寬5米,瀑布從兩山之間的石隙中奔瀉而出,激起陣陣水霧,剎似壯觀。人到此處,不免感到冬天般的寒意。倘若用手去捧水,十指頓感冰涼透骨,參差不齊的青松、杉樹、灌木林中,隨時可聽見候鳥響應山谷的鳴叫,樹林叢中還隱隱約約的看見野兔、野貓、野雞等動物覓食的蹤跡。
納雍縣
納雍縣
遊覽完第三疊瀑布後,攀登傾斜達70度左右的人工鐵欄天梯,爬到半山腰,駐腳休息,那種「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的感慨會油然而生。抬頭望正前方,則紅日流輝,重巒疊翠;低頭看後方則浪花層層翻動,簇擁腳下,令人驚心動魄,美不勝收。攀完天梯,就進入十裡杜鵑林和雲中小天池,他們高距於海拔2000多米的馬蹤嶺大山之上。小天池俗稱吊水巖水庫,始建於1978年,壩寬27米,深80米,水庫蓄水量272萬立方米,仿佛一面天賜的鏡子,專為群山秀色及蒼天白雲而設。長約2公裡的小天池及四周被十裡杜鵑花林帶環抱著,到了四、五月間,水倒映著鮮花,鮮花點綴著小天池的寧靜,相得益彰,甚是人間仙境。在小天池和大梁子之間,數千平方米的平壩,在幾十代人的雕琢下,已經形成了能容納上萬人的跳花場,每到節假日,人們就會不約而同的會聚於此,體驗生活。 小天池、十裡杜鵑林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海拔高而熱的特點。即每到中午,山頂上蒸發出來的熱氣足以讓你感到甚是炎熱,此時此刻,除了蟬蟲「知了、知了」的叫個不停和成群結對的小螞蟻在綠草叢中四處奔波,尋找自己的歸宿處,其餘的小動物都隱藏了蹤影。你就地打個滾,也會滿身淌汗,沒有了山腳下吊水巖瀑布的那種涼意。不過,你別擔心,這種炎熱的時辰一天之中只持續五個小時左右,到了傍晚時分,山頂隨即會便得涼爽起來,這時你可以在寬闊的草坪上搭起帳篷,飢了搞野炊,渴了飲小天池中的水,累了就地而臥,豈不痛哉!
納雍縣
納雍縣
納雍縣雍熙風景區:雍熙鎮是納雍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擁有納雍賓館、良源大酒店、金雍大酒店三家定點旅遊飯店,是納雍縣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雍熙中心景區已被縣委、縣政府列為全縣四大重點景區之一,主要以雍熙公園為核心,向外輻射,包括大海壩、老凹仲魚洞河等景區。 雍熙公園是我們遊覽的第一站,它俗稱「山王廟」或「猴子巖」,因其廟會、動物山群集中而聞名。它位於縣城北面,距離新廣場不到1公裡。入口處新廣場的落成,又成了通往雍熙公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是用不同顏色的五邊形瓷磚築成,形成了不同的圖案,有圓形、長方形、稜形、梯形等等。在廣場的正中心,一個圓形的噴水池,噴撒出來的水珠,在一排排彩燈的照耀下,顯得五色斑斕,無比壯觀。從廣場處沿著一條蜿蜓的水泥馬路直通雍熙公園大門口,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一幢紅、黃、藍、綠鑲嵌的「大雄寶殿」,聳立在千年古松中央;其次,兩根金黃色玉柱上書一副「一峰崔嵬,儼似北門鎮銅;兩峽碧翠,猶如南海瓊宮」的對聯,顯示出該寶殿的雄偉、神聖;再次,寶殿的左邊是一條蜿蜓曲折的小徑,共有十二道,故名「十二彎」,直達大納公路,小路兩旁荊棘叢生,巖水長年滴落不斷,素有「南海淨水」之美譽。據說解放以來,一位信奉佛教的婦女,長年到此提水飲用,活了一百多歲才仙逝,後人為了紀念她,將其埋葬在「山王廟」,並立了一個百歲碑,文革期間,該墓遭到破壞,但此故事仍在民間廣為流傳。因此,一年一度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即觀音菩薩生日這天,人們就會從四面八方來此朝拜、吃素、飲水,為的是求一生平安,延年益壽。
繞道「大雄寶殿」左右兩側,一條幽深的林間小徑直通巖端,站在巖頭眺望四周,令人心曠神怡,尤其是那一副副栩栩如生的動物山群,更是令人陶醉。右邊是虎山,「老虎」露出兩顆雪白的門牙,長長地吐著舌頭,靜靜的依山而坐,日夜守護著「大雄寶殿」;前面是龍山,龍身巍巍,鱗片奪目,活象真龍,龍頭隱在霧氣之中。若是站在馬桑林公路上看,龍勁筆直,龍嘴龍角,龍眼龍鬚,更顯得姿態逼真;左邊是一隻立著的河蚌,人稱「小獨山」頭俯向急流,尾擺在沙灘,高數十丈,長百米有餘。這蚌殼邊緣的開閉處,欲弛欲張,層層梯土是殼面上的齡痕,清楚而不模糊;蚌的頭部岸邊,有一隻深灰色的鷺鷥站在峽谷邊上,與蚌山一樣高,正把那長長的頭勁伸向河旁;在猴子巖的正前方,一隻老鷹正在從山那邊展翅起飛,有頭有翅,隱隱約約地還能看出那銳如尖鐵嘴,這就是有名的「老鷹山」。只要你用心去看,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會有不同的動物山群活靈活現在你的面前,讓你盡情欣賞和領略大自然賜予人類世界的美。
遊完「雍熙公園」景點,沿著納雍縣城至張家灣公路只須6公裡便可到達大海壩景點。
納雍縣
納雍縣
納雍縣老凹仲魚洞河風景區:該景區距縣城有6公裡,最神秘、最具開發價值的老凹仲魚洞景區有6.2公裡長的暗河伏流,是由老凹仲入口處的九獅鬧蓮、仙鵝抱蛋,出口處魚洞河邊的龍頭山、龍脊梁子等九龍盛會自然景觀組成。該景區主要以離奇的民間傳說故事而聞名遐邇,據說,該河流來自威寧草海,歷經七天七夜,才在這裡重見藍天。八十年代初,曾經有人做過有趣的實驗,將一些米糠與一些活鴨放入草海的某一漩渦之中,最後從魚洞河出水洞漂出。 老凹仲魚洞河景區神奇的傳說故事很多。入口處西面是一頭威武雄壯的巨獅,他昂首挺胸,張著大口,向天呼嘯,當地人稱「獅子口」,他是眾獅的頭領,是九獅鬧蓮的總指揮。相傳很久以前,老凹仲林海茫茫,遮天蔽日,在這片大森林中間,有一個綠草茵茵的大壩子,象一座碧綠的湖泊,壩子中間突起一座小山包,望眼看去,象一朵盛開的蓮花。有一天,七頭富有靈性的獅子遠遊於此,被老凹仲美麗的景色迷住了,久久不願離去,其中一頭獅子提議,老凹仲的山水這麼美,有「湖泊」、「蓮花」,不如來個獅子鬧蓮,盡情地歡樂。這個提議得到其他獅子的贊同,他們用特殊的語言向遠在杉木箐的兩頭獅子發出邀請,兩頭獅子格外高興,各自準備,相約結伴而行,在臨行時,有一頭獅子因故耽擱,另一頭獅子先行一步,他翻山越嶺來到距老凹仲不遠的白巖腳,正遇到秦始皇因洩私憤無緣無故趕山填海,他弄明白原委後,非常氣憤,怒吼半天,絲毫沒有打動秦始皇的惻隱之心,一氣之下放棄了赴會,化身為一座大山。老凹仲的七頭獅子遲遲不見邀請的兩頭獅子到來,無奈之下,邊鬧蓮花邊等,正鬧得興起時,傳來了一頭獅子化作山脈的悲壯之舉,他們深受感動,一起化作七座山脈,用實際行動來支援同伴。因為這七頭獅子是在鬧蓮花時突然變化的,所以現在看到老凹仲七頭獅子形態各異,翩翩起舞,這就是有名的九獅鬧蓮花傳說。
在魚洞河出口處,也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魚洞河深不可測,洞中有一顆夜明珠,時常在洞口波濤間跳躍,每到天黑,洞口就會出現金光閃閃的飛魚鱗片。一條飛龍到此見到夜明珠之後,頓起貪婪之心,趁夜色暗了下來之時,就與洞中魚兒爭奪起來,最後狠心的飛龍吞了夜明珠,從此魚洞河就再也看不到閃光的飛魚鱗片了,而可惡的飛龍也被夜明珠定身於此,不得動彈,日後就形成了一道磅礴的山脈,蜿蜒迴旋在魚洞河的上方,斷裂的山體張著一口大洞,洞中噴出騰騰霧氣,湧出滾滾洪波,水珠飛濺,聲如雷鳴。據當地老百姓說,此水還有除腳氣,清爽名目之功效。到魚洞河旅遊,除了可以看見秀麗的風景,聽到美麗的傳說故事,還能體驗到6.2公裡暗河伏流的驚險與絕妙;同時還能品嘗到魚洞河鮮美的魚湯、烙鍋洋芋、豆腐乾、戀愛豆腐果等民間風味小吃,讓你回味無窮,全身心地感受到納雍人民的熱情、好客。
納雍縣
納雍縣
納雍縣城大海壩景區:沿著納雍縣城至張家灣公路,乘車只須十五分鐘就可以到達大海壩景點,大海壩景點俗稱「南巡度假村」,距離縣城7公裡,是一個山青水秀,氣候宜人的旅遊勝地。這裡山環水繞,煙波浩瀚。景區內四季花香,綠樹成蔭,春秋時節,杜鵑花、山茶花、草莓花和各種野花,開遍整個山坡,把大海壩景區打扮得象個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從縣城至張家灣公路約7公裡處,沿著一條幽靜的林間小道就可直接通往大海壩景區。這裡的「南巡度假村」四周是成片的松樹和參差不齊的灌木林。度假村的正中間是遼闊無邊的「山衝水庫」水庫邊緣是用石頭砌成的階梯,即可供遊客在此釣魚,也方便路人行走。一條清澈的小溪從右邊的矮坡上輕輕劃落,發出清脆悅耳的擊石聲,引得無數小鳥、野兔、山貓等野生動物來此飲水。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到魚棚飼養員處租些魚杆來投釣,感受一下鄉村野趣。
由於受季節性和傳統節日的影響,這裡的旅遊也呈現出不同的淡旺季,旅遊的方式也變化多端,各具特色,來此遊玩,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旅遊項目。踏青時節,紅、黃、白等杜鵑花開遍景區的每一個角落,人們就會三、五一群的到此春遊,釣魚和賞花;端午時節,人們就會乘著清晨的陽光或傍晚的霞光到此「遊百病」。據說端午節這天,什麼東西都是藥,只要吃了自己親手摘的草莓、沙糖果、楊梅之類的野果,用大海壩的蒼蓬、艾草煎水洗澡,就能驅邪,避蚊蟲叮咬。這一天,天真浪漫的姑娘、小夥們,躲在松林叢中,用悠揚的山歌來表達互相間的愛慕之情。傳說,在七十年代,一位姓王的小夥子,在用歌聲傳情的過程中,喜歡上了一個貌似「劉三姐」的姑娘。當他從哀怨的歌聲中聽出姑娘已被迫許嫁他人,回家以後,因思念過度而悲憤去逝。從此,他對愛情忠貞不渝的故事,在貓場一帶被後人講述著,傳為佳話。炎熱的夏天,你可在周末約上幾位親朋好友到此一遊,躺在鬆軟的松葉上,仰望高大的松樹和蔚藍的天空,聆聽布穀鳥的歡叫,再到「山衝水庫」中洗個涼水澡,真是其樂無窮。白雪飛揚的冬季,你也別錯過到度假村遊玩的良機,因為整個景區銀裝素裹,分外妖饒,堆雪人,追野兔、劃雪、留影是度假村的主題,所以慕名來這裡遊玩的人絡繹不絕。尤其是正月十五,大海壩景點更是熱鬧非凡,為了表達對已逝祖先們的懷念之情,後人們就在「元宵節」這天為其送燈,也讓他們在「元宵節」這天為其送燈,也讓他們在「天堂」過個快樂的無宵佳節。待到夜幕降臨時,景區周圍每個山頭的燈都亮了起來,寧靜的夜晚立刻熱鬧起來,鞭炮聲、笑聲、打鬧聲聯成一片,大海壩的夜晚更加讓人流連忘返!
納雍縣
納雍縣
木空河·白龍洞風景名勝區:該景區為洪家渡水庫關水後,納雍縣境內從瓜仲河(九洞天)至武佐河主河道形成的50多公裡的水上旅遊長廊,主要包括沙包鄉木空河,樂治鎮義仲河,老凹壩鄉三岔河、果比河及武佐河等河流,其間還有兩個特大高位旱溶洞——白龍洞和觀音洞及富有濃鬱布依族風情的果幾蓋。 景區起始點木空河距縣城22公裡,離貴畢高速公路僅47公裡,是納雍縣到貴陽市、畢節市、大方縣、黔西縣的必經之路,交通比較便利。這裡的木空河湖泊碼頭橫架兩岸,宏偉壯觀,似雄關聳立。碼頭不遠處的河岸半山腰上有一天然溶洞,名為觀音洞,遊客們可先到洞中遊覽,洞內美麗奇特的「一枝獨秀」、「千秋田」、「皇宮」等景點,叫人眼花瞭亂,美不勝收。從碼頭乘舟而下,只見碧波蕩漾,波歡浪舞,微風輕拂,頓覺飄若似仙。站立舟頭,或拂水嬉戲,或引吭高歌,或吟詩作對,不知不覺,經義仲河,到達三岔河。
三岔河是一個獨具特色的水域中轉站,瞧!上走11公裡到木空河,再從木空河往上行25公裡達九洞天,右側上行10公裡到武佐河,下側不到5公裡則通果比河,三條河流形成三條美麗的水流岔道匯入三岔河直洩織金洪家渡。蕩舟湖中,看兩岸綠樹成蔭,群山合圍,水鳥雙飛;極目遠眺,湖光山色,交相輝映,令人心曠神怡。
繼續往前行,轉眼間到了武佐河。武佐河在織(金)納(雍)幹線公路上,離織金洞僅60來公裡,水上、陸上交通較便捷。這裡山青水秀,氣候宜人,水產豐富,是一品味多,景觀美的旅遊佳境。在這美麗而廣闊的湖面上,你能盡情享受到這水上樂園帶來的無窮趣味。累了,躺在岸邊綠樹叢中歇息;渴了,這裡是水果飄香的世界;餓了,叫上一盤香噴噴、黃澄澄的武佐特產——「火把魚」,品嘗它獨特的風味。
納雍縣
納雍縣
距三岔河不到3公裡即為白龍洞,白龍洞是一個特大高位旱溶洞,與織金洞相距30公裡,前者為龍,後者為鳳,遙相呼應。洞內景觀奇絕,五步一景,十步一觀,看!「蓮花寶柱」、「石猴出世」、「天王託塔」、「仙女敬酒」、「神龜過江」、「水簾洞」等百十處景點神態維妙維肖,栩栩如生,韻味無窮。這不得不讓人對這大自然賦予的鬼斧神工感到驚嘆。這裡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這裡有戶家道殷實的何姓財主,一生扶貧濟困,可卻命運不濟,這裡年年夏遇雹擊,冬遭火燒。為此,何財主前往白龍洞下方敬香許願,祈求神靈,觀音菩薩感其誠,便請來了北海龍王嫡孫小白龍駐守,保一方平安。於是,白龍洞成了小白龍的住所,故名白龍洞。這小白龍與駐守織金洞的金鳳凰常相往來,每逢暴雨,人們會看到一龍一鳳並肩雲中大戰雨魔,直至雨過天晴,那鳳才依依不捨往織金洞飛去,龍則化作一道白煙飄進白龍洞。龍鳳相戀之事到底有悖天規,於是,天遣一水隔斷了它們的往來,這一水即為浩浩蕩蕩的武佐河。 聽完白龍洞美麗感人的故事,最後讓我們去領略一下這裡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風情。距白龍洞3公裡處的果幾蓋布依族村寨,有著600多年的歷史,這裡山巒重疊,林木參天,風景宜人。布依族人民熱情好客,居所優稚古樸,別具風味的布依族粽子、杯子米讓你回味無窮,美麗動聽的布依族愛情歌曲讓你無限陶醉。每逢六月六,這裡更是熱鬧非凡,一派歡慶的節日景象。姑娘們濃妝豔抹,打扮得花枝招展,帶著自己精心刺繡的手帕、荷包趕到花場,看看是否有自己中意的「郎君」;小夥子們則精神抖擻,神採奕奕,早已雲集花場,希望有姑娘的愛情信物拋給自己。人們你吹我唱,載歌載舞,盡情歡歌。這裡濃鬱的民族風情將把你帶到另一個美麗動人的境界,為你這次愉快的旅行增添無限樂趣,讓你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納雍縣
納雍縣
總溪河風景名勝區:總溪河風景名勝區好似一條巨龍,首西尾東地靜靜橫臥於納雍、大方兩縣交界處的崇山峻岭之中。該景區屬於高海拔亞熱帶氣候,平均海拔高度1200米,溫暖溼潤。年日照約為1500小時。兩岸巖石以二疊系石灰巖為主,有眾多季節性和常年性瀑布。野生動植物豐富異常。它集瀑布、秀水、奇山、異石、洞府於一川;集古、秀、奇、險、幽於一河。由長達約13公裡的河段、峽谷、25個風格迥異的景觀有機組成。是烏江水系唯一能泛舟漂流的河段,有著名副其實的「烏江第一漂」美稱。除峽谷漂流外,該景區還是教學實習、科學考察、攀巖探險、溶洞獵奇、度假療養的理想場所。 在該景區內,目前開展峽谷漂流活動為一項最主要的旅遊項目。當你從萬壽橋乘皮筏漂流而下,穿小三峽、過大灣、躍五簸浪、破長浪……,你將會感到:時而立於風口浪尖,豪情萬丈;時而穿梭飛流,驚險刺激,意氣風發;時而蕩漾於清波碧浪,心靜如水,怡然自得。奇山異景、峽谷絕壁、奇花異草、猴嘻魚躍、水鳥翻飛、一飽眼福。這種景在兩岸走,人在畫中遊的奇妙意境,只聞天上有,哪道人間同。這種意境將會令你流戀往返,樂不思歸。
萬壽橋,縣級保護文物單位。始建於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距今已有126年的歷史了。該橋屬單孔石拱橋,長56米,寬8.5米,高25米,造型美觀,設計獨特,建築嚴謹,橋身堅固。它飛架於總溪河兩岸懸崖峭壁之上,一切依總溪河兩岸獨特而有複雜異常的地理環境而建。從哪一個角度觀察,都有雄偉壯觀之感而令人稱奇。這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能修出如此巧奪天工的橋,實屬罕見,此橋不但有著一個美麗吉祥的名字——萬壽橋,而且還有一串頗為曲折而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
很久以前,總溪河上什麼橋都沒有。而從畢節厙東關、維新到水城、雲南的最佳路徑,必經此河。南來北往的客商,附近鄉鎮百姓到此,總是被波濤洶湧的總溪河阻攔。平常天氣,勉強可以擺渡過河,暴雨季節,河水暴漲,風急浪兇,只好望河興嘆了!而天災人禍,不會遊泳的人在船上不幸被顛翻,死於非命的慘劇司空見慣,令人心寒。擺渡的船霸任意盤剝勒索,讓人心畏。
清朝道光初年(公元1836年),富商糜百萬,本名糜肇瑞,祖籍江亭勾容縣人,隨祖上從徵到畢節板橋,他天資聰慧,才華過人。糜百萬耳聞目睹了總溪河的天災人禍,毅然仗義地拿出白銀千餘兩,招募能工巧匠,購置建橋材料決定建造一座橋。真是個人心齊,泰山移,不到幾個月光景,一座寬敞平整、美觀堅固的大橋,就只差打尖石就接近完工了。「打尖石」相對於大橋來說,就象人的眼睛一樣重要。說來也怪,這座橋的打尖石,浪費了不少人力、時光,儘管工匠們打磨了幾百塊石材,抬去安裝,總是不適合,後來魯班師傅被人們建橋的熱情所感染,不顧年逾古稀,親自不辭辛勞地打磨這塊打尖石,才使該橋得以完工,怪不得這座橋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觀賞,總是那麼高大雄偉、美觀堅固,有如君臨天下之感。
觀音閣,聳立於萬壽橋頭的獨峰上,是一座依山傍水、紅欄綠窗、碧瓦雕簷、巍峨莊嚴、布局嚴整,是一座依自然溶洞而建的寺廟。廟內碑、碣、神、鼓、匾聯等一應俱全。閒時,人流如織,香菸嫋嫋,四周沉浸在一派祥和的氣象裡。燒香的、拜佛的、抽籤的等樂此不憊。據說,此廟是為記念觀音菩薩而建,故稱觀音閣。
相傳,當年建造萬壽橋的熱烈感人的場面,直衝天庭,也感染了觀音菩薩,菩薩動了心,下凡來到總溪河。她化作一絕色少美女,乘一葉小舟立於總溪河中,自稱姓關,還說是父親關員外讓她來這兒招親。如果誰要是用銀子打中了她,她就嫁給誰為妻,決不反悔。一時之間,兩岸的地主豪紳、花花子弟紛紛爭先恐後地往關小姐身上投擲銀兩,企圖打中關小姐。不一會光景,關小姐的小船上盛滿了白花花的銀兩,卻一兩也未打中關小姐。後來關小姐就把這一船銀子送給糜百萬參加修建萬壽橋。糜百萬剛拾完銀子,關小姐轉身不見了人影。人們焦急地紛紛尋找,卻只在總溪河上看見一枝楊柳,此時,人群中有人醒悟驚呼,「關小姐」的「關」不就是觀世音的「觀」嗎?原來關小姐就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人們為了紀念觀音菩薩參與籌資修建此橋的功德,就地修建了觀音閣。從此,每年的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數萬人接踵而至,雲集此廟,祭祀觀音菩薩。
迎賓峽(俗稱環行峽),象是雙拳握於胸前,拱手相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非常友好。這裡巖層表露,環行結構的巖石清晰可見。兩岸地殼切割分明,距今50萬年,是為數不多的地質教科書。
大清灣,水流平緩,清晰見底。兩岸石壁,枝垂水面。坐在筏上,悠閒地舒展四肢,似平湖蕩舟;隨波逐流,令人心曠神怡。
鴨兒石,好似一隻肥壯的白灰色水鴨子,靜靜地伏於水面。有禮貌地為您讓道,讓人開心一笑。
沈家浪,河面突窄,水勢急轉,皮筏似離弦之箭飛速前進。急流託著皮筏,衝向峭壁,衝向怪石,其樂無窮。
長浪峽,象野馬奔馳似的大浪,一浪接一浪地擊打著阻攔它前行的巖壁。這好似以卵擊石,巖壁無傷,浪卻被擊得粉碎,飛沫四濺,好一個壯觀的場面,宏偉的氣勢震撼人心,讓人有所思、有所感。
一線天,兩岸懸崖急收,視線一下突變昏暗,陰森之感油然而生。抬頭仰視,怪石嶙峋,古木參天,寬闊的天空宛如白線一條。兩岸危峰凸突,虎距龍蟠。褐色的巖石上爬滿了常青藤,縫隙中滋生出一株株挺拔的巖松、楓樹及其它一些不知名的雜樹,千姿百態,好似有置於兩幅大山水畫中。
宣慰洞,懸掛在總溪山峽一線天段的懸崖峭壁上,洞口距河床約100米,下筏拾階而上,即可領略到該洞神奇迷人的自然景觀。距歷史記載,清朝康熙年間(公元1664年),吳三桂率兵徵討水西時,與貴州慰宣使安坤激戰,安坤戰敗後,率兵退守此洞,距險而戰。連清朝康熙皇帝也畏懼三分,兇猛無比的吳三桂在此洞前攻打安坤,久攻不克,三桂在此損兵折將,徒勞退兵。宣慰使安坤轉危為安,故此洞得名宣慰洞而揚名於世。
宣慰洞高、大、寬、深,該洞洞口開闊,洞長達2000餘米,且岔洞特多。內又規模宏大、氣勢壯觀。石菩薩、宣慰劍、撐天柱、皇宮玉幔、玉樹林、石烏龜、老壽星等許多形象逼真、千姿百態的鐘乳石,惟妙惟肖、栩栩入生,引人如勝,讓人大飽眼福。2001年3月,中法溶洞專家考察此洞後的評價是:「宣慰洞高懸總溪河峽谷右岸典型的進水口洞穴,洞穴頂端成流痕發育,這是一個沿著巖層層面發育的,規模巨大的曲流狀洞穴,在國內洞中鮮見,尤其是在進洞的方向右側,發育了切割深而狹窄,彎曲度極大的數十個曲流洞段更為特殊,左側支洞末端高十餘米的細長石柱及其它部分洞段的鈣質沉積物很具觀賞價值。」
納雍縣
納雍縣
白鶴洞,據說,這裡曾是美麗的白鶴生兒育女的棲息集中地。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前些年,人們的無知、愚昧、恣意的濫捕濫殺,現在已很難見到白鶴蹤跡。令人稱奇的是,每逢大雨過後,洞內泉水就會傾瀉而出,飛瀉而下,落在河面上好似白龍過江一樣。一說是白鶴洞為了失去白鶴而留下悲痛的淚水,想想,真讓人心酸、憤怒,人與動物原本就是一家啊!
五簸浪,由於此處落差大的原因,這裡的水流特別兇猛,形成五道大浪,一浪勝一浪。皮筏至此,一會兒立於風口浪尖,一會兒如墜谷底。浪波筏顛,眼前景觀一晃而過,扣人心弦,經如此往返大起大落五次,您會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領悟人生的真諦。 觀猴浪,經過五簸浪的洗禮後,揪緊的心在這片開闊平坦的河灘得以舒展開來。棄筏上灘,在這裡將會看到三五成群的獼猴,或沿絕壁攀援、或在樹枝上如履平地的嬉戲、槍食的景象,野趣無窮。它們在這裡繁衍生息,安居樂業。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其樂融融,妙趣橫生。
棄筏上岸,穿距河四十米的彭家洞,您又會領略一些新的感受。彭家洞長3000多米,曲徑道幽,洞中有洞,別有洞天。洞中盛夏涼爽宜人,隆冬季節溫暖如春。
順流而下,還可領略三疊泉等其他各具特色的景觀。
遊完總溪河,叫上一餐總溪河魚火鍋。並要特別指名要肉肥細嫩味美的總溪河鯉魚,這些魚是在原始植被保存完好,無任何汙染,河水清澈見底的特殊環境裡,常年主要靠食小蟲和石漿生長而成。飽餐之後,再踏歌去向槍桿巖或九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