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識途告訴我們什麼道理(老馬識途)
2023-05-31 19:01:43 3
河北省遷安市,原名安喜縣。《金史·地理志》記載,「遷安縣本漢令支縣故城,遼以所俘安喜縣民置,因名安喜,大定七年更今名。」金世宗年號為大定,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將安喜縣更名為遷安縣。
老馬識途這一成語事,就發生在河北省遷安市的龍(泉)山腳下灤河岸邊。灤河總體是由西北流向東南,但在遷安南部卻轉了個彎,即由西向東而流,在轉彎處的右岸有幾處山谷,由谷口而進谷內沿谷而行,隨山勢漸升,蜿蜒崎嶇,溝壑多支叉,俗稱為「迷谷」。
公元664年,齊桓公應燕莊公之邀,率師北上,舉行了救燕伐山戎之役。在打敗無終、令支兩國之後,繼而伐孤竹。孤竹城山戎首領答裡呵,設計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空城計」,城中兵民都逃往山中癮藏,從而引誘齊軍中計,誤入迷谷。當時地形地貌與現在不同,迷谷附近儘是沙石之地,草木不生,人稱旱海。是時又遇大風,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四處茫然,咫尺不見。
齊桓公大驚「似此絕境,如何得出?」管仲獻計曰:「臣聞老馬識途,可使老馬數頭,觀其所往而隨之,宜可得路也。」桓公依其言擇老馬數匹縱之先行,彎彎曲曲隨出谷口。齊桓公率軍隨老馬走出旱海,復攻打孤竹城,消滅了孤竹城山戎守敵。這就是「老馬識途」典故的始末。
現在,雖山川,溝谷、原野、灘涂已變,但周圍許多古蹟尚存。在迷谷東北三裡許,有一個村莊叫「迷谷村」,該村之東北五裡許有孤竹城遺址,附近龍山山腰處尚存齊桓公浮雕像,在灤河流域的三座山上,分別埋葬著孤竹國長、次、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