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世界溼地城市(大美溼地城市合肥)
2023-06-24 03:16:28 1
地處巢湖之濱的合肥市廬江縣棲鳳洲溼地(2022年6月21日攝,無人機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溼地資源豐富。 溼地是合肥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繫合肥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溼地群,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溼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湖泊溼地群。 目前,合肥市溼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溼地率10.33%。建有國家溼地公園5處、省級溼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溼地城市」。 未來,合肥將繼續探索溼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溼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新華社記者劉軍喜攝
這是2022年9月6日拍攝的合肥市巢湖岸邊的蘆溪溼地。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溼地資源豐富。 溼地是合肥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繫合肥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溼地群,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溼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湖泊溼地群。 目前,合肥市溼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溼地率10.33%。建有國家溼地公園5處、省級溼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溼地城市」。 未來,合肥將繼續探索溼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溼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新華社記者劉軍喜攝
這是2022年9月6日拍攝的合肥市巢湖岸邊的蘆溪溼地(無人機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溼地資源豐富。 溼地是合肥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繫合肥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溼地群,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溼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湖泊溼地群。 目前,合肥市溼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溼地率10.33%。建有國家溼地公園5處、省級溼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溼地城市」。 未來,合肥將繼續探索溼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溼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新華社記者劉軍喜攝
這是2022年9月6日拍攝的合肥市巢湖岸邊的蘆葦溼地。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溼地資源豐富。 溼地是合肥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繫合肥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溼地群,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溼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湖泊溼地群。 目前,合肥市溼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溼地率10.33%。建有國家溼地公園5處、省級溼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溼地城市」。 未來,合肥將繼續探索溼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溼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新華社記者劉軍喜攝
2022年9月4日,市民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南豔湖公園健身。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溼地資源豐富。 溼地是合肥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繫合肥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溼地群,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溼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湖泊溼地群。 目前,合肥市溼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溼地率10.33%。建有國家溼地公園5處、省級溼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溼地城市」。 未來,合肥將繼續探索溼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溼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新華社記者劉軍喜攝
2022年9月4日,小朋友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南豔湖公園健身。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溼地資源豐富。 溼地是合肥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繫合肥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溼地群,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溼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湖泊溼地群。 目前,合肥市溼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溼地率10.33%。建有國家溼地公園5處、省級溼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溼地城市」。 未來,合肥將繼續探索溼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溼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新華社記者劉軍喜攝
這是2022年11月7日拍攝的位於合肥市包河區的巢湖湖濱溼地(無人機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溼地資源豐富。 溼地是合肥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繫合肥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溼地群,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溼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湖泊溼地群。 目前,合肥市溼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溼地率10.33%。建有國家溼地公園5處、省級溼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溼地城市」。 未來,合肥將繼續探索溼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溼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這是2022年11月8日拍攝的合肥市廬陽區董鋪水庫風景(無人機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溼地資源豐富。 溼地是合肥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繫合肥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溼地群,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溼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湖泊溼地群。 目前,合肥市溼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溼地率10.33%。建有國家溼地公園5處、省級溼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溼地城市」。 未來,合肥將繼續探索溼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溼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2021年5月5日,市民在合肥市環城公園健身(無人機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溼地資源豐富。 溼地是合肥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繫合肥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溼地群,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溼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湖泊溼地群。 目前,合肥市溼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溼地率10.33%。建有國家溼地公園5處、省級溼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溼地城市」。 未來,合肥將繼續探索溼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溼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這是2022年11月8日拍攝的合肥市廬陽區董鋪水庫風景(無人機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溼地資源豐富。 溼地是合肥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繫合肥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溼地群,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溼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湖泊溼地群。 目前,合肥市溼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溼地率10.33%。建有國家溼地公園5處、省級溼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溼地城市」。 未來,合肥將繼續探索溼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溼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這是2022年11月7日拍攝的位於合肥市包河區的巢湖湖濱溼地(無人機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溼地資源豐富。 溼地是合肥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繫合肥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溼地群,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溼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湖泊溼地群。 目前,合肥市溼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溼地率10.33%。建有國家溼地公園5處、省級溼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溼地城市」。 未來,合肥將繼續探索溼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溼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2021年5月5日,市民在合肥市環城公園散步(無人機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溼地資源豐富。 溼地是合肥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繫合肥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溼地群,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溼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湖泊溼地群。 目前,合肥市溼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溼地率10.33%。建有國家溼地公園5處、省級溼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溼地城市」。 未來,合肥將繼續探索溼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溼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一群候鳥在合肥市肥西縣的巢湖湖面停留(無人機照片,2022年11月9日攝)。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溼地資源豐富。 溼地是合肥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繫合肥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溼地群,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溼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湖泊溼地群。 目前,合肥市溼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溼地率10.33%。建有國家溼地公園5處、省級溼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溼地城市」。 未來,合肥將繼續探索溼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溼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2021年5月5日,市民在合肥市環城公園吹奏樂器。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溼地資源豐富。 溼地是合肥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繫合肥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溼地群,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溼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湖泊溼地群。 目前,合肥市溼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溼地率10.33%。建有國家溼地公園5處、省級溼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溼地城市」。 未來,合肥將繼續探索溼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溼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這是2022年10月29日拍攝的巢湖之畔紅杉林(無人機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溼地資源豐富。 溼地是合肥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繫合肥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溼地群,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溼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湖泊溼地群。 目前,合肥市溼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溼地率10.33%。建有國家溼地公園5處、省級溼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溼地城市」。 未來,合肥將繼續探索溼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溼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新華社發(王世保 攝)
這是2021年11月12日拍攝的合肥市瑤海區南淝河初期雨水治理下沉式綠地工程(無人機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溼地資源豐富。 溼地是合肥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繫合肥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溼地群,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溼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湖泊溼地群。 目前,合肥市溼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溼地率10.33%。建有國家溼地公園5處、省級溼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溼地城市」。 未來,合肥將繼續探索溼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溼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新華社發(解琛 攝)
這是2020年12月30日拍攝的合肥市蜀峰灣體育公園。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溼地資源豐富。 溼地是合肥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繫合肥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溼地群,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溼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湖泊溼地群。 目前,合肥市溼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溼地率10.33%。建有國家溼地公園5處、省級溼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溼地城市」。 未來,合肥將繼續探索溼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溼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新華社發(邱少林 攝)
這是2020年4月28日拍攝的合肥市十五裡河風景。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溼地資源豐富。 溼地是合肥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繫合肥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溼地群,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溼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湖泊溼地群。 目前,合肥市溼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溼地率10.33%。建有國家溼地公園5處、省級溼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溼地城市」。 未來,合肥將繼續探索溼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溼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新華社發(潘永正 攝)
這是2022年10月22日拍攝的合肥市巢湖上空飛翔的候鳥。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溼地資源豐富。 溼地是合肥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繫合肥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溼地群,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溼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湖泊溼地群。 目前,合肥市溼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溼地率10.33%。建有國家溼地公園5處、省級溼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溼地城市」。 未來,合肥將繼續探索溼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溼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新華社發(錢茂松 攝)
這是2022年10月19日拍攝的合肥市十八聯圩溼地風景。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溼地資源豐富。 溼地是合肥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繫合肥區域生態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溼地群,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溼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大湖泊溼地群。 目前,合肥市溼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溼地率10.33%。建有國家溼地公園5處、省級溼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溼地城市」。 未來,合肥將繼續探索溼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溼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新華社發(陳振 攝)
(新華網)
,