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部最冷門的漫威漫改電影(比漫威和DC更有趣的法國)
2023-06-01 06:04:38 2
8部最冷門的漫威漫改電影?最近的兩起新聞凸顯了漫畫世界的不平衡性:由呂克·貝松執導的、改編自一部播出多季的法國科幻電視劇的《星際特工:千星之城》(Valérian and the City of a Thousand Planets)美國首日票房只有1700萬;而在聖地牙哥Comic-Con,漫威的最新電影宣傳贏得了例行的歡呼漫威和DC仍然掌控著大片改編的絕對地位,美漫傳統依舊勢不可擋這也正是法國、比利時地區漫改前景在美國仍然不夠樂觀的原因之一——《星際特工》就是改編自一部播出多季的法國科幻電視劇據法國周刊《搖滾雜誌》(Inrockuptibles)報導,美國觀眾根深蒂固的文化品味已經為這部電影判了死刑,並指責《好萊塢報導》打著保護主義的旗號攻擊《星際特工》,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8部最冷門的漫威漫改電影?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8部最冷門的漫威漫改電影
最近的兩起新聞凸顯了漫畫世界的不平衡性:由呂克·貝松執導的、改編自一部播出多季的法國科幻電視劇的《星際特工:千星之城》(Valérian and the City of a Thousand Planets)美國首日票房只有1700萬;而在聖地牙哥Comic-Con,漫威的最新電影宣傳贏得了例行的歡呼。漫威和DC仍然掌控著大片改編的絕對地位,美漫傳統依舊勢不可擋。這也正是法國、比利時地區漫改前景在美國仍然不夠樂觀的原因之一——《星際特工》就是改編自一部播出多季的法國科幻電視劇。據法國周刊《搖滾雜誌》(Inrockuptibles)報導,美國觀眾根深蒂固的文化品味已經為這部電影判了死刑,並指責《好萊塢報導》打著保護主義的旗號攻擊《星際特工》。
每一個新出現的超級英雄都在與自我認同抗爭,漫改電影的局限性顯然令人感到遺憾。法國漫畫雜誌《第九藝術》中不僅僅有《丁丁歷險記》、《藍精靈》(最近被好萊塢翻拍)或《高路英雄傳》,儘管這是少數能在其他國家獲得商業收益的漫畫系列。事實上,法國的漫畫傳統與美國一樣豐富,而且更為精彩、有趣,但又沒有那麼大男子主義。以下這6部電影帶你一窺這個不同的電影世界。
太空英雌芭芭麗娜 (Barbarella,1968)
」當我們到達高潮,你會因愉悅而死。「惡魔科學家杜蘭杜蘭(Durand Durand)對簡·方達扮演的跨星際性感女神說道。這部電影改編自讓-克勞德福·雷斯特( Jean-Claude Forrest)1964年出版的頗具爭議的小說,《太空英雌芭芭麗娜》很早就證明了漫改電影可以走另一條路:無所畏懼、露骨、享樂。這部電影的直白使之成為60年代性革命的象徵。
《藍莓》(Blueberry,2004)
這部尚格·雲頓風格的電影改編自一部著名的28卷美國西部騎兵漫畫,電影嘗試了許多不同的風格手法,尤其是其薩滿風格和迷幻的CGI合成技術。也許是片中整體的迷幻風格讓《藍莓》獲得了商業上的失敗,但這部電影的出現比新西部電影的復興時間要早。《藍莓》在美國的票房只有570萬美元,4000萬預算基本打了水漂。諷刺的是,《藍莓》背後的天才藝術家讓·紀勞(Jean Giraud)反而在科幻電影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為《異形》、《創》、《深淵》、《第五元素》、丹尼斯·維倫紐瓦新片《沙丘》做了概念工作。
《我在伊朗長大》(Persepolis,2007)
瑪嘉·莎塔琵書寫了她在伊斯蘭革命發生前的童年生活,這本書最初是以法語出版的。她與文森特·帕蘭德把這本接近表現主義的黑白漫畫,改編成了幾乎完全與原著吻合的電影。這部電影開創性地讓穆斯林女性題材進入主流,同時也引起了連環畫改編的一股小浪潮,包括《小溪流》( Les Petits Ruisseaux,2009)、《塞爾日·甘斯布:英雄人生》(Gainsbourg: A Heroic Life,2010)以及著名的《阿黛爾的生活》(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ur,2013)。
《決戰豪門》(Largo Winch,2008)
這部驚悚片和2011年的續集都由歐洲公司製作,如果在好萊塢手中,很有可能成為下一部邦德電影或是另一部」不太蝙蝠俠」的布魯斯·韋恩冒險。但菲利普·弗朗克和讓·范哈姆的暢銷小說在歐洲外都不算是被人熟知的材料,主演託莫·希思黎(Tomer Sisley)的名氣也不足以讓這部電影紅遍全球。
《阿黛拉的非凡冒險》(The Extraordinary Adventures of Adèle Blanc-Sec,2010)
呂克·貝松也許應該把花在《星際特工》的2000萬預算用在拍8部《阿黛拉的非凡冒險》續集上。這部電影根據雅克·塔蒂(Jacques Tardi)的暢銷漫畫改編。講述了在1912年巴黎發生的架空歷史故事——露易絲·布爾昆(Louise Bourgoin)飾演的英勇考古學家的故事。電影情節包括一場可怕的網球事故、一隻逃脫束縛的翼龍和復活的友好木乃伊,在這部電影裡,我們又一次見證了呂克·貝松在《第五元素》中那種令人瘋狂的幽默感。
《雪國列車》(Snowpiercer,2013)
導演奉俊昊改編了一部極具法國存在主義特色的漫畫作品,並添加了韓國式的幽默。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永動環繞極寒地球的火車上不同階級的故事。無論是戴著果醬罐底眼鏡、操著一口斯卡吉爾(阿瑟·斯卡吉爾,柴契爾夫人政敵)口音的獨裁者代言人曼森(蒂爾達·斯文頓 飾),還是殘酷的線性結構和悲慘的結局,這部作品都和刻板印象中的商業大片不同。難怪奉俊昊要從韋恩斯坦手中搶回最終剪輯權(北美發行方韋恩斯坦曾想大幅刪減影片),但韋恩斯坦決定雪藏這部電影的決定卻很讓人感到疑惑。有限的美國本土院線發行使得觀眾根本沒有機會走進影院去判斷這部片子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而且這部電影甚至完全沒有在英國院線上映。
翻譯:李思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