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寶大病互助上市(相互寶宣布關停)
2023-05-31 19:09:38 1
剛剛,螞蟻金服旗下相互寶發布公告,將於2022年1月28日停止運營。
公告寫得非常清楚:
第一,從即日起,現有相互寶成員不再參與互助分攤。
第二,醫院初次確診時間在2022年1月28日之前的患病用戶,可在6個月內發起互助申請。
這意味著一個月後,相互寶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明年1月28日後患病的成員,和相互寶再無瓜葛。
繼美團互助、騰訊旗下的水滴互助、輕鬆互助等平臺宣布關停後,12月28日,國內最後已經仍在運營的大型互助平臺相互寶發布公告表示,將於2022年1月28日24時停止運行。
這也意味著,在跌跌撞撞走過第10個年頭之際,網絡互助平臺終於完成了歷史使命,集體謝幕。
網上對此事的評論,大多數喊著退錢:
一家5口,一共交了3年。怎麼可以突然說停就停了,我們交的錢還能退嗎?
看了相互寶條款兩條細則,發現設計這款產品的人,早就料到有這一天,所以設下保險絲。
條款1:
發生以下情行時,我們有權終止相互寶:
1、出現不可抗力或者政策因素導致相互寶無法存續。
2、我們停止相互寶服務
條款2:
成員分攤互助金屬于贈與行為,已經完成分攤的金額無法撤銷。
所以得出的結論:
第一:他們想關就關,不是你覺得理由,而是他們認為的理由。對於這次關停,局長猜測是監管政策的原因。
第二,很多人到今天為止還是因為相互寶是保險,其實這是一款網絡互助項目,用戶交的費用都是贈與性質,同時做不到剛性兌付。
只能說相互寶一開始的宣傳手段夠高明,一開始用的名字是相互保,加上群眾又不會看條款,於是就被錯誤引導地認為屬於保險一類。
互助形式在國內具有社會實驗、探索的性質。2011年,國內誕生了第一家網絡互助平臺「抗癌公社」。2018年10月相互寶出現,國內網絡互助行業真正發展起來。通過先保障後分攤、無資金沉澱等更規範的模式,上線一年,相互寶參與者超過1億。其中,近六成成員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
相互寶模式的「成功」,也吸引了美團、360、百度、新浪等網際網路巨頭也紛紛進入這一領域。過去幾年,據不完全統計,國內互助計劃累計救助的重病人數大約在20萬人以上。以相互寶為代表的網絡互助,在提高老百姓的保障水平、普及健康保障意識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程度的積極作用。
儘管具備很高的性價比,但網絡互助始終有其局限性。這也讓網絡互助始終沒能成為主流保障模式。
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互助計劃不是保險,不在銀保監的監管範圍之內,也正因為如此,其可持續性一直備受爭議。加上,分攤金波動、互助金申請爭議等因素的影響,包括相互寶在內的網絡互助計劃,近兩年的用戶規模逐年走低。
從2020年8月,到今年第一季度,百度旗下燈火互助、美團互助、騰訊投資的輕鬆互助和水滴互助,紛紛宣布關停,作為最後一家大型網絡互助,相互寶如今的關停也是意料之內。
有專家表示,網絡互助是在我國健康險覆蓋率低的環境下產生的一種保障形式,主要起補充作用,在過去兩年,客觀上起到了全民保障教育的作用,也完成了其歷史使命。
這一兩年裡,國家各類普惠型健康保障逐漸完善,許多政府牽頭或者指導的健康險陸續面世, 2015年,深圳市在國內率先推動了具有普惠性質的深圳市政府健康險,拉開了各地發展「惠民保」的序幕。2020年以來,這一形式在全國各地廣泛推廣。據不完全統計,市場上惠民保已經涉及22個省,超過100款產品,累計覆蓋超過2500萬擁有基本醫保的參保人,正在有效完善我國的全民保障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