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中華孝道之目連救母的故事

2023-06-24 14:36:34 1

  目連救母的故事一直在中國的佛教文化中深受民間歡迎。它所強調的佛力救度和對地獄、餓鬼、畜生道的慘狀的描述,也表達了民間信仰對佛教接受的程度和風貌。這個故事中衍生出的盂蘭盆節、鬼節、亡人節、中元節等名目流傳至今。

  這個佛教故事能從西晉流傳到現在,而且是口口相傳,殊為不易,關鍵在於故事勸人向善,勸子行孝,更有「天下無不是者父母」的隱喻。據文獻記載,目連戲在宋朝時便有演唱的,而且越唱越盛。《東京夢華錄》記述:「勾肆樂人,自過七夕,便搬《目連救母》雜劇,直至十五日止。」即要七日方演完這齣戲。明、清兩代不僅仍演唱此戲,還增加了些人物,節外又生枝,戲文、曲牌、唱腔都更多而且複雜了。官家還通常為「還願」而命梨園上演此戲。

  民間演唱目連戲,由來久且場面大。搭上戲臺,上場者幾十人,跌打相撲,也要鬧上幾天幾夜。這齣戲似與民俗中的祭祀還願有關聯,漸漸地演成了鬼戲,天神地只、牛頭馬面、夜叉羅剎,鋸磨刀山鼎鑊不一而足。記載最著名的是魯迅先生的《無常》和《女吊》。鍾敬文先生曾調查過浙江地區的民間戲曲,認為目連戲是為了追悼和超度橫死的人而演的,也有的地方演此戲是為了防止瘟疫、驅除鬼邪。武打加鬼神,老百姓看的就是熱鬧。

  也正由於這數百年間唱神做鬼的鬧劇頻繁演出,佛教教義的一些基本思想得以在中國民間廣泛傳播。目連救母的故事感動了許多善良百姓,目連因而成為舊時中國孝子的楷模。佛教中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的思想,戒貪婪、戒殺生,積德行善的思想通過目連救母的故事更擴大了其影響。在中國流傳甚廣,曾經是無數圖畫及戲曲的題材。故事敘述佛陀的大弟子目連拯救亡母出地獄的事。『目連』原名為『大目犍連』(Maha^-mo-ggalla^na),『目連』為其略稱。

  《盂蘭盆經》為西晉·竺法護譯。經中敘述目連始得六通後,想要度化父母以報哺育之恩,卻發現亡母生於餓鬼道中。目連盛飯奉母,但食物尚未入口便化成火炭,其母不能得食。目連哀痛,於是乞求佛陀。佛陀告訴目連,其母罪根深結,非一人之力所能拯救,應仗十方眾僧之力方能救度。於是教他在七月十五僧自恣日,為父母供養十方大德眾僧,以此大功德解脫其母餓鬼之苦。

  此經的基本思想就是以供僧的功德救度已亡故之父母。由於本經強調孝道思想,所以頗受國人重視。梁武帝於大同四年(538(戊午年))七月十五日,在同泰寺舉辦第一次盂蘭盆會。到唐代,盂蘭盆會便廣泛地在民間流行。直至今日,盂蘭盆會已成為中國民俗的一部分。

  隨著盂蘭盆會的盛行,目連救母的故事便廣泛的在民間流傳。代表這種流行的,便是變相(佛經故事圖畫)和變文的流行。唐人畫目連變相者不只一家;而在變文方面,敦煌發現的目連救母變文就有十六則。稱為《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大目犍連變文》或《大目連緣起》、《大目連變文》等。其中倫敦不列顛博物館藏編號S。2614的《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首尾完整,被收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冊。

  這些變文是唐人所作,是歷代目連戲曲中時代最早的,但這時的故事已有一些演變,添加了許多情節和描述。先是目連遍歷地獄尋母不獲,後憑藉佛陀的錫杖才得入阿鼻地獄見母。然後又承佛陀親臨地獄,放光動地,大破地獄,於是目連母轉成餓鬼。目連又依佛喻廣造盂蘭盆,出其母於餓鬼道而成為黑狗。目連引黑狗七日七夜誦經懺悔,才又得轉人身。於是目連乃勸其母求生西方佛國。

  在這個引申的故事裡,佛陀的威神之力被極力強調,這是與原經不同的。此外,變文中讓目連之母歷經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對三惡道中的種種苦處極盡描繪之能事。這也是變文的一大特色。

  宋真宗時(998(戊戌年)~1022(壬戌年))曾明令禁止講唱變文。但目連救母的故事並沒有隨之銷聲匿跡。現在可知的資料有元末明初的《目連救母出離地獄升天寶卷》;明·鄭之珍有《目連救母行孝戲文》三卷(一百出),為元明最弘偉的傳奇之一;清人又擴大而成為十本的《勸善金科》。

  總的來說,目連救母的故事一再成為俗文學的題材。它所強調的佛力救度和對地獄、餓鬼、畜生道的慘狀的描述,也表達了民間信仰對佛教接受的程度和風貌。

  您可能也喜歡:


  傳統文化:傳統漢族服飾文化
  什麼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義
  佛教文化:佛教四大天王分別是誰
  佛教的起源與歷史由來

同类文章
中國佛教四大名剎:信徒們的聖地

中國佛教四大名剎:信徒們的聖地

  世界上宗教文化五彩繽紛,並不是哪一個宗教獲得了大家的全部信仰,總是有文化衝擊才有進步和融合的,而佛教雖然不是我國的本土宗教,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傳入我國,歷經千年時間也是有非常多的信眾的,你知道佛教四大名剎是哪些嗎?本期佛教文化為你解析。  佛教寺院是指安置佛像、經卷,且供僧眾居住以便修行、弘法的場
得道升仙之地:道教四大名山

得道升仙之地:道教四大名山

  在世界上有非常多的宗教,大家都知道佛教是興起印度,基督教是在歐洲,伊斯蘭教在中東,而我國也是有我們的本土宗教的,那就是道教,作為我國的本土宗教自然是有非常多的文化底蘊,也有非常廣泛的信眾,你知道道教的四大名山是哪些嗎?本期道教文化為你解析。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
佛家聖地:中國五大佛教名山

佛家聖地:中國五大佛教名山

  在世界上有非常多的宗教派別,所信仰的教義也是不同的,而在我國的佛教是非常壯盛的,傳入我國也是歷史久遠了,得到了民間的廣泛信仰,我國也有佛教的五大名山,你知道五大名山分別是哪些嗎?本期佛教文化為你解析。  中國佛教五大名山為: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雪竇山。  中國佛教
基督教文化:耶穌誕生日是哪一天?

基督教文化:耶穌誕生日是哪一天?

  大家都知道耶穌,他是聖經裡的神話人物,傳說是神的兒子。在人間宣傳天國的福音,後來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後三天復活。顯現在世人面前,四十天後回歸天國,坐在於神的身邊,那麼對於基督教文化耶穌誕生日是哪一天?你知道嗎?  關於耶穌出生的年份,聖經指出,耶穌的表兄施浸者約翰是在羅馬皇帝提比留·凱撒在位第1
摩尼教的特點是什麼

摩尼教的特點是什麼

  提起摩尼教可能有些人不太清楚,可要是說起明教卻是非常了解的,金庸小說筆下的明教就是摩尼教,中原地區的摩尼教便被稱為中原明教。那麼你知道摩尼教的特點是什麼嗎?接下來跟小編去摩尼教文化了解一下吧。  摩尼教(Manichaeism)是三世紀在巴比倫興起的世界性宗教。由於希臘文《科隆摩尼古卷》(Col
婆羅門教的特點,你知多少

婆羅門教的特點,你知多少

  婆羅門教是兩千多年前的一個吠陀教為經典起源起來的。婆羅門教由於佛教以及其它宗教的發展開始導致變差,不同的宗教都有著自己的一些理念與特點。本期小編就帶你去婆羅門教文化了解婆羅門教的特點。  靈魂不滅論:婆羅門教認為,人以及一切有生命者皆有靈魂。一般來說,這是宗教觀念的基礎之一,因為宗教的超越是以超
婆羅門教是怎樣形成的?

婆羅門教是怎樣形成的?

  婆羅門教是印度的一種古老宗教,婆羅門教也有著古老的歷史,起源於公元兩千年前的吠陀教,如今的印度教就是婆羅門教開展出來的,印度教也被稱為「新婆羅門教」。那麼你知道婆羅門教是怎樣形成的嗎?本期小編就帶你去婆羅門教文化了解。  公元前10世紀中葉,雅利安人又從印度河上遊向東推進至朱木那河、恆河流域,史
東巴教法器分別有哪些

東巴教法器分別有哪些

  東巴教起源於最初的巫教,具有最初巫教和宗教的特點。東巴教在中國被納西族所信仰,東巴教認為自己可以與神打交道,能夠與鬼交談,如今的納西族也是在信奉東巴教。本期小編就帶你去東巴教文化了解東巴教法器。  東巴教在祭祀活動中使用的東巴法器約有三十種,如祭壇用具、法儀、神龕、卡卦、五佛冠、法帽、法杖、展啷
簡述薩滿教舞蹈及其特徵

簡述薩滿教舞蹈及其特徵

  舞蹈是一個讓人看起來覺得賞心悅目的東西,無論你有多麼不開心的情緒,看到優美的舞蹈你總能平靜下來自己的心。有些宗教也有著自己的獨特舞蹈,都代表著自己宗教的特色。本期小編就帶你去薩滿教文化了解薩滿教舞蹈及其特徵。  薩滿教舞蹈,在阿爾泰諸民族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舞蹈是薩滿教祭禮中的主要內容,通過舞蹈的
簡述薩滿教教義與理念

簡述薩滿教教義與理念

  薩滿教是一個分布於亞洲北方的宗教,流傳在中國東北以及邊疆地區。薩滿教被認為可以有強大的意念,可操控許多讓人們感到驚訝的能力,也被稱為巫師,翻譯過來就是薩滿。本期小編帶你去薩滿教文化了解薩滿教教義與理念。  薩滿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信仰活動。流傳於中國東北到西北邊疆地區操阿爾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