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什麼會被後人尊為武聖,南北朝時期關羽的形象是冤魂厲鬼
2023-04-01 19:40:28 2
南北朝的時分,關羽的形象是冤魂厲鬼,得罪他的人會有惡報,民間因為懼怕他不得不拜他,說崇拜還差遠了。但名望從那時分開端大了起來。這個傳聞起源於荊楚地區,民間對他有如此深的懼怕心理,和他自己在荊襄地區的作為必然逃不開干係。
隋朝的時分,天台宗和尚借關羽在民間的影響力傳道,封他為護法王,歷經整個唐朝的開展,關羽的形象在佛教裡站穩了腳跟,但此刻的形象仍舊並非正面,而是比較中性的類似於判官,修羅這種兇神。
宋朝的時分,崇道教,天然也不能放過這麼一個民間老百姓這麼熟悉的人來做文章,加上宋徽宗隨意封王的藝術家氣質(連甘寧都被他封王了),就給了關羽一個武安王的稱謂,由此開端關羽形象從厲鬼變成了神靈。
朱元璋繼位,政府層面並不承認關羽的歷史功勞,以為他資格不行,在名臣表裡把關羽剔除了出去,羅貫中在這個時分寫三國演義,羅自己是張士誠的幕僚,因為敵對朱元璋,導致他無法入仕,加上朱元璋為人殘酷嗜殺,羅貫中只好把個人情懷宣洩在作品中,注入了君臣和諧的強烈希望,關羽名望很大,天然首戰之地,所以編了他和劉備張飛桃園結義君臣千古的業績,定位為正面人物,天然也得找各種理由來掩飾史書所載的短板,所幸的是,這些影響還只是停留在民間,明朝的官方除了萬曆朝以外,都對關羽的個人崇拜表明冷淡,從徐渭、孫承宗等大臣的上表可以看出來,對關羽的稱謂沿用的是蜀漢實在的前將軍、壯繆侯封號,並未摻雜太多個人崇拜要素,明朝末年,立祠成風,關羽也不破例,但這段時刻連魏忠賢都被拜為聖賢,這一段的聖賢規範可謂是瞎說。
到了清朝關羽才真實的成為聖賢,真實原因是清朝是外族統治,不能強調嶽武穆的地位,強調了嶽飛無異於鼓動反清復明,所以只能鎮壓,鎮壓嶽武穆最好的東西天然仍是吹捧關羽,把一頭吹熱,另一頭天然就冷了,就和袁崇煥一個道理,皇太極樹立政權本來的名義是為崇禎復仇,殲滅李自成匪軍,所以並沒有把明朝當成官方的對立面,但把明朝吹捧高了怕老百姓都想著造反,為了壓制明朝的影響力,就得把崇禎刻畫為昏君,最好的東西天然是袁崇煥,吹了袁崇煥,然後崇禎殺了袁崇煥,自毀長城,一個字,該!
清朝這個把戲一向這麼玩的,關羽更是如此,三國演義是滿清從士兵到將帥基本必讀的一本讀物,本來影響力就很大,所以這個東西再好沒有,從順治一向到乾隆,每一屆皇帝都不遺餘力的吹捧關羽,屬乾隆最不要臉,公然篡改關羽的諡號,以為壯繆侯並非美諡,改成了忠義候,這不言而喻當然也是為了維WEN的政治需要。
所以說到頭,關羽其實很無辜,活著的時分,劉備當他是東西鎮守荊襄,曹操在擊敗關羽以後成心放他一馬也是為了拿他當槍使去打東吳,孫權合肥啃不動,於是乎從呂蒙到陸遜都寫信拍他的馬屁,安慰他的士卒,種種玩弄,說到底也是拿他當東西刷功勞。本來人死了,一切也就完畢了,但關羽身後數千年裡,佛教憑藉他來傳教,道教憑藉他擴大影響力,皇家憑藉他來維穩,武廟出了進,進了出,重複折騰,一向不得消停,時而和嶽飛並排,時而和魏忠賢並排,不知道關羽地下有靈,會做怎麼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