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牛逼症是什麼意思(什麼是社交牛逼症)
2023-05-31 17:50:57
社恐這個詞,全名社交恐懼症,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作為一種社交障礙,很多人在生活裡,都經歷過類似的困擾。
嚴重的社交恐懼的確是一種心理疾病,但由於它在大多數人的生活裡,的確也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過,因此,它也在了眾多心理學概念中成功出圈,成為了大家使用率非常高的一個詞語。
有可能是由於「社交恐懼症」這個詞實在是太紅了,因此,有人特意為它造了一個反義詞,叫做「社交牛逼症」,也很快火了起來。
可能有些人還不知道「社交牛逼症」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就來和大家詳細地聊一聊這個詞,以及它背後的心理學含義。
什麼是「社交牛逼症」?在百度百科上,目前網友對於「社交牛逼症」的定義為在大眾社會行為中外向、不怕生自來熟,快速與陌生人打成一片的行為。
網友羅列出的「社交牛逼症」代表人物包括撒貝寧撒老師、超越妹妹、虞書欣等人。
但不得不提的是,「社交牛逼症」這個詞是發跡於網紅馬牛嗶的自媒體帳號。
作為一名資深網紅,他常常在公眾場合毫無顧忌的拍攝視頻,並無視旁人眼光地說一些浮誇的臺詞,據說馬老師是與芙蓉姐姐、鳳姐等人同時期的初代網紅,到現在依然絲毫沒有過氣,也屬於網紅天花板中的一員了。
為什麼「社交牛逼症」會這麼火?網友羅列出來的「社交牛逼症」的代表行為包括:
當眾拍視頻、當眾表白、自在的和路人嘮嗑、對奶茶店的員唱歌等。
這些行為,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多見,但常見於一些傳播度較高的短視頻作品。
這個詞語之所以會這麼火,首先是由於「社恐」本身的熱度,網友在它兩之間搭建的關聯,被很多社恐的人視為擺脫困擾的一個出口。
其次,由於自媒體的發展,社會的職業結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現代社會中,當眾演講、敢於表現自己、擅於社交,成為了職場中一種具有很強競爭優勢的能力,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人渴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社交牛逼」的人。
第三,「社交牛逼症」的行為對於常規社會規則的打破,能夠快速地吸引到人們的注意力。
4種類型的「社交牛逼症」雖然「社交牛逼症」這個詞起源於馬牛嗶的視頻,但現在的定義裡,基本上把它視為一種「高情商的外向」的表現。
但作為不同的代表人物,馬牛嗶、撒貝寧老師、超越妹妹的身上,實際上有著明顯不同的表現。
我認為,更確切地來概括這個詞,應該指的是不害怕社交的個性特質,那麼這種特質,也可以分為以下4種類型。
1.學霸型社交牛逼症
代表人物:撒貝寧撒老師
豐富的知識儲備,是一個人克服社交焦慮的一種重要方式。
很多人之所以會產生社交焦慮,是因為自己不知道要說什麼。
但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也能滔滔不絕地進行表達。
2.單純型社交牛逼症
代表人物:楊超越
生活裡有一種人,在一個非常有愛的環境裡長大,因此也傾向於認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可愛善良的。
因此,在社交的過程中,他們通常也不會感覺到緊張,因為對方不是一個會真的傷害自己的人。
3.權力型型交牛逼症
代表人物:各位老闆
大家在開會的時候有見過老闆怯場的嗎?
大權在握的人,通常是不會表現出所謂的社交焦慮的。
4.叛逆型社交牛逼症
代表人物:馬牛嗶
打破社交場合的隱性規則,是這類人的一種行為準則。
叛逆,是人身上的一種潛在特質,只是一般人會儘量去克制自己表現出來。
在地鐵裡大聲地說話、在必勝客吃煎餅果子、在別人面前做一些誇張的肢體動作,這些行為除了包含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之外,還打破了傳統的社交規則。
有的人想成為「社交牛逼症」,也有的人認為,有些行為的確讓人感覺到了困擾。
由於倖存者偏差,我們看到的這一系列「社交牛逼症」的搞笑視頻,也並不能代表他們在真實生活之中的境遇。
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都有各自的優勢,也有各自的困擾。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的是,不要總想著去改變自己,而是去精進自己的優點,別把自己的優勢丟棄了,而被同化成一個並不屬於自己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