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十道題(金庸小說與圍棋之三)
2023-06-15 18:18:36 1
金庸小說與圍棋之三:《倚天屠龍記》——武功高低重於棋力高低
倚天屠龍何足道 少林寺前一枰空
金庸武俠小說愈往後愈精彩,知名度也愈高。「射鵰三部曲」是金庸小說的一個高峰,開篇《射鵰英雄傳》中的東邪黃藥師為一代奇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的女兒黃蓉、外孫女郭襄也都是棋道高手,蕙質蘭心。不過《射鵰》和《神鵰》兩書中並未直接出現描寫下圍棋的場面,到了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倚天屠龍記》,圍棋高手終於出手了。
《倚天》一開篇就是郭襄浪跡天涯尋找楊過蹤跡,來到少林寺,不意遭遇一場風波,邂逅了「崑崙三聖」何足道。「崑崙三聖」這名號甚大,實際並非三人,而是一人,就如同《水滸》中盧俊義號稱「河北三絕」一般。何足道亮相時,先是撫琴,再以劍尖於地上刻畫棋盤,自己與自己對弈。郭襄見此情景,心想:「此人和我一般寂寞,空山撫琴,以雀鳥為知音;下棋又沒對手,只得自己跟自己下。」
見何足道面對自己給自己設的難局無以為繼,郭襄忍不住出言指點,一句:「何不徑棄中原,反取西域?」點醒了何足道,難局即解。至於此言暗指何足道放棄中原爭雄之念,回西域創建崑崙派,終成一代宗師則是後話了。
後來經過一場誤會,郭襄才知道何足道就是「崑崙三聖」。何足道自解:「崑崙三聖只有一人,從來就沒三個。我在西域闖出了一點小小名頭,當地的朋友說我琴劍棋三絕,可以說得上是琴聖、劍聖、棋聖。因我長年住於崑崙山中,是以給了我一個外號,叫作『崑崙三聖』。但我想這個『聖』字,豈是輕易稱得的?雖然別人給我臉上貼金,也不能自居不疑,因此上我改了自己的名字,叫作『足道』,聯起來說,便是『崑崙三聖何足道』。人家聽了,便不會說我狂妄自大了。」雖然叫「何足道」,但傲氣躍然。
這位自封的「棋聖」自然棋藝不俗,但在武俠小說中想成名立萬,更重要的還是自身要具有非凡的武功。隨後何足道赴少林寺挑戰,比法特殊,竟是用石子在青石板上刻出棋盤,「經緯線筆直,猶如用界尺界成一般,每一道線都是深入石板半寸有餘。」要與少林寺的大師們較量棋藝。何足道說:「比劍嫌霸道,琴音無法比拼。大和尚既然高興,咱們便來下一局棋如何?」這倒是為圍棋競技與文化並舉的特徵做了個活廣告。
少林寺和尚棋藝如何不得而知,但何足道畫棋盤所展現的內功已經讓他們駭然。天鳴方丈正待認輸,挑水和尚覺遠大師出來救場,竟然用雙足將何足道剛畫出的棋盤抹去。何足道為覺遠內功震懾,坦言自己不及。覺遠笑道:「一枰袖手將置之,何暇為渠分黑白?」
這真是又見功力又文雅的比拼,只是可惜終究沒有進行枰上對弈。但武功的較量是不能沒有的,覺遠的小徒弟張君寶(即後來的武當派創派祖師張三丰)挫去何足道的銳氣,何足道就此遁去,而張君寶也因觸犯了少林寺「不可未經師父傳授而自學武功」的嚴規,只得逃下山去。
何足道和張君寶這一走,分別創立門派,達成絕高成就。少林寺前一方棋枰雖未能落下棋子,卻已成無子名譜。
這一未曾落子的棋局只是《倚天》的引子,此後才逐一出現武當群俠、明教豪雄、王府高手,主角張無忌雖未與圍棋結緣,但千錘百鍊,終成武林中的一步絕世妙手。
武俠世界中,武功才是王道。「崑崙三聖」還是以「劍聖」稱霸江湖,也引人不滿,至於「棋聖」稱謂是否囂張,想來不會有哪位武林高手會去計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