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哲藝最新電影電視劇(這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師生戀電影)
2023-06-16 04:07:30 3
文/東SIR
編輯:書本編輯部
在第五十屆金馬獎陳哲藝上憑《爸媽不在家》奇蹟般地拿下最佳影片。而後歸於寂靜,終於在2019年,六年磨一劍,又有導演作品——劇情長片《熱帶雨》問世,自然備受期待。
看影片的下午,正好看了三島由紀夫和寺山修司的一次對談。在觀影過程中不由自主的印證著這個談話的一些內容。於是,我發現,很難說《熱帶雨》是一個愛情電影,也很難說影片講的是一個師生戀的故事。
在影片裡我看到了對體制的反抗和影片中人的孤獨。
什麼是體制?寺山修司說:「體制」這個詞,如果你只把它理解成國家權力的話就危險了。襯衫該怎麼穿,百米要跑幾秒這些各種各樣的生活的秩序不也是體制嗎。」
在《熱帶雨》裡面沒有多少畫面表現了男女主人公的彼此吸引、二情相悅。也沒有二人相愛相守、山盟海誓。
影片更多的篇幅給到的是他們在現實生活裡的失敗,也就是說他們都是寺山修司所說的體制的失敗者。他們之間情愛是對體制的反抗。
從影片可以看出少年在學校裡並不是優等生。他對女教師的愛戀,一方面是青春期少年對成熟女性的青春期萌動。另一方面也有對校園體制失敗者身份的反抗。
當他把女教師掀翻在床,縱身而上時,平日裡高高在上的老師被他壓在身下了。這時的女教師已經不是具體的影片中的中文老師阿玲了,而是在學校裡判定他是失敗者的體制了。
這一刻他掀翻了體制,徵服了體制。
影片裡並沒有像《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等傳統的表現少年情竇初開的電影那樣。用優美鏡頭畫面展示很多女教師成熟軀體的美麗和對青春期少年無限的吸引力。
所以影片表達少年對女教師情愛,出於對成熟女性肉體的迷戀成分要少些,而更多的是對體制的反抗。
至於說對女教師人品、學養的好感而生的愛慕影片中幾乎沒有描述。
我們在影片裡看到少年對教師的性行為是有著強暴的味道的。而後的拉手、摸腿也都是大膽任性和粗暴直接,遭到拒絕後甩門而去。
這裡完全沒有情人間的情意綿綿、小心呵護,如捧在手心的寶物般的珍視。
因為反抗時常帶著暴力的色彩。
而在女教師方面,她並沒有愛上少年,當少年對她求歡時,她的反應是很突兀的。
影片同樣沒用多少篇幅展示少年的肉體之美,所以我們也不能認為女教師對於這段關係的從抗爭到順從,最後順從的是少年的鮮美肉體。
影片也同樣幾乎沒有女教師對少年人品、能力方面的好感而生感情的描述。
通過影片對女老師日常生活的展示,她同樣有對現實秩序、體制的反抗需要。她這方面問題主要來源於家庭。求子的失敗和老公的漠視,使她在光鮮的外表後面有顆疲憊無力的心。
在這個體制裡面她也是一個失敗者。
當然在和少年的這段關係裡面她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所以不太好簡單的說她是一個積極的反抗者。
然而當她被動的接受了少年的情愛後,應該有了反抗的快感,對於丈夫、家庭給她帶來的傷害反抗的快感。
下一個問題是為什麼他們在這段關係中選擇了彼此?
因為他們共有的孤獨。
影片除表達了這種反抗,俯拾皆是的孤獨。影片中的人本身都是那麼孤獨,沒有人能理解他們,甚至沒有人願意花時間來理解他們。
影片裡面女教師唯有的展示其氣質的鏡頭也就是少年用手機偷拍她的鏡頭。在那個鏡頭裡就是她茫然而孤獨的看著遠方。
然而影片所說的孤獨卻不止於此。他們彼此吸引的孤獨也不在於此。
他們共有的一種孤獨是華人文化在異域的孤獨。
阿玲是個中文老師,少年是個武術運動員,還有個阿玲的的公公在自己的房間裡獨自看著華語老電影——功夫片。這些都是華人文化在海外標誌性的存在。
然而現實的世界裡人們越來越不重視這些東西。學校裡,學生不重視中文,甚至在中文課上公然用英文名字。
女老師無力的說:「請尊重一下中文。」
回到家裡老公要去打高爾夫。沉浸在華語老功夫片裡的阿公本身就是不能言語者。
於是他們感受到了共有的精神層面的孤獨,一度在阿玲、少年、公公一起相處的日子裡,他們似乎感到了精神上的互通,他們不再孤獨。而隨著公公的去世,平衡被打破。
獨自相對,情愛成了他們共同的秘密,也成了他們精神上新的互通。
影片還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影片用更多的篇幅展示女教師阿玲生活的困苦。然而在對生活既定體制的反抗中,少年卻是更積極的。阿玲是被動的,甚至開始時是抗拒的。
反抗體制有著太多的艱苦,年長的阿玲早被這種艱苦磨去了稜角。
唯有少年,勇往直前,向體制大膽而去。
影片在熱帶溼漉漉的天氣裡,在榴槤厚實的果味裡,有著情愛的味道。然而他們師生間的這段情愛本身是不容於世俗的,是不被世俗體制允許的。
這段情愛本身就是對世俗體制的反抗,在反抗的同時他們也享受到對世俗強加給他們的失敗、屈辱的反抗的快感。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如果沒有上帝,所有事都是被允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