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木勝去世後的電影(香港導演陳木勝去世)
2023-06-24 15:13:01 1
文|令狐伯光
8月23日的時候,很多人看到「陳木勝去世」都非常震驚。
這位香港導演去世的時候,年紀不大。
58歲而已,有很多導演在這個年紀還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
只要稍稍熟悉香港電影的觀眾,都知道陳木勝在香港電影界中的地位。
過去導演的電影像《我是誰》《特警新人類》《怒火街頭》《雙雄》《新警察故事》《三岔口》《掃毒》等等。
這些電影也在網上被挖掘出來,被網友科普。
陳木勝非常擅長「爆炸場面」,被網友譽為香港「邁拷貝」。
甚至,連「阿偉已經死了」這種熱門的網絡梗,其實都是出自陳木勝導演的電影《掃毒》。
不管如何,58歲的香港導演陳木勝已經去世了。
他生前還拍攝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由甄子丹和謝霆鋒主演。
被甄子丹譽為「這是他最好的時裝動作片」。
這部電影便是《怒火·重案》(下稱《怒火》)。
而這部電影的類型和題材,是一部警匪動作大片。
因為陳木勝去世,現在網上關於他的生平和作品。
已經是鋪天蓋地的科普和分析了,此處便不再重複了。
陳木勝去世過後,留下了一部未上映的電影《怒火·重案》。
這個表面上看,並沒有什麼。
但如果聯繫近年香港大片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一個問題。
這好像又是一部香港警匪大片?
我們談到香港警匪大片,好像就有種「審美疲勞」的感覺。
原因是現在的香港電影人,拍大片就扎堆在拍警匪大片。
這個可以說是一種繼承,或者說無奈吧。
2010年左右到2017年左右:
香港電影人拍的商業大片有兩種。
1、香港導演的魔幻大片
2010年左右,香港電影人拍攝的主流大片魔幻片為主。
這些繼承當年的《倩女幽魂》《青蛇》《蜀山傳》等香港奇幻電影。
這個例子就太多了,從周星馳《西遊記》,再到鄭保瑞版《西遊記》。
從《狄仁傑》系列,再到《捉妖記》系列等等。
這個魔幻片不得不提,還是徐克。
但徐克因為年紀太大,創作上明顯力不從心了。
不管是導演還是監製的電影,都呈現出特效還行但劇情太爛的情況。
比如導演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和《西遊伏妖篇》,監製的《奇門遁甲》。
自然審美都「不中不洋」了,談何對於中國電影工業的突破。
同樣都是香港導演。
為何8090年代拍的奇幻片是經典。
現在拍的是「不中不洋」的魔幻爛片?
我也不知道。
2、香港情懷大片
這個對於香港電影情懷的翻炒,那就體現在方方面面了。
從黃百鳴《家有喜事》,劉鎮偉《大話西遊3》。
尤其是周星馳《新喜劇之王》等,這種香港喜劇電影的情懷。
再到《澳門風雲》系列,這種「賭片」等等的情懷。
當然,那種夾雜香港電影情懷的商業大片,可以說是不計其數。
這一套,在2017年後差不多就失靈了。
香港電影一直在衰落,2017年左右就特別嚴重了。
2017年之前,香港電影人憑藉著過去的情懷。
他們隨便拍拍口碑質量稀爛的魔幻片與情懷大片,便能在電影市場輕賺錢,還是當時中國電影市場上最賺錢的電影類型。
但2017年左右,情況就全變了。
原因是這個時候,內地的青年導演開始全面崛起。
他們拍出了《戰狼》系列,《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
再到《我不是藥神》,《唐人街探案》等等電影。
在此過後,香港電影人恰香港電影情懷的爛錢,恰香港魔幻爛片的爛錢。
這兩條路子不怎麼走不通了。
1、香港導演北上的大片
2015年,林超賢的《湄公河行動》獲得成功。
2018年,林超賢導演的《紅海行動》獲得當年春節檔票房冠軍。
為此,香港大導演北上拍內地「主旋律」題材,開始變成了主流。
真正能夠拍內地主旋律的香港電影人,似乎只有林超賢一 個。徐克曾經也很成功,但現在都開始淪落。
拍現實題材的陳可辛,曾國祥也不錯(《少年的你》的導演)。
其它如《攀登者》的李仁港,《中國機長》的劉偉強。
這些香港大導演在主旋律精神的把握上,問題是真的很多。
原因就是香港和內地方方面面都有不同,香港導演從香港電影巔峰時代而來。絕大多數人帶著先進的傲慢,似乎缺乏對內地各種精神的了解。
這樣本身也沒啥問題,畢竟不能適應就淘汰了。
問題是拍不了內地題材的香港電影人,題材再次向香港本土收縮。
於是乎,他們扎堆去拍警匪大片。
2、香港導演的警匪大片
2010年後重新讓警匪大片崛起的香港電影。
嚴格說來,應該就是2012年的《寒戰》。
在此過後,香港電影人不斷的挖掘探索。
當魔幻片過時之後,警匪片成為香港商業大片主流類型,甚至都沒有之一。
這個和之前魔幻片相同,香港電影人扎堆拍警匪片。
只要一部警匪片票房獲得成功,香港電影人立刻就會推出大量續集。同時各種各樣的警匪片上馬,有種沒完沒了的感覺。
關鍵是很多續集和前作,故事劇情沒有絲毫的聯繫,有時連演員都不是原班人馬。
2019年古天樂有四五部電影上映,而且全都是警匪片!
相信這個類型會像以前的魔幻片一樣,會有過氣的風險。
因為觀眾容易產生審美疲勞。
如果警匪片都沒得拍,還不知香港電影人還能拍什麼類型。
註:這裡還沒有說香港演員青黃不接的問題。
注2:說了你可能不信,這幾年演員沒有更換,故事劇情有著連續的香港警匪片,居然是《反貪風暴》系列。
這個「爛攤子」的確實有點「標題黨」的意思了。
但是我們展望2020年,甚至是2021年的香港電影。
除了徐克的《神鵰俠侶》三部曲,再到《新倚天屠龍記》等古裝片。
這些古裝片還沒有上映,我們已經開始在擔心「不中不洋」,和翻炒情懷冷飯那一套。
可見前幾年香港古裝片質量的不行,已經讓觀眾產生不信任感。
那些香港警匪大片,它是同樣的道理。
其中包括大量作品的續集。
劉德華的《拆彈專家2》,《金錢帝國2:四大探長》
《G風暴》(《反貪風暴5》)《神探大戰》等。
其中投資最大,全明星陣容的香港警匪大片。
我個人認為有兩部,都非常值得期待。
一是《踏血尋梅》導演翁子光導演,梁朝偉、郭富城等主演的《風再起時》。
題材還是香港「四大探長」的故事,能否超越《追龍》非常關鍵。
二是《殭屍》麥浚龍導演,梁家輝、金城武、劉青雲、古天樂、高圓圓等主演的《風林火山》四部曲。
當然,還有陳木勝導演的《怒火》。
以及大量沒有列出來,卻突破甚少的香港警匪片。
如果要我個人選擇,首推《風林火山》,《風再起時》和《明日戰紀》。
《明日戰紀》雖然可能也會拍成警匪片,但畢竟是科幻題材。
華語科幻片,當前還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陳木勝的《怒火》,當然也值得期待。
畢竟陳木勝有著「香港邁拷貝」的稱呼,電影的爆炸場面與動作場面肯定值得期待。
但這部電影終究在陳木勝過去的《掃毒》,與甄子丹過去的動作片《導火線》當中,可以說水平線上下遊走。
如果拍得更好,香港電影就多了部優秀的警匪動作大片。
如果質量不如《掃毒》和《導火線》,那就不用多說了。
即使《怒火》水平不低,我個人覺得示範意義也不會大。
註:除了警匪片當然還有很多香港本土電影,但這些電影在當前的內地市場,真的沒有多少觀眾看了。
陳木勝導演的《怒火》,不太可能是下個十年香港電影的帶領者。
原因是這部電影,無論是對於電影工業,對於香港警匪片類型,再到香港電影故事內核,都看不出有全面突破的味道。
那麼,有著全面突破的香港電影呢?
我個人認為,它找到新時代香港警匪片的風格,對於華語電影工業有所突破,同時對香港警匪片有著解構和重塑的結果。
這麼一來,它就是引領下個十年的香港電影。
麥浚龍的《風林火山》,渾身上下都透著「香港警匪大片希望之光」的氣質。
翁子光的《風再起時》值得期待,但要引領下個十年感覺差點。
最後,我們再回到陳木勝導演的《怒火》。
假設電影真的非常優秀,成為引領下個十年香港大片的作品。
現在隨著陳木勝導演的去世,一切也已經煙消雲散了!
剩下的香港電影未必一定是「爛攤子」,但一眼望去全是警匪大片。
這裡還沒說演員和導演都青黃不接的問題。
香港電影能去向何方,大家拭目以待吧!
陳木勝導演一路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