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電影精神(百年頌歌看革命老電影)
2023-06-21 09:31:52 1
建黨100周年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件。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時挺身而出,在新中國百廢待興時艱苦創業,在改革發展經歷風雨時勇毅擔當。黨的領導,始終是人民最重要的保障、最可靠的依託。
時間砥礪信仰,歲月見證初心。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紅色文化是中國人民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所創造的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色經典電影是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程中見證、記錄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英勇鬥爭、頑強拼搏的輝煌詩篇。
《永不消逝的電波》
1958年
劇情介紹 1938年的上海。這裡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大本營,也是蔣介石勾結日寇搞賣國活動的秘密接頭點。我黨地下組織的電臺被敵人破壞了,延安解放區我軍電臺政委李俠奉命前往上海,加強秘密電臺的工作。地下黨組織同時還派何蘭芬與李俠假扮成夫妻,協助李俠工作。李俠白天的身份是湘繡商人,晚上就到閣樓上去收發電報。何蘭芬本是紗廠女工,扮成太太很不習慣。李俠耐心的說服她上海是更危險的前線,並把她帶到閣樓上,向她講明自己的工作崗位對革命的重要意義。在戰鬥中,李俠與何蘭芬產生了感情,二人經過組織批准,結成了真正的夫妻。
推薦理由劇作上的省略使該片情節發展迅速且充滿張力,但關鍵的時候卻又把觀眾的胃口吊足。剪輯上很有創意,在上海和延安之間通過電波來回呼應的一組鏡頭蒙太奇的組接,構思相當的精妙。孫道臨在塑造高大全角色時不忘加入生活化的片段,極大地增加了李俠這個人物的豐富性。而王心剛的表演頗具詼諧效果,讓人們對於這個糊塗的反派有了複雜的情感認知。
《紅色娘子軍》
1960
劇情介紹1930年,海南島五指山區,一支由勞動婦女組成的革命武裝隊伍——紅色娘子軍成立了。吳瓊花是椰林寨大土豪南霸天的丫頭,幾次逃跑都被抓回,受盡折磨。南霸天命人要將她活活打死,昏死在地的瓊花在電閃雷鳴中驚醒過來,遇到了化裝成華僑富商的紅軍幹部洪常青和通信員小龐。洪常青來到椰林寨,自稱從海外歸來,攜巨款榮顯故鄉。南霸天企圖擴充反動勢力,為其大擺筵席。洪常青臨別前藉口帶走了吳瓊花。在洪常青的指引下,瓊花決心走上革命道路,她與不願做封建禮教犧牲品的紅蓮一起來到娘子軍營地,要求參軍。洪常青認出瓊花,連長批准瓊花入伍並發給她一支槍。在一次執行偵察任務時,瓊花路遇南霸天,她難以抑制心頭怒火,開槍打傷了南霸天。由於她違反了紀律,受到處分,娘子軍的領導對她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紅軍決定解放椰林寨,洪常青帶吳瓊花再次化裝進入椰林寨。紅軍裡應外合佔領椰林寨,活捉南霸天。不料,南霸天伺機逃脫,吳瓊花在追捕中受了重傷。國民黨反動派出動軍隊進攻海南島的紅軍,娘子軍撤離椰林寨,南霸天捲土重來。在這嚴峻時刻,吳瓊花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黨代表洪常青帶領娘子軍執行阻擊任務時,為掩護娘子軍撤退負重傷被捕。在敵人面前,他大義凜然,英勇就義。吳瓊花繼任娘子軍黨代表,率娘子軍解放了椰林寨,槍決南霸天,然後,帶領娘子軍踏上新的徵程。
推薦理由該片鮮明的色彩、濃重的筆觸、傳奇的情節,和主人公吳瓊花勇敢、強悍、豪放的性格非常吸引人。有不少文藝作品反映勞動者從個人復仇到成長為自覺的階級戰士,而同樣的主題,《紅色娘子軍》卻不落俗套,主人公有自己的個性與特點。吳瓊花一開始就給人強烈的印象,而且後面她的思想感情變化、階級覺悟的提高、人物性格的發展,條理清楚、脈絡分明。影片用簡練的筆墨、富有特徵性的鏡頭,解剖並豐富了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同時,影片沒有把複雜的生活簡單化,而是按生活的真實,集中、提煉、概括,從個別去表現一般。片中採取了許多傳奇式手法,卻不是為了傳奇而傳奇,而是有助於主題的揭示、情節的發展、性格的刻劃。影片的整個色彩、情調、氣氛,辣而濃,有著鮮明的南國風味。
《開天闢地》
1991
劇情簡介1919年5月4日,三千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集會,抗議帝國主義列強在「巴黎和會」上把山東從德國手上轉讓給日本的強權統治,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取消21條」等口號,並在示威遊行中火燒國賊曹汝霖的住宅,痛打章宗祥。北洋政府逮捕了32名愛國學生。北大校長蔡元培偕同13所大學校長要求總統徐世昌立刻釋放學生。上海也舉行三罷活動支援北京愛國學生。《新青年》主編陳獨秀散發《北京市民宣言》時被捕,引起民憤,反動軍閥被迫將他釋放。蔡元培、李大釗、胡適及眾師生到監獄門口迎接。陳獨秀對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十分欽佩,表示馬上成立馬克思研究會;李大釗提出還應進一步組織發動工人。宣傳新文化、新思潮的運動在全國掀起:天津有周恩來、鄧穎超參加的覺悟社;濟南有第一師範學生組成的勵新學會;湖北有董必武創辦的武漢中學。毛澤東等發起「驅張運動」,率代表團赴京請願,李大釗與他促膝長談,認為經濟基礎問題的解決——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才是解決中國問題的前提。一系列愛國行動再次引起軍閥政府的恐懼。李大釗連夜將陳獨秀送出北京,兩人相約南呼北應,儘快建黨。1920年,毛澤東在上海見到陳獨秀,夜讀《共產黨宣言》中文譯稿,憧憬著中國革命的未來,堅信農民將是革命的主力軍。陳獨秀、李大釗努力聯繫到共產國際,得到了他們的支持。1921年7月23日,來自長沙、武漢、上海、濟南、北京等地的毛澤東、何權衡、董必武、陳潭秋、李達、李俊漢、王燼美、鄧恩銘等13名代表聚會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中途受到密探打擾,地下鬥爭經驗豐富的馬林機警地建議立即散會。後經李達夫人王會悟提議,會議改在浙江嘉興南湖一隻遊舫上繼續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黨章,中國共產黨正式宣布成立。「馬克思主義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中華民族萬歲。」的誓言低沉卻又震撼寰宇。紅船迎著滾滾波濤馳向遠方。
推薦理由《開天闢地》的最大成功之處,在於它寫出了歷史真實,一反從簡單的觀念出發,而是從深入歷史,尋找革命先驅者的真實腳印,這是藝術上的一次重大突破。首先,它寫出了複雜的歷史環境,不僅寫出了敵人的嚴厲鎮壓,而且寫出了各種思潮的矛盾與鬥爭,寫了與政府主義者之間的徹底決裂,這樣也就可以看到當時環境的艱難,也因此更可以看到先驅者對理想的執著,為人民解放事業的不屈不撓的獻身精神。如果說,該片還有某些不足之處,那就是在寫歷史環境的複雜性、艱巨性的同時,未能更加有聲有色地描繪出風起雲湧的人民鬥爭,從而未能更加強烈地顯示出時代歷史特點。過去的有些影片在涉及革命歷史題材時,常缺乏一種歷史態度,把人物理想化、簡單化,也就談不上歷史的真實。而該片則在這一根本之點做出了新的選擇,因此從根本上改變了影片的藝術面目。影片的主創人員不僅把注意力放在幾個主要人物身上,而且也注意對群像的刻畫,也因為注意了這些背景人物的刻畫,從而使整個影片營造出濃烈的時代氣氛。還因為烘託出了這樣一種時代氣氛,於是,幾個主要人物的出現也就自然地融為一體,讓人感到可信、感到親切,具有動人的藝術力量。
《紅旗譜》
1960
劇情簡介清朝末年,鎖井鎮惡霸地主馮蘭池砸碎作為公產憑證的古鐘,霸佔公產,農民朱老鞏為民挺身,無奈敵不過強大的封建勢力,氣病身亡,幼子逃離家鄉。25年後,流落關外多年的朱老鞏之子朱老忠帶全家返回,要報血海深仇。馮蘭池先下手抓朱老忠的兒子大貴去當兵。朱老忠本欲與馮蘭池拼命,但想起當年父親的遭遇,深知盲目尋仇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不久,他結識了地下黨領導人賈湘農,在地下黨的幫助下認清只有走革命道路才能真正復仇。朱老忠帶動受苦的農民兄弟在鎖井鎮展開了革命工作,其中老朋友嚴志和的兒子運濤被派往黃埔軍校學習,參加了北伐。後運濤因蔣介石背叛革命而被捕,朱老忠前去探望,並了解到了更深刻的革命道理,萌生了加入共產黨的強烈願望。馮蘭池返鄉後與反動政府的縣長勾結在一起,在年關時節利用權勢勒索農民。在黨的領導下,已成長為一名無產階級戰士的朱老忠率領全鎮農民群眾奮起反抗。馮蘭池利用反動政權勢力鎮壓群眾的企圖在群眾的強大力量面前徹底失敗。
推薦理由該片風格粗獷、激昂,表演、攝影、美工、音樂,都散發著一股濃烈渾厚的冀中平原鄉土氣息。特別值得稱道的是崔嵬的表演,他一人飾演朱老鞏、朱老忠父子兩代人,獨特的生活經歷和藝術氣質,賦予了人物慷慨悲歌的燕趙遺風。該片既忠於原著,又根據電影這種藝術樣式的特點,在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做了某些必要的充實。在情節的提煉和結構的布局上,突出了矛盾衝突的主線和人物之間最主要的糾葛,因而也就加強了作為作品思想內核的階級鬥爭的主題,使戲劇矛盾得到不斷發展,使人物在鬥爭中展現了活生生的性格,所以是一次成功的藝術再創造。
《秋收起義》
1993年
劇情簡介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一片白色恐怖瀰漫在華夏大地上空。中國共產黨於8月7日召開了緊急會議,委派毛澤東前往湖南組織秋收武裝暴動。毛澤東決定成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並將暴動時間定為1927年9月9日。毛澤東和潘心源、陳志安走到張家坊,卻被閻仲甫所設的哨卡攔住。幾個團丁押著三人走在山路上,毛澤東巧施妙計得以脫身,三人來到銅鼓鎮工農革命軍第三團集結地。秋收起義終於打響了。工農革命軍一路攻下多處要害後遭到敵人包圍,因敵強我弱,部隊損失慘重。毛澤東仔細思考局勢,在會上指出敵我雙方實力懸殊,我方應先站穩腳跟,保存實力。隨後,毛澤東帶領部隊前往敵人統治力量最為薄弱的羅霄山脈,建立蘇維埃政權。部隊終於衝破敵人的圍剿,毛澤東在幾百名戰士的簇擁下明確了拉著隊伍上井岡的部署,堅定地表示必將打倒蔣介石。 。
推薦原因《秋收起義》根據秋收起義的史實創作,成功地刻畫了革命初期的毛澤東形象,再現了他在決定中國歷史命運的危急關頭,沒有執行中央關於攻打長沙的命令,毅然帶著隊伍歷盡艱險奔上井岡山,建立起革命根據地,開創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之路的偉大歷史過程,充分表現出毛澤東所特有的雄才大略、偉人風採,及他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的思想發展。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