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考上進士就是光宗耀祖
2023-04-01 16:10:24 3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科舉殿試時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三者合稱「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稱進士。通俗的講,考中一、二、三甲都可以叫進士及第。其中,科舉考試的第一名「狀元」這個稱號,也一直保留到了現在。凡是在文科理科考試中考得第一名的人,都稱為「狀元」。
科舉制度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是中國最早的「高考」。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從隋代至明清,科舉制實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進士的錄取率應該是幾百分之一,能夠成為進士,是一個家族的榮耀,光宗耀祖
按照當時的文化水平,進士的話估計相當於大致相當於享受正處級待遇的中央選調生(每年選擇100人,絕大多數是清華北大的優秀學生),如果進軍政界,這個學歷就是人家的名片,之後入閣拜相,成為省廳級 副國級也是有希望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