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滄州有名的旅遊景點(河北滄州旅遊景區集錦)
2023-06-01 00:12:35 1
吳橋雜技大世界江湖文化城:吳橋雜技大世界最具特色的中心景區,佔地19200平方米,重現了當年北京天橋、天津三不管、上海大世界、南-廟四個民俗文化集散地的表演特色和江湖文化景觀,讓人們充分領略吳橋雜技藝人的奇招絕活,漫步城中可以盡情欣賞各具特色的雜技、馬戲、戲法、氣功、曲藝、獨臺戲、拉洋片、馴白鼠等藝術表演,身著清朝服飾的吳橋藝人們,說著當年賣藝求生的語言,把過去藝人四海為家的生活情景展視的淋漓盡致,集中展示了清末民初的舊中國市井社會百相的文化氛圍。
魔術-宮:建築面積4432平方米,建有魔術宮綜藝劇場,利用高科技手段充分展示魔術的魔幻魅力。同時以歷史神話傳說、傳奇故事為展示內容,以歷史和現代魔術的經典技藝為手段,向遊人展示千年魔術的神奇玄奧,魔術大師們靠靈巧的雙手和奇特的道具,魔幻般的變出奇妙的世界,令人眼花繚亂,人體三分、穿越鋼板、倒懸行走、空桶取物、大變活人、龍宮探秘、-逃脫等20多個節目展示了魔術的瑰麗和神奇。
雜技奇觀宮:建築面積5529平方米,突出反映中華民族自遠古黃帝時代至現代數千年的雜技發展史,有黃帝戰蚩尤、魏晉椽樟、水轉百戲、南園廟會等十幾個場景。
紅牡丹劇場:以展示集現代聲、光、電及各種高科技技術於一體的大型綜藝性雜技晚會。
馬戲遊樂園:建築面積20000平方米,來自內蒙古大草原十六匹威武剽悍的駿馬在一望無際的馬場上奔馳,時而馬上倒立,時而馬上大站、獨站雙馬、倒騎摘花,一個個驚險的動作讓您目不暇接,同時還可翻身上馬,親自試騎,體驗一回做草原英雄的感覺。
滑稽動物園:以各種動物表演為主,如老虎騎馬、非洲獅穿火圈、大象按摩、狗熊耍大刀、山羊走鋼絲、狼狗認字、猴子騎單車、等動物滑稽表演。
紅牡丹賓館:建築面積6148平方米,可同時容納400人就餐,擁有70餘間高、中、低檔客房。可使遊客就餐時,欣賞到畫中釣魚、無火烹飪、空壺取酒、高車送菜等別有情趣的場面。
東光鐵佛寺東光鐵佛寺是著名的名勝古蹟,素以"滄州獅子景州塔,東光縣的鐵菩薩"聞名遐邇。據《東光縣誌》記載,鐵佛寺原名"普照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五年(公元973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因寺內釋迦牟尼佛體態碩大而聞名,民國25年(公元1936年)直系軍閥吳佩孚曾親筆題匾為"鐵佛寺"。解放後,鐵佛寺被列為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隨著歲月的流逝,時間的變遷,鐵佛寺歷盡蒼桑。"-"期間(1966年8月25日),這些象徵悠久歷史文化的名勝古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改革開放以來,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縣政府報請省政府批准,重修鐵佛寺。於1987年3月22日破土動工,投資500萬元,於1989年3月將鐵佛寺修茸一新。新建鐵佛寺位於旅遊區正中央,佔地面積7334平方米,包括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配殿,為一組古樸典雅雄偉壯觀的仿宋古建築群。山門正中門楣上"鐵佛寺"三個剛勁有力的大字是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親筆書寫。天王殿和大雄寶殿的鎏金匾額,則出自中國末代皇帝的胞弟,愛新覺羅.溥傑之手。鐵佛寺內共有佛像33尊,其中大雄寶殿內釋迦牟尼佛高8.24米,重48噸,是我國最大的座式鑄鐵佛像。東光鐵佛寺是著名的名勝古蹟,素以"滄州獅子景州塔,東光縣的鐵菩薩"聞名遐邇。據《東光縣誌》記載,鐵佛寺原名"普照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五年(公元973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因寺內釋迦牟尼佛體態碩大而聞名,民國25年(公元1936年)直系軍閥吳佩孚曾親筆題匾為"鐵佛寺"。解放後,鐵佛寺被列為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隨著歲月的流逝,時間的變遷,鐵佛寺歷盡蒼桑。"-"期間(1966年8月25日),這些象徵悠久歷史文化的名勝古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
改革開放以來,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縣政府報請省政府批准,重修鐵佛寺。於1987年3月22日破土動工,投資500萬元,於1989年3月將鐵佛寺修茸一新。佔地面積7334平方米,包括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配殿,為一組古樸典雅雄偉壯觀的仿宋古建築群。山門正中門楣上"鐵佛寺"三個剛勁有力的大字是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親筆書寫。天王殿和大雄寶殿的鎏金匾額,則出自中國末代皇帝的胞弟愛新覺羅.溥傑之手。鐵佛寺內共有佛像33尊,其中大雄寶殿內釋迦牟尼佛高8.24米,重48噸,是我國最大的座式鑄鐵佛像。
千童祠千童祠,位於滄州市東南鹽山縣千童鎮,北距鹽山縣城25公裡。千童祠內有東渡堂、泰山堂、友誼堂,記載著秦代方士徐福勇率童男童女、百工巧匠成功東渡及對日本列島的影響。千童鎮,在商、周、戰國時期稱「饒安邑」,意為「其地豐繞,可以安人」。《史記·趙世家》中講到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趙
將龐 攻齊取饒安」即指此地。秦時此地稱「千童城」,「始皇遣徐福將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萊,置此城以居之,故名。」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於此置縣
稱「千童縣」。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於此始置滄州州治。千童鎮在歷史上州治縣治長達841年,由於在公元前209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勇率數千童
男童女及百工巧匠從這裡啟航,求長生不老之藥,漂洋過海,東渡成功,移民僑居日本,開創了中日兩國友好交往之先河,成為中國歷史第一僑鄉。
在民間有源於漢代的「千童信子節」,即在農曆3月28日徐福千童出海日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逢甲子年舉辦一次,每60年一個輪迴。在節日期間,
舉辦各種民間文藝表演,尤其是挑選體強膽大、眉清目秀的童男童女,衣著古裝,綁在15、6米高長杆支撐的微型舞臺上表演,登高望遠,以示懷念和召喚東渡的
親人。「千童信子節」被專家學者稱為中日友好交流的「活化石」。從1993年開始,在農曆3月28日,由鹽山縣在千童鎮舉辦「千童文化節」,每五年一次。
滄州鐵獅子鐵獅子坐落在滄州市東南20公裡滄州舊城開元寺前,東關村西0.5公裡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規模較大的鑄鐵藝術品之一,具有很大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滄州鐵獅子位於滄州市政府駐地東南偏北16.5公裡。坐落在東關村西0.5公裡處。鐵獅身高5.78米,長5.34米,寬3.17米,體重約50噸。背負巨盆相傳是文殊菩薩蓮坐,獅身向南,頭向西南,兩左腳在前,兩右腳再後,呈前進狀,姿態雄偉,昂首闊步,徐徐如生鐵獅是我國大型的驚巧鑄鐵工藝。也是我國著名發源的古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充分的顯示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藝術才華。解放後鐵獅子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重視與保護,國務院首先把它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且對它進行各種的修繕。
滄州鐵獅子,當地俗稱「鎮海吼」,它位於滄縣舊州城內,坐落在原開元寺前,獅身高3.8米,頭部高1.5米,通高5.48米,通長6.5米,身軀寬3.17米。其總重量是多少?原來,傳說鐵獅總重量約40噸,1984年為保護獅身為其移位時,經過準確稱量,鐵獅的總重量為29.30噸滄州鐵獅子是我國最大的鑄鐵文物,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鐵獅子已成為滄州的市徽,鐵獅頭頂及項下各鑄有「獅子王」三個字,頭內有「竇田、郭寶玉」字。左肋有「山東李雲造」五字。鐵獅腹腔內滿鑄有《金剛經》文。然因年代久遠,字跡多漫滅不全。在鐵獅子右項及牙邊皆鑄有「大周廣順三年鑄造」字樣,可以斷定鑄造於五代後周廣順三年,即公元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說明我國勞動人民很早掌握這樣精巧的塑造藝術。
根據獅身上的銘文可知,滄州鐵獅子鑄造於後周廣順三年(953年)。它的鑄造比美國和法國的煉鐵術早七八百年,所以鐵獅子在世界冶金史上具有裡程碑的意義,打開世界冶金史就有滄州鐵獅子,由於滄州鐵獅子具有較高的科研、歷史和珍貴藝術價值,是研究我國古代鑄造技術、雕塑藝術、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佛都史十分重要的具象資料。
由於體魄宏大,造型雄傳,文物價值甚高,但因年代久遠,歷經滄桑,鐵獅子腐蝕嚴重,多處破損,獅身下沉,新中國成立前,曾建亭保護,未能根本改觀。
紀曉嵐文化園紀曉嵐是中國一代文宗。名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生於清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六月十五日,卒於嘉慶十年(一八零五)二月,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享年八十二歲。紀曉嵐是中國清代炫人耳目的人物,作品頗多,以總纂《四庫全書》名聞天下,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紀曉嵐文化園」,佔地70餘畝,建有宦海書叢館、閱微草堂、灤如槐姑室、九十九硯亭、文漪閣等仿古建築。該園以實物、繪畫等方式,記載了紀曉嵐的生平和著述,還收藏有一部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四庫全書》。
紀曉嵐文化園為一座園林式仿古建築,園林面積寬廣,水榭亭臺,樹木環繞,外圍紅色長牆,清幽雅致。景區面積5萬多平方米。人們都知道,紀曉嵐最愛旱菸,有「紀大菸袋」的綽號,因此,紀園特別設計了由生鐵鑄成、長達8.2米、重21噸的「大菸袋」,堪稱世界之最。紀曉嵐文化園有宦海書叢館、閱微草堂、灤如槐姑室、九十九硯亭、文漪閣等仿古建築。以實物、繪畫等方式,再現了紀曉嵐的生平和著述。另外,藏硯閣、文漪閣內,還珍藏著百方硯臺和一部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四庫全書》,被視為鎮園之寶。
紀曉嵐文化園內的主要景區介紹
1、中心景區是仿古三大殿
A、正大殿是「四庫流風」,採取仿明清皇宮式建築。殿楣懸掛兩塊蘭底金字匾額,殿前楹柱上掛有抱柱對聯。匾額分別有已故著名學者、文物鑑定家史樹青先生題寫的「四庫流風」和中國著名古建築專家(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的弟子)羅哲文先生題寫的「文漪閣」。對聯集清代翁方綱書法。內部陳設一尊紀曉嵐的坐姿塑像,購進了一部由商務印書館影印的文津閣《四庫全書》,編纂《四庫全書》是紀曉嵐一生最輝煌、最主要的業績。殿內設有華貴的金箔畫《校書圖》,展示當年紀曉嵐編纂《四庫全書》的場景。懸掛清朝前期帝王像和編書主要學者畫像,以體現乾隆盛世文化的氣象。所藏《四庫全書》,對外開放,可供學者們學習、查閱資料;
B、東殿為「敬先堂」。內部有一尊紀曉嵐的胸像,擺設香案,陳設紀氏家族的殘碑、家譜,牆上懸掛紀氏祖先石刻畫像,可供紀氏族人前來瞻仰、祭奠;
C、西殿是「奉賢館」。內設展示滄州歷史文物古蹟、名人故裡的文化沙盤,牆上懸掛滄州歷代名人(文臣、武將)畫像,通過沙盤和圖片全面展示滄州壯闊的歷史以及歷代名人的業績和風採。
2、閱微草堂。採取仿清四合院建築,整體參照紀曉嵐在北京的故居布局。
A、閱微草堂,北房正房。門楣懸掛複製的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桂馥題寫的匾額《閱微草堂》,門前有抱柱對聯。內部陳設紀曉嵐生活用具及文房四寶;
B、宦海書叢館,南屋正房。有匾額及對聯,內部用圖片形式展示紀曉嵐生平履歷。另擺櫃檯出售紀念品;
C、灤如槐姑室,西屋正房。內部展示、陳設各種閱微草堂筆記版本。牆上用圖畫形式展示《閱微草堂》裡的故事情節;
D、九十九硯齋,東屋正房。主要展示紀曉嵐藏硯複製品和硯銘拓片。
3、亭臺樓閣
A、以紀曉嵐字「春帆」命名的「春帆湖」,利用水塘建成。湖上修築了湖心亭,取名「觀弈亭」,曲欄、水榭,拱橋等,西岸建有方形軒,取名「黃梁軒」,北側有荷花池,堆砌了假山;
B、趣聯廊。在四庫流風與閱微草堂之間,有一長廊。長廊兩端分別建有四角景亭,在廊(亭)柱或橫梁-寫(或掛牌)紀曉嵐的應對妙聯;
此外還要建幾處供遊人休憩、觀光、照相的場所,增加遊園的樂趣。設計了大菸袋、鑽錢眼的趣味場所;還設有經營紀念品的店鋪,幫助遊人進行文化留念。
4、文化園綠化
它本著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原則,結合本地土壤氣候條件,根據紀曉嵐著作裡面體現的花卉、草木來整體設計。院內根據各景點的特性分別採用棗樹、紫藤、竹林、海棠、古槐、柿樹、月季、垂柳等植物布局,營造一個富有生氣、靈氣、雅氣、溫馨的園林氛圍。讓遊人在古香古色的園林風光中充分得到心曠神怡的心靈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