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茶和藏茶(藏茶的定義--天之福藏茶)
2023-05-31 18:14:14 2
天之福藏茶
藏茶是採摘於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雨極高山,當年生成熟茶葉和紅苔(高山小葉種),經過特殊工藝精製而成的全發酵茶。是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與生命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古黑茶,從古到今,按歷史時期和各地風俗不同又稱為大茶、馬茶、烏茶、黑茶、粗茶、南路邊茶、磚茶、條茶、緊壓茶、團茶、邊銷茶等。
純正血統的中國藏茶,源於雅安蒙頂山脈,興於大唐,唐代詩人白居易有吟詠蒙頂山茶的著名詩句:「琴裡知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茶道名聯「揚子江心水,蒙頂山上茶」、「蜀土茶稱聖,蒙山味獨珍」已流傳上千年。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真茶性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溫而主祛疾。」蒙頂山高山小葉種茶性溫和,清熱消暑、解毒、消食解膩,沁心解渴作用明顯,味道清、甘、不苦、不澀,芳香適口。
「血統藏茶」因地標原因產量有限且工藝繁雜,流傳迄今,有上千年歷史。因為藏茶成為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後,歷代中央政府都以它作為控制西藏等地區的「利刃」。這種區域封鎖和交易專斷性,使得這種千年古茶在漢區也變得異常珍貴,自唐到今都是國家戰略儲備物資。
純正的血統藏茶,一千多年來,其原料茶樹只來自雅安蒙頂山脈,茶源的地標性(北緯30°)無法複製和模仿,其嚴謹的傳統製作工藝一直被傳承,其獨有的社會價值、人文價值從未被超越。
天之福藏茶
藏茶是「全株茶」,這是藏茶和其它發酵茶最本質的區別。
「全株」用的是生物工程對植物地表以上含蓋成份的術語,經典的全株藏茶指選料用茶樹上的一芽五葉以上,包括梗和紅苔,拼配時加入春季的茶花和上年秋季的茶果。
全株在渥堆發酵中首先是從物理上解決了堆頭的密度,它使堆頭中的密度有空隙,相對疏鬆,便於氣體交換,使微生物群和活性酶得以充分絡合,異構,降解和轉化。
全株在物質含量上比單純的葉片高出許多,梗中的纖維素大於葉片,通過發酵降解率提高,所以在浸出物中得以有效釋放。
由於製造藏茶發酵周期長,梗元素的降解就成為藏茶中內含物,香氣,後期陳化而產生的功能之關鍵,也是老藏茶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元素,「老茶如藥,百工千酵新枝成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